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自二胎政策放開以來,我在不同的地方和許多年輕的父母談起為什麼不再生一個時,多半會說出一個相同的觀點,就是今天的孩子生得起而養不起。這讓我想起了多少年前一個同事的孩子在幼兒園過“六一”的事,那天正好幼兒園邀請我去參加他們的活動,我看到當天陪孩子的家長有他的姥爺、姥姥、父母和兩個姨姨,這讓我想到:兒童教育的輸入端是何其的高,但不知孩子未來的輸出端到底有多高?還有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裡開著電瓶車、私家車帶著孩子奔波於各種文化輔導班,各種興趣特長班忙碌的身影和焦慮的等待。今天,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話,將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恐慌和焦慮體現的淋漓盡致,可它真正帶給教育的到底是什麼?怎樣消除家長的教育焦慮,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怎樣才能避免孩子的童年恐慌?讓他們健康生長為一個有用的社會人,便成了千千萬萬個家庭和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

從兒童生活習性的實際出發,發現兒童

兒童就是兒童,兒童就應該有兒童自身天然的真實樣態。一個熱愛生活、活潑歡快的孩子,一個身體發育正常的孩子,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每個家長希望看到的,是每個老師喜歡的。男孩子自小就喜歡槍、魔方、變形金剛等玩具,女孩子從小就喜歡愛美,喜歡穿大人的衣服、鞋子,偷偷塗抹大人的化妝品等等,這一切表現都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不關注孩子未來的學習固然不對,但要想孩子未來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先從發現兒童、觀察兒童的生活習性做起,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遊戲愛好、睡眠時間、天賦秉性、品德塑造等;從瞭解兒童的興趣開始,注意他們的身體發育、學習能力、活動空間、克服困難、 交友相處、性格特徵等諸多因素;從研究兒童的視角出發,密切注意他們的心理反應、生理特點與成長規律等;這一切都是孩子走向教育之路和教育生活的保障。

從兒童生活習性的實際出發,發現兒童。

從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關注兒童

兒童是一個屬於社會的人,他們應該具有、也應該享有一切最基本的人權;兒童是完整的人,是生活在集體當中,又獨立存在的生命個體;他們除了本該屬於他們擁有的健全身體外,還有著豐富的精神世界。作為新時期的父母,必須要高度重視他們在身體發育、認知規律、品德培養、情感世界、個性走向等方面的全方位而又綜合性的發展。別等到孩子上學以後,學業負擔與日俱增,“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這種只注重孩子的分數、看重孩子的成績、關注孩子的學業,忽視孩子全面發展的家庭教育勢必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家長要學著如何去尊重兒童,不輕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家庭成員面前、公眾面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輕易打探孩子的隱私,要給孩子自由生長的空間,讓他們在一個乾淨的環境裡發展。

從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關注兒童。

從兒童個人具有的潛能出發,解放兒童

兒童是正在生長和成長的人,具有充分發展的潛能和無限的發展空間,而且存在著發展間的個體差異。兒童是獨立的人,他們應該有主動活動、自由活動和充分活動的機會和權利。潛能人人都有,潛能卻是千差萬別。 開發兒童的潛能就是學著去理解兒童,知道他們的幼稚、看到他們的好動與多動,保護他們的天真與純,包容他們的調皮調皮,理解他們的煩惱,糾正他們的過錯等。 開發兒童的生命潛能,就是學會正確鼓勵兒童、培養他們高度的自信、教會他們人格的自立、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主、教會他們做人的自強、培養他們生活的自制、教會他們獨立地思考、開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開發兒童的潛能就是大膽去相信兒童,保護他們的話語權、培養他們做事的能力、確保他們進步的慾望和協調他們綜合能力的發展。

從兒童個人具有的潛能出發,解放兒童。

從兒童適應未來的世界出發,發展兒童

所有的家長都擔心孩子的未來沒有出路,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的未來過得比他人好,於是就有了表象上只要孩子的學習好,什麼都好說的想法,可未來的世界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好的人,還需要身體健朗、心裡陽光、人格健全的完人。可更深層的原因是家長不瞭解兒童的生長與發展規律,對孩子什麼階段培養什麼樣的能力、什麼階段學什麼、什麼階段不學什麼,總是顯得一頭霧水。既為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也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發展兒童就是從培養他們適應未來世界的視角出發,學著去欣賞兒童,讓他們學會獨立自主地去學習、學會正確而又藝術地表現自己、教會他們收穫成功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發展兒童就是科學地去熱愛兒童,給他們真誠的愛、公平的愛、全面的愛和科學的愛,若要愛,請先學會愛。

從兒童適應未來的世界出發,發展兒童。

當家庭教育出現只關注孩子學習的誤區時,家庭就少了一點生活陪伴,多了一份學業關注;就少了一份溫馨,多了一份負擔。家庭就變成了純粹意義上的學校,家長隨之也變成了純粹意義上的老師。這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於學校、老師的任務,更有家長對孩子知識學習的教育焦慮,還有家庭與家庭之間的相互攀比,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相互競爭,家長與家長之間跟風與趕時尚,於是就有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的話:“中國有這樣一批父母,從小讓孩子學好多東西,所以有人說孩子不報班,都不好跟人打招呼了。”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更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讓孩子透過童年的學習獲得自由,獲得幸福,獲得自己潛能的實現,為將來的自己奠基,這便是教育的本質。我們不妨記住劉長銘校長的話:“今天家長的焦慮,唯恐自己的孩子在技能方面,被別人家的孩子趕超,認為被別人超過了,就是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家長考慮的是孩子不應該輸在起跑線上,而要想想孩子在1萬米、2萬米以後會不會掉隊,在10年、20年後,還能不能順應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和社會。”倘若如此,家長的教育焦慮定會減輕,孩子的童年才會免於恐慌,孩子的未來一定可期。

家長的教育焦慮定會減輕,孩子的童年才會免於恐慌,孩子的未來一定可期。

11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總是不願意堅持到底,或許你的孩子,和別人只差了50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