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來都是一個需要防患於未然的系統工程。
孩子拖拉、浮躁等問題的大爆發,其實就是在傳遞一個訊號:有些東西,被忽略的太久了。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過了兩三歲,最大的問題已經不是吃喝拉撒,而是行為習慣的培養。
可以說,10歲之前是行為習慣培養的黃金期,而我當時根本沒有這個概念,也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兒子小學2年級之前,一直被爺爺奶奶帶在身邊,而爺爺奶奶又是特別寵他,所以等到三年級把兒子接到身邊時,我發現他的身上有很多被慣壞了的毛病。
而其中一個我最看不慣的就是——拖拉和浮躁。
他寫作業浮躁,沒有耐心而且總是想要拖到最後一刻再去完成今天的任務,對此我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因此,當決定無論多苦多累都要堅持把孩子帶到身邊時,我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徹底改掉兒子身上的壞習慣,朝著培優的方向發展。
三年級上學期伊始,我每天例行檢查他的作業,起初作業真的是亂的一塌糊塗,數學很簡單的計算題,10道里一半都是錯的,我耐著性子跟他說:“你自己再檢查幾遍。”但是他沒一點耐心,潦草看一遍還是堅持自己是對的。
沒辦法,我只能拖著疲憊的身心坐在桌前,手把手的和他一起改,然而越改我越氣,忍著想要揍他的衝動,我對他一通批評,然而他還犟嘴,推脫責任說:“餓了,沒有力氣寫作業”,我當時那叫一個無語。
他委屈地推脫自己的責任,看著他的樣子,我心裡又氣又急又煩。氣的是就連簡單的計算題他也能因為馬虎出錯,認錯的態度還很惡劣;急的是長期這樣下去,孩子的成績怎麼辦;煩的是我該如何改變現狀。
一次週末,兒子上完興趣班後回到家,在看了一個小時的動畫片後還是沒有任何動靜,我便催他:“已經一個小時了,快點關電視去寫作業。”
他提條件說自己上興趣班很累,要寫半個小時,休息半個小時。
聽了他的條件我跟他冷漠地說:“你自己認為呢?”
於是,在我的威嚴之下,他還是不情願地坐到書桌上跟我磨洋工,當中還時不時去吃個零食、上個廁所、做些小動作。
就這樣也就算了,然後看到他寫完的數學作業,我忍著火氣,苦笑著說:“你這道題的做題思路是什麼,怎麼算出這個答案的呢?”
他看了看我,看了看題,有點不耐煩地說:“我不知道啊,我就瞎猜的啊,我不會寫,是不是錯了,你教我一下。”
當時,我忍著不悅,說:“媽媽之前教過你一個類似的題,今天這是最後一遍教你,以後還不會,我就要懲罰你了。”
更正完最後一道題後,我的最後一絲耐心也被耗盡。
當時,本以為今天的應該可以平安度過了,直到我看了他的語文作文。
開啟他的最新一篇的作文,我看了一眼,那些字歪歪扭扭,一看就是心氣浮躁地時候寫的,而且一篇作文紙,他只寫了三行,滿打滿算,只有不到50字。
那一刻,我的脾氣瞬間就上來了,我在房間朝著客廳怒吼:“臭小子,你給我過來!”,然而沒有人回答,我更加生氣了,衝去客廳,朝他大吼。
他被嚇了一跳,愣愣地看著我,而我上來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當著他的面,把他寫的那一篇作文撕得粉碎,並警告他:“你現在趕緊給我去重新寫這篇作文!”
此刻,雖然心裡一直告訴自己不能這麼情緒化,不能這麼講他,可是我的嘴卻不饒人地數落。
他聽了我的話,大哭著,我拖著他去房間裡寫作業,他一邊哭一邊拽著我,趴在桌子上哭的那叫一個傷心,淚水都把作文字浸溼了,他噙著滿眼的淚水說:“我想回到爺爺奶奶家,我想回到爺爺奶奶家,我不喜歡你,我什麼都不會...”
聽到他的話,看他這樣,我內心五味雜陳,自責、內疚、後悔,自己的做法讓他有如此健康的的想法,我真該反省一下自己。
到底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該怎麼培養孩子我感到很迷茫,每次出現“問題”了才急急忙忙去想對策,做調整。
教育的理論,我東看點西看點,真到要用的時候,還是有種深深的無助感,畏手畏腳,不知所措。
帶著迷茫,無意中我遇見了“引爆孩子學習力父母訓練營”的課程。
說實話那時候,我有點病急亂投醫,因為兒子的成績很不穩定,和我的關係也時好時壞!所以,我特別急切想要改變這種糟糕現狀。
課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黃老師的同理心和專業度。其中他講到“情緒”一課時,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
“每一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不管是焦慮的、憤怒的、無奈的,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是表現一個點:我希望藉此能夠引發孩子對這件事的重視。所以用父母個性和行為做科學的教育比指責、怒罵來的更有效。”
所以,從那一刻起,我就下定決心先踏踏實實的改變自己。
透過不斷地學習,我還明白了:“孩子拖拉、浮躁,學習懈怠的根本原因其實都是缺乏行為的內驅力。”
黃老師分析了家長破壞了孩子學習內驅力的三大錯誤行為:
第一,家長有意無意將學習與其他娛樂活動甚至是任何事建立對立面,為學習塑造了“苦差事”的形象;
第二,常用懲罰(或獎勵)的措施將懲罰(或獎勵)和學習關聯,無法讓外部動機轉化成內部動機。
第三,過分功利化,當學習成為“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內驅力自然也就走下坡路。
意識到了以上三點,我開始有意的使用課程裡提供的實踐方法,去創造機會,讓孩子“立志”。
除此之外,“教育模式”、“規則意識”、“親子溝通”等種種乾貨和方法讓我不斷感到自我的充實和成長,也讓我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喚醒孩子的內驅力。
但是,這一過程並不那麼順利,過程中爸爸的鼓勵和加入讓我信心倍增,所以兩個月後,兒子的行為真的讓我意識到我們都成長了。
“志不強者智不達”,在他身上出現了為“目標”而努力的苗頭。因此,他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都進步很大。
不像以前應付作業,現在的他,每次寫作業前都一條一條列好計劃,沒完成一項就打一個勾。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開心的說:“每次劃上一個勾,我都很開心。”
雖然有時候,他還是很貪玩,但是他還小“貪玩”還是他的本性,所以我和爸爸經常抽空主動陪他一起玩,去遊樂園或是博物館,而不是待在電視機和手機前。
這次期中考試,他的進步已經讓我不能小看,全科班級排名第7,足足比上次月考進步了9名。
看到他心裡的目標意識越來越高,再也不是以前那個萎靡的樣子,我知道,我和爸爸現在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不斷成長。
走過了這段焦慮的時光,我由衷感激自己,感激自己找對了方法,幫助兒子走回了正軌。
在訓練營裡,和我一樣,在痛苦中解放,重燃家族希望的父母,其實有很多,她們也很樂意分享自己的蛻變經歷:
來自武漢的張媽媽激動地和我們反饋:“孩子變化極大,就像換了個人,學習熱情擋也擋不住!”
上海的何媽媽也在群裡說:“孩子願意放下手機,不再激烈對抗。”
蘇州的趙媽媽在學習之後,不再焦慮,不再盯著孩子,孩子的作業速度提升一大截,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加親密了!
杭州的李媽媽非常激動地和我們說:“我幫兒子找到了最初的夢想,有了目標的兒子,動力十足!”
來自泉州的周媽媽說:“孩子變得學習主動了,不再亂髮脾氣,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好,感覺非常好!”
還有媽媽非常高興地和我們反饋說:“這段時間,孩子看到我在改變,他也在努力改變,對學習越來越有動力,自己也越來越自信!兒子特別喜歡老師!”
除此之外,在這裡成長、改變,繼而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學習更有動力、有目標的家長還有很多很多。
我們採用訓練營的模式,就好比給你配了一個隨身教練!
>>有人給你制定練習計劃,每天陪伴你一起實踐;
>>你能看到教練怎麼點評不同人的動作,以此來糾正自己;
>>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得到反饋指導
>>還有很多夥伴家長一起互相支援、打氣,不再孤軍奮戰!
事實上,哪有教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只要稍下功夫,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學習,就是成長為一個更好的父母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