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如果永無止境地追求後代優於自己,註定是要失望的。

——遇言姐

前陣子,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有個關於教育的演講在網上刷屏。

這篇文章的大致意思是——

內卷的教育,無限的競爭,沒完沒了的興趣班,花樣百出的補習班,令家長疲憊不堪。

她說,這種無止境的教育軍備競賽是對職場媽媽的傷害,對家庭關係的傷害,對教育公平的傷害,更是對孩子本身的傷害。

劉瑜說,自己是個不戰而降的媽媽,一早認定女兒是個普通人,以後能開個奶茶店就行。如果奶茶店競爭激烈,那就換個煎餅店弄弄。

文章一發出,就被另一位教授,參加過《奇葩說》的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發微博影片懟了,儲殷的大致意思是——

“劉瑜是清華政治系教授,老公是人大哲學系教授,他倆的閨女怎麼會是普通人呢。

人家生來就享受著最好的資源,就算混退學了也能混成高曉松。

不要相信高階知識分子的心靈雞湯,她勸你看開,不是真的讓你看開,是讓你認命。

▲網友贈名儲殷“人類現實主義精華”

身為一名反雞湯的實操者,儲殷的觀點一向在乎落地。

最反感精英階級,一邊自己啃著雞腿,一邊給大眾熬雞湯。

之前在《奇葩說》論婚姻的那期中,儲殷反駁對於不婚主義的吹捧。他說——

“我真的受不了成功人士拿漂亮話來逗普通人。

大多數人老老實實一輩子都很難了,聽了各路神仙的童話,留下一地雞毛,最後神仙們騰雲駕霧而去,你成了一堆爛泥。”

對照這次反駁劉瑜,前後邏輯相當一致。

話說,遇言姐還是很欣賞儲殷老師的,他的脫口秀影片我每期都看過。

之前,他也罵過:某些人儘管去用自己的理念禍害自己家的孩子,但你不要耽誤別人。

這次,儲殷寧可得罪同行,也要表達不同意見,還是很令人佩服的。

儲殷教授跟劉瑜教授相反,他堅信東亞地區資源少、人口多、競爭大,這一客觀現實不能改變,只能讓自己變強來適應。

儲殷不相信快樂教育、不接受教育減負,兩個兒子天天去上輔導班,堅持跟大眾一起走尋常路。

金句是:“童話故事裡經常死人的。”

發完微博後,儲殷又寫了另一篇文章《我並沒有diss劉瑜》。

意思是——

“劉瑜找對了問題,但是開錯了藥方。

她讓家長別執著,別爭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小草有小草的高興,大樹有大樹的高興,這種觀念無法推而廣之。

對於張桂梅校長的貧困孩子而言,她們在競爭中不允許失敗和退出,難道她們也能像劉瑜的女兒一樣開家奶茶店嗎?

系統化的缺陷,不是部分家長坐地成佛就能解決的。”

遇言姐說,劉瑜教授和儲殷教授,一個逃避內卷,一個爭當卷王。

對於劉瑜教授說的逃避內卷,你能逃到哪呢?

你開個奶茶店,過兩天“拼瑞奶茶”來了,百億補貼+買一贈一,你的小店不又要捲起來了?

你說你加盟,結果“拼瑞奶茶”退市倒閉了,那你不就成了資本的炮灰?

至於開煎餅店、開涼果店,也是一樣。

街頭智慧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

沒有創新,沒有壁壘,憑啥別人捲成麻花你能歲月靜好?

對於儲殷教授說的努力培養卷王,統計學告訴我們這是不可持續的。

如同高個子父母的孩子不會越長越高,矮個子父母的孩子也不會縮成哈比人,在一個穩定系統內,人類是均值迴歸的。

如果永無止境地追求後代優於自己,註定是要失望的。

先不談張桂梅老師的學生,就說說中產階級的孩子吧,到底怎麼做才能突破內卷呢?

劉瑜教授和儲殷教授都沒有提到的兩個思考方向是——

把蛋糕做大,內功的塑造。

卷,是因為蛋糕不夠分。

增量蛋糕越來越小,內卷就是存量競爭。

大家為了搶口蛋糕渣,要使出200%的力氣,累死自己,餓死同行,到頭來都是輸家。

對抗內卷只有一種辦法——

把蛋糕做大。

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國家從小學到藤校都在鼓勵孩子去“改變世界”。

創造新的需求,創造新的就業,革新生活方式,帶來新的財富。

只有跳出固有邏輯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內卷。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不切實際地偏居一隅,或是削尖腦袋去爭做卷王,不如關心孩子有沒有給世界創造機會的能力。

只有具備這種能力的孩子,才能真正穩紮於未來社會。

昨天,遇言姐看到近幾年一直在做公益教育的郝景芳在文章中寫,自己對6歲女兒的期望是——

“多創造點就業崗位,讓大家不那麼辛苦。”

遇言姐心裡真的特別感動,這才是一個教育家的格局,高瞻遠矚、溫柔悲憫。

一個有創新精神的孩子,需要具備膽識、眼光、勇氣、毅力、專業積累、自我驅動。

這些品質跟原生家庭的財富和地位無關,而在於孩子性格的培養,也就是前文所說的內功。

如果我們僅僅把孩子當成知識的容器,父母靠生拉硬推雞娃把孩子推進名校,那麼孩子很可能在獲得自由的時候浪費掉這個資源,好比清華博士畢業了還在問自己該找什麼樣的工作。

只有內心有原動力的孩子才會不迷茫,走得深,走得遠。

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內功呢?

遇言姐總結了以下幾條——

第一、立志要早,想法要大

我們看到,很多了不起的人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確認了自己的方向。

比如馬斯克,15歲時立下宏志——為人類爭取更大的集體啟蒙,言既出,行必果。

比如孫正義,19歲時推算出未來50年最有潛力的行業是計算機,從4000多本書中總結出一套與眾不同的創業方案。(雖然孫桑眼下遇到點兒麻煩,但不妨礙他前半生的高歌猛進、萬劫不熄)

不僅立志要早,而且想法要大,這就是美國人主張的think big。

Think big,為100%而奮鬥,即便最後得到的是80%、90%,也比純靠慣性獲得的及格分要好。

舉了個理財的例子。

許多年前,遇言姐在一個海外華人論壇,看到一位美國留學生髮的帖子——普通家庭10年1000萬美元的理財計劃。

當時,很多人笑他自不量力。

一個普通雙職工家庭,10年攢一千萬美元,這怎麼可能呢?

當時,在灣區,最善於經營的華人家庭也就是400~500萬美元封頂了。

之後的10年中,我時不時地去偷窺一下這位老兄的部落格。

眼看他分析各種投資模型,為了瞭解經濟學讀了MBA,為了增加收入進入金融界,兩次創業失敗過再次重來……

10年之後,論壇上的老ID們已經散地七七八八,這位老兄如約公佈自己的理財結果——

700萬多點。

雖然沒有達到預期,但足以令大家震驚。

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對財富的理解寫成書,是亞馬遜上中文財經類的暢銷書。

其中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他說——

“最好的目標是像變魔術一樣的,看起來根本不可能實現,但是隻要你一直琢磨它,還是可以找到破解方法。”

第二、找到榜樣

西方教育中非常注重榜樣的力量,孩子們的指定必讀書中,很大一部分是人物傳記。

榜樣的推動力是巨大的。

幾乎所有成就卓越的人,都有一位了不起的榜樣。

孫正義15歲時讀到坂本龍馬的傳記,於是輟學去了美國,立志幹一番大事業。

坂本龍馬是明治維新中的狠角色,出身平凡,開創偉業,終結了日本300年來的孤立局面。

在建立軟銀的時候,在患病臥床的三年,在揹負沉重債務的歲月中,孫正義在一生之中多次重讀這本傳記。

直到前幾年,他還在說——

“坂本龍馬是我人生的起點。他時刻提醒我,必須志存高遠。”

▲軟銀logo的兩道銀條,來自坂本龍馬的戰旗

還有《北京摺疊》的作者,郝景芳的例子。

眾所周知,郝景芳是一位幹啥啥能成的才女。

保送北大中文系沒有去,自己考上清華天文物理,後又讀了經濟學博士,寫本小說吧,獲了雨果獎,不僅如此,書裡的插圖還是她自己畫的。

在我們眼中景芳已經是天才了。

但是她卻這樣說——

自己希望成為像薛定諤一樣的人,如今做的加起來不到目標的10%。

但是由於定的目標很高,一直沿著榜樣的光奔跑,不知不覺中,自認拿不出手的成績也已經比周圍高出許多了。

“即使到不了宇宙的盡頭,也強於只看到水塘盡頭。”郝景芳說。

川普的導師諾曼·文森特·皮爾也說過相同的話——

為月亮而戰,即使錯過了,也會落入繁星。

意思是,即使沒有達到理想高度,我們仍然可以取得成功。

第三、培養勇氣和領導力

遇言姐覺得,中國和西方的基礎教育中,很大的不同在於對勇氣和領導力的重視。

在中國,勇氣往往是被壓制的。

到了加拿大,我發現他們非但不說“槍打出頭鳥”,還反過來告訴孩子“能出頭就別縮”。

我一個從小被老師批評不安分的人,看到閨女繪本封皮那句“Why fit in when you were born to stand out”簡直想哭。

西方教育中,勇氣和領導力的培養是透過體育來實現的。

遍佈街區的運動俱樂部,多如牛毛的非營利組織,構建起一個深入基層的體育大國。

遇言姐說,運動首要是培養勇氣,在物理上不懼怕別人,其次是團隊協作精神。

我給孩子選活動的原則是:場地好找,教練好找,團隊競技,直接對抗,不隔著網。

足球、籃球、冰球,都是很好的選項。

遇言姐的一位女朋友是加拿大某大學的副校長。

做到這個職位的華人非常少見,一般也就是終身教授就到頭了,可見這位女士個人能力之出眾,對西方社會潛規則理解之圓熟。

曾經,我也就孩子選俱樂部的事兒請教過她——游泳還是冰球。

游泳的話亞洲人不吃虧,打冰球的話出不了成績,剛不過人高馬大的外國女孩兒。

然而我的這位女友毫不猶豫地告訴我——選冰球。

理由是——

讓孩子習慣團隊協作和直接對抗,比拿幾塊獎牌更會令她受益無窮。

甜豆上學後,我發現加拿大的家長對於助推自己娃成為孩子頭兒簡直出盡百寶。

甚至不惜作弊,賄賂其他孩子,就為了給自家娃拉人氣。

究其原因,是因為西方觀念中把社交力和領導力看得特別重要。

一個孩子如果小時候習慣領導別人,長大後也容易成為行業中的領導者。

一個人有更大的責任感,就會去解決更大的問題,同時也會得到更大的回報。

華人在美國大公司中做到領導層的極少,遠遠幹不過老印,除了大家吐槽的老印愛拉幫結夥拍馬屁,很大原因是我們的教育缺乏對社交力和領導力的培養。

第四、多讀書

這一條有太多人說過了,遇言姐自己也說了多次。

讀書是塑造宏大世界觀的最簡便有效的方法。

70%的NASA工程師是因為讀了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而立志從事航空航天。

馬斯克更是阿西莫夫的鐵粉,11歲時被科幻改變了一生。

2018年他將一套《銀河帝國》放在特斯拉跑車上,一起發射上了太空。

▲蓋茨保持著每年讀50本書的習慣

孩子讀書可以參考美國50本/年的那個閱讀清單。

他們挑選的書知識面覆蓋廣闊,虛構類和非虛構類的比重適宜,而且足夠有深度。

《飢餓遊戲》、《動物農場》、《人鼠之間》、《蠅王》這些中式教育不會推薦給你的書籍都是西方孩子的必讀課。

劉瑜教授說北京學鋼琴的孩子有300萬,自己女兒打算另開條路學古希臘羅馬史。

但其實,美國6-8年級的孩子已經在讀《波西·傑克遜與奧林匹斯英雄》系列叢書了。

她哪裡算什麼另闢蹊徑。

一定讓孩子多讀書,知道國外的同齡人在讀什麼、做什麼、想什麼,用全球視角去思考,保持對世界的感知。

以上說的幾點不需要花很多錢,一般家庭只要有心都可以做到。

劉瑜教授說:要從競爭中勝出,你要做1,不要去做10001。

這個說法是對的。

但是做1的意思不是說:人家學鋼琴你學豎琴,人家賣奶茶你賣煎餅。

這點微末的差別遠遠談不上從0到1的意義。

從0到1,是在認知高度趨同的社會中找到新的增長點。

最後,要想孩子在內卷的世界中找到出路,我們家長先要有眼光,不要自己做井底之蛙,才能帶領孩子把夢做大一點,別隻看到眼前一點點的利益。

面對內卷,不是隻有逃避和死磕兩種辦法。

要相信我們仍然處於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

我們有能力將蛋糕繼續做大,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只有這樣的心態,才不過錯失我們這個了不起的時代。

-END-

10
最新評論
  • 1 #
    這倆都是教授,他們的孩子先天就比農村孩子佔了優勢資源,都別聽他們胡說八道,自己孩子什麼樣,因材施教方為上策。比如我家女兒當初就是壓力一大,作業一多就學不好,給她減負了,學習就好了。
  • 2 #
    你這就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開創出來再多的新行業新領域,機會也是留給水平足夠高能力足夠強的人,何況做大蛋糕,也得先有現在的蛋糕,把過上幸福生活的目標放在未來不可知的領域,跟認命也沒多少差別。
  • 3 #
    有魄力,有人性,有眼光!
  • 4 #
    這不是內疚,這叫降維打擊,就跟現在的資本不好好去鑽研航空航天,高精尖反而開始琢磨怎麼搞菜販子。這不是欺負窮人嗎?
  • 5 #
    劉瑜只是要孩子做些簡單能餬口的事情,不要因為在殘酷的不擅長的競爭領域裡耗出精神病....
  • 6 #
    人家生來就享受著最好的資源,就算混退學了也能混成高曉松。
  • 7 #
    你這個也脫離地氣兒了呀,後面寫的都是啥,有點資本主義培養後代的路子
  • 8 #
    不失為又一角度看問題!
  • 9 #
    最討厭雞湯,人只有生活在不安裡才會進步和發展
  • 10 #
    當年若隨波逐流,同樣被內卷掉,如今回頭看,曾經到處是藍海。 學習是終身的,創新是永恆的,敢鬥天地、生生不息。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語文特級教師:學好語文,靠得就是“死記硬背”的童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