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們已經熟知論文指導Committee的機制,但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卻是打開了傳統committee的邊界,更像是一個個人發展的董事會。Personal board of directors,這個概念,來自前麥肯錫全球董事長Dominic Barton,在清華經管學院麥肯錫全球領導力課程中聽到後,一直在腦中縈繞不去。也許我們都需要這樣一個Board。
讀研讀博只能跟隨一名導師學習嗎?有經驗的博士生髮現,多導師的輔助更有利於完成學業和研究。安娜•亨舍爾(Anna Henschel)最近在《自然》職業社群分享了自己與多位導師合作學習的經歷。
2018年,在讀博士生安娜跟隨導師到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開會,無意中進入了一個她以為是關於研究方法的研討會。隨即,她意識到這是一場關於教學管理的內部組會。雖然有些尷尬,但在這裡,她遇到了影響自己未來發展的一位關鍵性人物——尼亞姆•斯塔克(Niamh Stack)。她當時任教學主任一職。因為會議的“小插曲”,安娜得以認識了她,並且透過跑步的共同愛好,最終成為斯塔克門下的一名學生。她不僅鼓勵安娜抓住公眾參與的機會並取得成功,而且在馬拉松賽中也為她提供了堅定的支援。
這次會議的經歷還顛覆了她對於導師定位的認知。以前,她對導師奉若神明,感覺導師仿若古代的智者先賢,口吐珠玉,指引方向。而現在,她發現在導師制中,平等合作、協同作戰來解決科研問題是更好的相處模式。在英國班戈大學研讀人機互動專業時,她就透過捋順和導師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獲得了在研究生職業成長的動態過程中不同角度的指點和引導。
“我的經驗是,學習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安娜建議,不要把個人的發展完全寄託在一名導師身上,應多多向身邊的人學習。有些人會告訴你一些新的學習方法,有些人會幫助你提升協作技巧。有些人是你職業發展的明燈,有些人則會成為你心靈交流的夥伴。如果沒有這些非官方導師的幫助,自己很有可能錯失很多工作機遇和個人成長的機會。
既然有多位導師輔導能有這麼多好處,那麼如何在身邊尋找更多的導師呢?安娜也給出了一些小建議:
Tip 1 同事。你可以向自己部門的工作人員,比如主管或同事尋求幫助和建議。這些同僚們的人際關係網也可以成為你認識更多圈內人的途徑。Tip 2 聊天。在日常和周圍人的交談溝通中,在彼此的經驗分享中收穫所需。Tip 3 電子郵件。多多瞭解你心儀導師的研究背景和興趣點,在郵件溝通中找到合作契合點。即便在電子郵件的交流中被拒絕了也沒關係,也許對方會給你推薦其他的導師,這也許就能成為另闢蹊徑的機會。Tip 4 社交媒體。利用開放的網路社交環境和相關專業人士互動。也許一開始融入圈子很難,如果你堅持提升自己,堅持分享相關研究的見解和話題,多多利用標籤或轉發,被關注的機會還是有的。這種線上互動的關係也許並非是正式的導師與學生的關係,但是有時候一個關鍵點撥會對研究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