很多高二的家長應該注意到:高中物理成績從高二開始悄悄分層。物理成績在70分以上的和物理成績在50分之下的。
根據我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雖然這中間僅僅是有二十分的差距,但是實際上卻有一條“鴻溝”那麼深。
而且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到了高三的時候物理差距甚至可以拉開到40分的距離。這個差距放在高考分數中,也許就差了好幾千人!
那導致出現這種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課堂跟不上
很多高二的孩子發現自己上課越來越吃力,老師講的知識都是一知半解的。
這是因為高二學習新知識要用到之前的“舊知識”,那學習之後的“未來知識”要用到現在的知識點。
那孩子可能之前的知識點就沒有掌握,怎麼可能把握得住“現在和未來”的知識點。日積月累就慢慢地陷入了“死循環”。“
過去的不會,現在的不懂,未來的不提。”漸漸地孩子的學習勁頭都沒有了。
雖然高二的物理知識又多又雜,上課的時候經常會“邊學邊忘”,但越是這樣越需要沉下心來,總結出重點和難點,反覆錘鍊,有的放矢總結題型,集中練習。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體系和方法,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被困在原地。
二:學習跟不上
很多高二的學生認為課堂的任務是“學了”,但其實課堂的任務是“學會”。還有更重要的課後任務是“學懂”。
很多高二的孩子都有一個“通病”,“課堂聽了,做題懵了。”這是因為很多高二的習題考察的不是單一的知識點,而是考察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每一道題目裡包含的絕對不是單一的考點,而是很多個知識點。如果孩子沒有信息整合能力,那題目自然就不會。
這就要求孩子在課堂結束之後把課堂上“聽會了的”變成“聽懂了的”知道“發散了的”。
課堂的任務是學會新知識、新概念,課後的任務是“深度學習”。在課後這裡就體現了老師和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因為不管是什麼學校都是統一瘋狂趕進度,但是優秀的學習環境就是可以保證孩子在課後複習效率最大化。
以上,
跟著殷大神,一起做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