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家長群的登堂入室尤其是群內動不動“點名”的情況,也讓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從盼望被“逼到”主動出擊,家長群雖然是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但同時也給孩子的成長束縛了多重壓力,尤其是陪孩子寫作業方面更多體現的是家長們的急攻進切。
這些年,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說過以下這些話:
“別墨跡了,趕緊地,今天咱們爭取在晚飯前完成家庭作業”
“你怎麼回事,這些字寫得歪歪扭扭,寫作業就寫作業你著什麼急”
“這道題做錯了、字寫太醜了,趕緊擦了重寫”
“頭抬高些,你想駝背呀”
“你認真些,再不快點寫,就等著熬夜吧”
……
一頓頓“猛”操作下,你是不是發現孩子的注意力變得不知所措,寫作業心不在焉不說還搞出很多小動作,而這些小動作又恰恰是惹怒父母的暴脾氣所在,因為在父母們看來,孩子搞小動作的目的就是為了逃避寫作業。
但事實的真相真的是如此嗎?我們不妨先來分析分析孩子為什麼不想寫作業:
1、孩子對學習的內驅力不足
孩子對寫作業不上心,實際上也就是他們自我學習的內驅力不足,所謂的內驅力就是推動某件事需要的內部動力,簡單地說就是孩子對學習的自我意識不夠,沒有學習的積極動力自然在寫作業方面也表現得比較懶散,而缺乏自我學習的內驅力,也就相當於孩子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習慣培養起來簡單想要改變卻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作為影響。
2、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參與性太強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除了自我學習的內驅力不足之外,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參與性太強也會造成直接性的影響,而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參與性太強,一方面會造成孩子學習需要提醒的依賴性,另一方面也會給孩子造成較重的心理壓力。
如果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父母總是指手畫腳,那麼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也做不好,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他們對寫作業會失去信心,同時也會排斥甚至是厭惡寫作業,很多人說陪孩子寫作業會寫出“心梗”,如果父母總是跟孩子硬對硬去背道相馳,那麼“心梗”就很有可能會發生,但是若我們掌握了“陪寫”的方法其實也並沒有想象或認知那樣的燙手。
如何掌握?我們不妨從以下幾種方式開始嘗試:
1、 父母需要擺正對孩子寫作業的態度
在孩子的寫作業過程裡,受影響最重的莫過於父母的指手畫腳參與,這類干預性的參與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不容小覷,而想要孩子對寫作業上心,父母擺正對孩子的寫作業態度也非常重要,實際上從孩子肯坐下來拿筆寫作業那一刻開始,他們已經接受了寫作業這件事情,而父母對孩子寫作業的態度也構成了孩子對自己對寫作業的看法。
如果父母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催促、批評,那麼從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會形成“我這樣做會惹爸爸媽媽不開心”,這樣的感覺也會讓孩子因此產生自卑和迴避,想要孩子回到寫作業的軌道上,父母就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做一個靜觀但不發火的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良好的溝通模式建立,同時也是父母首先要端正的態度。
此外,還需要端正的態度還有不對孩子的作業指手畫腳,包括不安排孩子寫作業和地點,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有規劃,這也是在培養孩子建立自我學習的內驅力。
2、 孩子自我學習態度需要家長做好榜樣
想要孩子儘快回到學習的正確軌道里,父母一定要糾正孩子自我學習的態度,而這個態度一定是要家長首先做好學習的榜樣,用良好積極向上的環境去薰陶影響孩子,比如孩子寫作業墨跡、總喜歡做很多小動作,這個時候若父母不批評、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把工作上的收尾工作帶回家或許下班後及時打掃衛生,這些都是屬於職責範圍內的積極。
但現實是很多家長在回家之後,不是急著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就是催促孩子寫作業,這樣的關愛不是重視而是累贅、還會造成孩子的心理負荷,倘若父母回家之後積極地做好自己本能的事情,也會從氣氛上帶動孩子的積極性、達到主動寫作業的目的。
如果父母做好自己本能的事情依然沒有促進孩子寫作業的意念,這個時候家長們主動參與學習,比如說在孩子身邊拿一本書坐著閱讀,又或者是向孩子請教一些關於學習上的問題,用“我學習、我積極”的氣氛去薰陶,這比起“趕緊寫作業”的催促要更有效果。
3、 學會鼓勵孩子也是父母必學的技能
說起鼓勵孩子相信很多家長都遊刃於指尖了,但是在孩子寫作業方面的鼓勵卻並非一句“你真棒”,誇讚鼓勵孩子也往往更需要技巧性的,同樣的一句“你真棒”對孩子說久了,也會造成聽覺上的疲乏,可能會產生“我真的棒嗎”的自我懷疑,也可能會在讚美的薰陶裡只聽好話、聽不得壞話,又或者是直接養成高傲自大的性格,所以說“誇孩子也是一門技巧”。
如何有技巧地誇讚?最有實效的方法莫過於激勵性讚揚了,比如“今天寫的作業真漂亮,你看看這字寫的是不是大有進步?如果你繼續保持下去相信你的字一定會超越班裡的xx(這個xx可以是孩子一直想要超越的人,也可以是班裡名列前茅的某位同學)
這種帶有信任的激勵性讚美,也更像是一語驚醒夢中人那樣給孩子指點迷津,這比起沒完沒了的催促和這不行、那不行的指點,從學習和生活的實事上也往往更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