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是一所大山裡的免費女子高中。就是這所高中,創造了當地的教育奇蹟:它的歷史很短,招收的大多是貧困、輟學或落榜的女學生,全校高考上線率、升學率卻連年高達百分之百,本科上線率穩居麗江市前列。

自2008年建校以來,已有1800多名大山裡的女孩從這裡考入大學。

張桂梅與孩子們

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63歲的校長張桂梅,又順利送走了一屆畢業生。

但是,去年12月的一份診斷書上,醫生密密麻麻地給她列出了骨瘤、血管瘤、肺氣腫、小腦萎縮等多種疾病。她數次病危入院搶救,體重從130多斤掉到90斤,飽滿的圓臉瘦成了乾癟的尖臉,甚至連從椅子上站起來都需要人攙扶……

面容憔悴的張桂梅

即便如此,只要一出院,她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熟悉的校園。

已經無力站上講臺上課的她,十幾年來堅持著一項頗具儀式感的“日常工作”——每天5點15分,她都會準時從女生宿舍的鐵架床上爬起,忍著全身的疼痛,乘坐宿管員的電摩托來到教學樓,顫巍巍地從一樓爬到四樓,把每一層樓道的電燈點亮。

“女孩子膽小,把燈提前開啟,她們來晨讀會感覺更安全、更踏實。”張桂梅如此解釋自己的執拗堅守。樓道里,她瘦弱的身影,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一屆又一屆大山女孩們的追夢之路。

“女學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

2001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兒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機構指定要張桂梅擔任院長。一心想為華坪做點事的她沒有半點猶豫,馬上答應。

福利院剛成立,就接收了36名孤兒。張桂梅白天在中學教課,下課後到福利院照顧孩子。沒有兒女的她,把所有母愛都傾注給了這些孤兒,孩子們也都親切地叫她“媽媽”。

» 福利院的張媽媽

慢慢地,她開始瞭解這些孩子們的身世,這讓她的內心深受觸動。“福利院的很多孩子都是棄嬰,有一個女孩是家裡的第四個女兒,因為父母不想要女孩,先後被遺棄了三次。”張桂梅說。

在她後來教書的華坪縣民族中學,學生大多來自偏遠山村,她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女學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

“有的被叫回去幹農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就讓孩子輟學結婚。”張桂梅說,“因為不是男孩,有的女孩從出生到長大,爺爺奶奶甚至都不會和她說一句話。”

在一次家訪途中,張桂梅看到一個女孩坐在山頭,憂愁地望著遠方,身旁放著一個籮筐。她上前詢問得知,女孩才十三四歲,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張桂梅當場就想帶女孩走,但女孩母親以死相逼,她無奈只能放棄。

“我們經常說,要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公平的起跑線,可這些女孩卻連站上起跑線的機會都沒有。”張桂梅說。

講課中的張桂梅

目睹一幕幕悲劇,張桂梅心中漸漸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不管中考分數高低,只要願意讀書,女孩們都可以來這裡免費讀書,考上大學、走出大山,透過知識改變命運。

有人聽說了張桂梅的想法,說她想出名想瘋了,那麼多孩子,哪裡救得過來?張桂梅卻堅定地回答:“能救一個算一個!”

“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張桂梅說,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裡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我的目標是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張桂梅與學生們

辦學的錢從哪裡來?張桂梅首先想到的是募捐。“我就想,全省這麼多人,每人捐10元給我也夠了。”於是,從2002年起,張桂梅連續5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獲得的各種先進、勞模獎狀影印了一大兜,在街上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

讓張桂梅始料不及的是,自己這麼一個愛面子的人,放下尊嚴去街頭募捐,換來的卻是多數人的不理解。

“有人說我是騙子,說勞模怎麼會到街上募捐。我還曾被人當面吐口水,甚至被放狗咬過。”5年下來,她只募集到了1萬多元。

愛心捐款

2007年,別無他法的張桂梅幾乎要放棄了。就在這一年,她被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準備去北京參會。參會前,華坪縣委、縣政府知道她十分節儉,捨不得買衣服,特意撥了幾千元給她買正裝。但她卻捨不得花,把這筆錢留給了福利院。

回想起這件事,張桂梅笑著說:“我都一身病的人,活不久了,買新衣服不是浪費嗎?死了以後燒掉多可惜。”

這是張桂梅平時最愛穿的牛仔褲,因為耐磨,自己平時家訪走累了,經常席地而坐,褲子不知啥時磨破了。“當時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她說。

黨的十七大代表張桂梅

張桂梅沒有想到,正是在黨代會上的這次“出醜”,讓她的夢想成為現實。

沒多久,新華社一篇題為《我有一個夢想——訪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代表》的稿件播發。張桂梅和她的夢想馬上火遍全國。從北京回來後,麗江市、華坪縣分別給她撥了一百萬元,讓她籌建女高。

2008年,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學校最初沒有圍牆,沒有食堂,甚至沒有廁所,唯一的教學樓也是在另一所中學的廁所原址上改建的。當年9月,首屆100名學生入學。

建成後的華坪女子高中

“能不能把喪葬費預支給我?”

工作數十年,張桂梅的名下幾乎沒有任何財產。她至今仍住在女高的一間女生宿舍裡,和幾名女學生住在一起。幾十年的工作收入,除了看病吃藥,她至少捐出了上百萬元。

2018年年初,張桂梅再次病危住院,她感覺自己可能挺不過去。華坪縣縣長龐新秀來醫院看望她,她拉住縣長的手說:“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讓民政部門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著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走村串寨去家訪

如今,回想起要預支喪葬費這件事,張桂梅仍堅持說,哪天如果自己突然走了,千萬不要操辦什麼喪事,骨灰撒到金沙江裡就完事了。

在生命垂危之際,心裡仍掛念著學生。張桂梅無私奉獻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

講課中的張桂梅

十多年來,女高的上千名畢業生已遍佈全國各地,很多學生大學畢業後和張桂梅一樣,主動選擇去了偏遠艱苦的地方工作。

在華坪女高的牆上,有這樣一幅宣傳畫,上面寫著醒目的幾個大字:“清華北大我來了!”張桂梅說,每年她都在鼓勵孩子們考上更好的學校,但她也會告訴學生,高考不是終點,高考過後人生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坐在校園裡的一把藤椅上,張桂梅喃喃地說:“我對她們的期望是什麼呢,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我希望她們變得更強,然後把心中的‘我’去掉80%吧,有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孩子們沒有讓她失望。

10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武亦姝爸爸身份曝光,網友感慨:終於知道武亦姝為何這麼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