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正在上三年級的雙胞胎女兒,姐姐和我溝通:爸爸我明天不想去上青少年宮的鋼琴課了。
我問她: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
她說:我想在家裡上午寫作文,下午出去玩。
其實聽到這個回答我不奇怪也不驚訝,就在這時妹妹也講話了說:姐姐不去學鋼琴我也不去唱歌了,能不能也給我請個假,我也和姐姐一樣?
對於這倆孩子,從小就沒有像其他小孩一樣,報太多興趣班,因為我不太想佔用孩子太多玩的時間。
在上小學之前,除了給她們報過一個輪滑班之外,有報其他任何興趣班。只是在幼兒園畢業後的一個暑假,給她們報了一個月的寫字課。因為我深知此時正是孩子養成寫字習慣的時候,一手好字在以後的人生中勢必會給她帶來一些好的回報,同時又給她們增加了一個英語班。
直到孩子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在與愛人聊天的時候提到:兩個女孩都沒有一個特別的興趣愛好,要不要在青少年宮開始報名的時候,分別搶購個興趣班?
商量完之後就給雙胞胎姐姐搶了一個鋼琴班,給妹妹搶了一個唱歌班。
直到今年由於疫情,課程延後了幾個月,再去興趣班的時候,姐姐一直提不起精神。後來與孩子溝通才得知,是因為沒有鋼琴和課外練習。
一直性格要強的姐姐,在鋼琴課上得不到老師的重視,雖然一次只有兩個孩子,但是孩子的自信心被打擊到了,她才有了不想上興趣班的牴觸情緒,這也可以理解。
其實在學校上課的時候,有時候家長也要耐心發現孩子的小心思。
不要因為忙而疏忽了孩子的學習,也不要像我一樣為了報一個興趣班而報。
提不起“興趣”的興趣班,就是在浪費孩子玩的時間。
迴歸正題,由於從小就給孩子養成了時間觀念,以及今日事今日做的習慣。孩子每天在學校的時候就會利用時間做一些作業,回到家基本上兩個孩子先後完成了80%,剩下的時間和弟弟玩耍,或者在房間裡看看書,聽聽故事也就休息了。
關於教育孩子,其實家裡的主導權都是媽媽在規劃,作為爸爸,我只是打配合,在孩子累的時候陪孩子一起玩,當孩子和媽媽起爭執的時候我則是做疏導。
一年級,二年級的孩子,基本上作業很少,孩子的學習成績基本上也都在90分以上,相差無幾。
有許多家長可能沾沾自喜說自己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就以為孩子會一直優秀下去,從而疏忽學習的引導工作。
其實過來人都知道,三年級是個“坎”,真正的學習壓力,在三年級才會悄無聲息的來臨。
相信很多家長對比孩子一二年級的高分成績,到了三年級後一時間無法接受下降的成績,從而產生焦慮和暴躁的脾氣,心中或許暗自發狠:從今天起,再也別想玩。
此時,厭學和喜歡學習,就在家長的無形之中影響著孩子。
解決方法:當孩子上三年級的時候,想幫他渡過這個艱難的時刻,家長的陪學很重要。
輔導孩子作業其實並沒有那麼難,當孩子養成習慣的時候,家長不在“上刀山,下火海”,孩子也會很好的規劃自己的一天,學完了也就自然會適當的會玩一會就休息啦。
週末的時間也應該讓孩子自己安排,在沒有了興趣班的週末,孩子作業也在週五努力做完後,自然是可以舒舒服服按著自己的喜好玩耍。
我們都知道,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玩耍,只是家長要引導孩子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不該玩,不要漫無目的的玩。
翻一翻家長群,不難看出每一位家長的焦灼:
不懂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總是呵斥:“還不快去寫作業,都幾點了還沒做完,作業沒做完明天能起床嗎?”
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真的會快樂嗎?有時候教育孩子真的可以自私的剝奪孩子該有的樂趣嗎?
孩子放學後無論是先寫作業還是先玩,都要自己經歷,何不和孩子溝通一起找到一個適合的方法堅持下去?
家長不焦慮,孩子不逆反。
雖然父母們耳邊響起的是:
“現在讓孩子玩,將來孩子就沒得玩。”
“你不給孩子補習,成績上不去,高中都讀不了,你敢讓他一直玩下去嗎?”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天生我才!大環境下的孩子是緊張而又緊湊的生活著,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創造條件,找尋機會,給孩子一個相對輕鬆的環境,以及讓孩子有自主的時間規劃自己是玩還是學習,還是讀書。孩子的大腦相對輕鬆了,才能更好地創造。
生活,可不能只有學習、學習、學習,也要有開心玩起來的時候。
畢竟,對孩子來說,玩是天經地義的事。
所以,輪滑、遊樂場玩耍,陪她逛公園,帶孩子見識許多事物,也是讓孩子成長的必然條件。
大家都知道,作文來自於創造,如果孩子沒有去過公園,沒有看過小花,不知道公園裡的植物可以伴隨四季在發生變化,創作的作文如何生動?
麻木的學習只會讓孩子厭倦,家長要好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千萬不要小看它,更不要覺得無所謂。
孩子童年會因為這些而變得更美好,也會因為經歷過而更豐富。
有一種優秀是鄰居家孩子的優秀,記憶裡,自己小時候有來自父母無數次的對比,這種枷鎖伴隨著我很久揮之不去。因此,在我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無意中規避一些曾經自己所“厭惡”的聲音,其實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沒有什麼學校可以教育如何做稱職的父母。
我認為就是要鼓起勇氣,管住自己的情緒,多給孩子一點玩的時光,一點屬於他自己的時光。不要被“贏在起跑線”的話而逼得孩子太緊,趕得太快。在前行的時候,記得看看孩子能不能跑得起來,適不適合?“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可也別讓他們的童年被那張網裹得太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