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到一篇報道,其中講述的是一名培養了六個孩子都是博士的精英媽媽。這位媽媽目前是耶魯大學的教授,其培養的六個孩子都先後上了哈佛、耶魯等名校,並且在之後的職業中,也有著非常優秀的表現。
這些孩子中,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是政府要員。這位媽媽也在南韓被稱為是首席媽媽。《紐約時報》曾經有評論說,這個成功的家庭可以和美國的肯尼迪家族媲美。可以看出這位首席媽媽並非是浪得虛名。除去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其個人發展也是非常出眾的。她認為教育的祕訣是父母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這也為很多寶媽的育兒理念帶來了新的啟發。
時下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都非常的重視,很多家長在早期教育階段就會把孩子送到早教機構認為這樣孩子就能夠得到更加專業的教育,但是事實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遠遠比早教機構影響更加深入。
曾經有紀錄片中記錄了香港媽媽的育兒焦慮。在紀錄片中,更是提出了“贏在射精前”這種相對較為極端的教育理念。在紀錄片中也有媽媽坦言,在香港如果不買房、不養孩子,一定會生活得很滋潤。家長們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動輒百萬的購買學區房,贏在起點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時下困擾寶媽的育兒焦慮心理:上段時間看到一篇新聞,北京某小學開學材料稽核前一天就有大批的家長在學校門前排隊。有的家長甚至在學校門前搭起了帳篷,還有家長帶著棉被打算排隊一整晚,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早一點將孩子的稽核材料遞到學校。家長紛紛感嘆現在孩子上個小學都這麼困難。這場熬夜排隊報名的陣勢也看出了家長們的焦慮。
家長們的攀比心使其對孩子的教育越發的焦慮。比房子,比車子,再到比孩子,被攀比心所裹挾的父母在教育中表現得更加的急功近利,希望孩子成才的心理也越發地迫切。前面提到的那部紀錄片中,其中有一位寶媽坦言,孩子間的比較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媽媽們的面子。
大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生活上的壓力使得父母們越發希望看到孩子的成長以及自己教育付出的成果。比如說,在興趣選擇上家長們傾向於按照利弊權衡來進行選擇,很少去遵從孩子的內心,而家長們的利弊權衡多是考慮能否對孩子今後的升學有幫助。這就造成了很多人學習了十幾年的樂器,但是長大後卻再也不願意接觸和這門樂器有關的內容。父母的焦慮心理使其對於孩子的教育越發地急躁。而就事實而言,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急不得的。父母們與其把更多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不如努力去實現自身的價值。
好父母更加懂得如何經營自己。
前面提到的培養六個孩子成為博士的精英媽媽,在她的育兒理念中,他著重提到好父母要更加懂得經營自己的人生。為孩子的成長犧牲掉自己生活的父母並不能夠如預期一般看到孩子的成長。
朱雨辰的媽媽是一位非常辛勞的母親,她獨自一人帶大孩子。數十年保持早起的習慣就為了給孩子準備煲湯。甚至為了陪孩子一起拍戲而把鍋鏟搬到了劇組。她把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與此同時,除了對孩子愛的表達外還有強烈的控制慾。所以至今朱雨辰仍然是孤身一人,在朋友離開後,他只能落寞地目送大家離開。而此時他的媽媽卻在演播室裡數落著兒子歷屆女友的缺點。對於母親的掌控,朱雨辰只能是沉默後的無奈。
把自己的人生寄託在孩子身上,表面上看這是愛的表達,但是實質上卻是對孩子的束縛。孩子的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被愛所裹挾的孩子始終是在負重前行。
懂得經營自己的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這對孩子的價值觀以及家庭觀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意義。對生活有追求的父母讓孩子可以了解到生活中更多的真諦。
如何成為一百分的父母?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的父母,家長們所能做到的只能是更好的父母。所以一百父母並非是滿分父母,如果一百二十分是滿分,那麼做到一百分的父母是最恰當的。
平衡好家庭和事業的父母要比只懂得為孩子付出而迷失自我的家長更加優秀。想要平衡好這兩者關係,父母需要更加的用心。顧此失彼的教育方法顯然是不適宜的。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更加懂得尊重孩子。父母的理想應該靠父母的能力去實現,將其強加到孩子身上並非是明智之舉。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孩子並非是父母的私產,孩子獨立性培養是父母教育的重點。父母的庇護終究是有邊界的,孩子自身的能力才是其成長的保障。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是父母最溫柔的疼愛。
懂得溝通的父母更加能夠看到孩子的內心。收起父母的控制慾,才能夠看到孩子想法的自由表達。居高臨下的教育姿態很難使父母走進孩子的內心。教育專家表示,當雙向溝通變成單方面的說教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會變得很低效。
父母應該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孩子不是父母的復刻版。孩子理應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懂得和孩子劃清界限的父母更加能夠看到孩子的獨立。懂得經營自己的父母更能夠看到教育的成功。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加傾向於相信自己的人生經驗,雖然本意是為了避免孩子走彎路,但是這也意味著對孩子的掌控。父母的愛是有邊界的,先懂得愛自己的父母,更加能夠實現愛孩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