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校園不利於學生成長,學校老師:沒辦法,我們真的怕了。
假如能隨意走進某一所中小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整個校園都是安安靜靜的,看不見學生奔跑的身影,聽不見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見到的是一扇扇緊閉的教室門,學生們在老師的監督下認認真真看著書做著作業,即使是在課間、午休時間都是如此。
也許有人會讚歎這樣的中小學管理嚴格,學校學習秩序井然;也許有人會感嘆現在學生學業負擔重考試壓力大;當然也有人會指出,這樣的學校教育是在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總之,面對無論何時都非常安靜的中小學校園,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如果告訴你,安靜的中小學校園都是學校的嚴格規定形成的,你信嗎?確實如此!現在許多中小學都有一項規定——教室裡教師不得缺位。上課時有教師,課間10分鐘怎麼辦?必須安排好值日教師在教室。午間1小時怎麼辦?劃分為兩個半小時,分別有兩位教師先後值班。
一句話,教師必須全方位無死角在場。那麼對學生有什麼要求?很簡單,除了上廁所外,不得離開教室;而且有的學校還規定,同時上廁所同性別學生不得超過兩人。學校規定很嚴格也很細緻,要求班主任任課老師必須一絲不苟地執行。教師們雖覺得麻煩,但細想一下沒壞處,都很積極配合做好工作。
在如此嚴格的規定下,逐漸形成了安安靜靜的校園,這下校長放心了,教師也放心了;但這是我們所需要的教育嗎?當然不是!面對這樣的情形,新華社發文質疑:學校、老師在怕什麼?其實學校、老師內心真的很怕,怕一不小心災禍降臨在自己身上。
孩子天性好動,眾多孩子在一起動,免不了磕磕碰碰,學校老師怕孩子受傷出事。孩子一旦受傷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家長必定到學校討要說法,嚴重一點大鬧一番,學校賠償、有關教師被處分;學校、老師怕啊,怕為此自己承擔責任。最後一怕是怕給自己無事找事,讓孩子們出外活動,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管理,還不如讓孩子們安安靜靜在教室呢,這多省心省力啊。
”怕“字當頭,是學校、老師的主要心理,也就是造成學校”安安靜靜“的根本原因;但這樣的”安安靜靜“給孩子的成長埋下了禍根。看,校園裡”小胖墩“”小眼鏡“隨處可見;每星期一的升旗儀式上總有暈倒的學生;體育課總有東倒西歪的學生,惹得體育老師都不敢讓學生多跑一圈。
沒有活潑的戶外活動,身體素質必將下降;一旦增加了戶外活動,風險隨之增加。這個矛盾如何解決?這需要學校、教師、家長共同擔負起責任,更需要我們的社會有健全的法律保障機制;否則就是一個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