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導讀

我一輩子就喜歡教書、做科研,只要條件許可,我為何不一輩子做下去呢?

三週前,我與太太專程飛合肥參加中國科大何平笙老師的80歲生日宴會。從全國各地來了近40個學生,在海外的同學則透過影片遠端參加。有近一年時間沒見了,何老師仍然是精神飽滿、思維清晰、聲音宏亮,很關切的詢問濤思資料的進展,詢問每個學生的狀態。

我與何老師的相識是31年前,1989年的下半年。那時我是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本科三年級學生,但無心錢學森留下的事業,天天就在倒騰計算機。當時剛剛學完8031/8051的組合語言程式設計,開發完浮點數運運算元程式庫和傅立葉變換,躊躇滿志,被計算中心老師推薦到何老師實驗室。何老師那時是科大材料系高分子物理專業的副教授,LB膜實驗室主任。我一到他實驗室,一下就迷住了,因為實驗室有一臺286,而且是VGA顯示器,還有Brother 1724的24針印表機,比力學系機房,還有計算中心的XT機器強太多了,我因此就毫不猶豫的留了下來。這一留,沒想到與何老師,還有何老師太太李春娥老師,一下就結下了超過30年的師生情誼。何老師、李老師影響了我的一生。

仍在使用的全自動LB膜天平

一加入實驗室,馬上就受到何老師的影響,他總說“一流的科研成果一定是在自己研製的儀器上做出來的”。因為在他的眼裡,如果儀器都能買到,那上面能做的科學研究早就做完了,要有剩的,也只有很難啃得動的硬骨頭。只有按照自己思路做的儀器,才可能有新的科學發現。實驗室當時有一臺幾十萬RMB買的日本產粘彈譜儀,何老師說每年能在上面發表兩篇文章就不錯了,而自己設計研發的樹脂固化儀,LB膜天平,則是不停的產出高質量文章。當時實驗室已經研發了一臺Z80控制的LB膜天平,但何老師不滿意。因此我在何老師、李老師指導下,開始重新開發LB膜全自動天平,自己設計電路板,採購元器件,用Turbo Pascal寫控制、資料處理和顯示程式。花了我將近2個學期的時間,終於開發成功,能從PC機上直接控制膜天平,並在顯示器上直接顯示錶面張力曲線,拉膜進度等引數,操作比Z80簡單、直觀不少。最開心的是,我當年開發的這臺裝置至今還在科大使用,開啟電腦,看到的還是Tao Jianhui, 版本永遠定格在92年2月。據何老師講,這臺裝置上至少出了50篇以上的SCI論文。在李老師、何老師強力推薦下,憑設計的這臺LB膜天平,我在91年獲得了科大億利達實驗獎學金。科大現在很多一流的研究成果,比如量子通訊、量子計算方面的,也都是在自己搭建的實驗裝置上做出來的。

何老師對我還有幾乎所有學生的一大影響就是英語,他鼓勵我們學好英語,看文獻一定要看英文的,發表論文最好要發到國際英文期刊上,而且一定要爭取出國留學的機會。因為當時中國的科研水平還相對落後,只看中文,很難了解世界前沿和動態,很難有創新的研究。何老師是中國科大第一屆畢業生,師從中國高分子領域的泰斗錢人元院士,畢業後留校。1970年科大下遷合肥,當科大老師都被強迫去修淮河、燒磚,正常科研工作無法進行的時候,何老師也從沒放棄看書學習,包括英語。等文革結束,中國終於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何老師因為英語以及專業知識出眾,1979年就被中國科學院送往英國做訪問學者。1981年回國工作兩年後,又再次去英國,後又去日本訪問。因為比國內其他研究人員更早更多的接觸海外的研究,何老師很快就做出了出色的科研工作,被科大提拔為副教授,以及後來擔任高分子系副主任。我們80年代進何老師實驗室的學生,後來幾乎全部去美國留學,與何老師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何老師1979年在倫敦Queen Mary College

何老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做事嚴謹認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實驗資料曲線,當時因為還沒有鐳射照排等軟體,文章投稿時要用硫酸紙手工把實驗曲線畫出來,為了擬合更好,何老師是用保險絲,用手慢慢調,然後再用筆順著保險絲畫出來。在何老師實驗室呆過的學生,幾乎都學了何老師的這個絕招。何老師寫文章時,對好些英文單詞都反覆推敲,不希望寫成中式英語。我自己現在都特別強調文章的用詞、排版、段落,也是一定程度上受了何老師的影響。生日宴會上,我們都是即席發言,唯有他準備了講稿,而且是文采飛揚,詩情滿滿。科大60週年校慶,何老師的慶祝方式,則是在《高分子通報》上,發表了“中國科大高分子物理教學60年”的綜述論文。

高分子通報2018年底7期

何老師、李老師對學生是極其的關愛。我在科大唸書時,經常去他們家裡吃飯,做的板栗燒雞、燉牛筋、蒸螃蟹、雞蛋羹、燒麥等,現在還記憶猶新。我的衣服刮破了,李老師還幫我補,真的是像父母一樣關照學生。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2010年4月底,在我人生至暗時刻,當時我創辦的公司和信已經完全沒錢,隨時可以關門,而我偏偏爬箭扣長城,摔成骨折,躺在306醫院。他們兩人第一時間知道後,馬上坐火車來到北京,李老師還準備了兩道我最愛吃的菜,在北京陪了我整整一週時間,直到我出院,然後安排我住在他們北京的住房裡。知道我已身無分文,臨走時還硬塞給我一萬RMB,還拿出存摺,告訴我公司有難關,他們來幫我度過。每每想到這些,我就覺得自己太幸運了,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老師,創業遇到再大的困難,都應該去克服,去拼搏,沒有理由不取得成功。

何老師對我個人另外一個最大的影響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工作到老”。2005年底何老師從科大退休,他沒有選擇攝影、太極拳、釣魚這些消磨時間的愛好,而是決定把書繼續教下去,把學問繼續做下去。一退休,他就被臺灣清華大學請去當訪問教授,開展光電高分子的研究。回來後又立即被深圳國際交流學院請去教化學,何老師結果教了兩年A-Level化學,而且是英文授課。期間連續赴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講授“高聚物的結構與效能”研究生課程十年、還在江蘇煤化工研究院做過一年的科學顧問。就是最近幾年還應邀赴深圳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大學上課。

無論是在退休前、還是退休後,何老師的課都很受學生歡迎。在我看來,受歡迎的根本原因不是何老師有難得的口才,而是何老師真的花心思在教學上。他認為教學也是需要科研的,需要用科研的思維和方法組織教學,他寫的高分子教學研究論文就有50多篇。何老師主持的《高聚物的結構與效能》先後被評為校級、省級和國家級精品課程,他還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以及安徽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多次,還被評選為安徽省級“教學名師”和科大“教學名師”。實驗室畢業的很多師弟師妹現都在各高校任職,教學都做的很不錯,與何老師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

退休後,何老師不僅繼續教書,還開始寫專著、中文、英文都寫,還翻譯書。我的印象中,他的書主要是科學出版社、高教出版社和科大出版社出版,退休後,出的書已超過十本。了不起的是,2013年,他的英文高分子物理教材(專著)“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rs”由英國Alpha Science出版社在倫敦出版。更了不起的是,就在今年,他與朱平平教授合作翻譯出版了高分子領域諾貝爾獎得主Flory的一本經典名著《聚合物化學原理》。生日宴會上,他告訴我們,明年應該還有兩本書即將出版。

剛翻譯出版的《聚合物化學原理》

何老師、李老師在北京有科大分配的房子,但兩人都不樂意住北京,而是住合肥,就在科大東區校園裡。因為在他們眼裡,住北京,都是與七老八十的人碰在一起,怪沒意思的。而在合肥,天天見到年輕的學生,還可以不時去實驗室、圖書館轉轉,聽聽學術報告,還能天天接觸年輕的、新鮮的事情,感覺好不少。何老師現在每天的生活都相對固定,看書、寫作幾個小時,下午去科大體育館打一小時乒乓球,中間還陪李老師在校園裡遛彎。想自己做飯就自己做,不想,就去科大食堂吃,日子過的真的很愜意。

我在2017年決定再次創業,而且親自寫程式時,何老師給了我極大的鼓勵:“我一輩子就喜歡教書、做科研,只要條件許可,我為何不一輩子做下去呢?陶建輝你程式寫的好,又愛折騰,就應該一輩子寫下去,折騰下去,做自己擅長又有興趣的事情,是最幸福最快樂的”。我慶幸做了何老師的學生,受到了何老師的影響,沒有過早的進入退休狀態,而是天天與80後、90後程序員混在一起,繼續折騰,樂此不疲。

祝何老師、李老師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陶建輝 2020年12月12日於北京望京

擴充套件閱讀:

核心功能全部開源,雖霸榜GitHub,但怎麼賺錢?| 陶建輝

被歐美公司壟斷的工業軟體,中國還有機會嗎?| 陶建輝

不僅效能秒殺Hadoop,現在連分散式叢集功能也開源了 | 愛倒騰的程式設計師

17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這就是生活》:從小缺愛的孩子,長大後不僅不會愛也害怕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