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拼命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成為了衡量父母是否重視孩子教育問題的重要標杆。

很多還在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就被家長早早地塞進了各種補習班,彷彿不在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是一種“潮流”。

從這種“潮流”反映出來的其實是家長的焦慮——怕孩子在“菜市口學校”學壞了就送他去“貴族學校”,怕他學的少就報了很多課外補習班。

家長傾其一切,目的就是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讓他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事實上,孩子在什麼年齡階段就應該有相應的樣子,過早、過多的“填鴨式”補習並不會對他今後的發展起到很大作用,反而平添了家長的焦慮。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習習慣和探索能力要遠遠大於學習知識本身。

而孩子在擅長領域會更容易激發出自身的創造力,從而形成積極的思維模式,這就是為什麼愛好廣泛的孩子學習成績也不會差的原因。

事實上,想要孩子提高成績,除了像報課外班或者興趣班外,更重要的是從內部出發

1、更注重親子關係

在育兒的過程中,除了花大部分的精力來讓孩子好好學習,還要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這樣可以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平和不易怒,而孩子也更願意聽家長的話。

2、家長先做到優秀再要求孩子優秀

心理學家說:孩子最初的學習是透過模仿來實踐的。

很多家長花大價錢送孩子去各類補習班,把所有的錢都用來買學區房,讓孩子上好的學校,而自己卻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自顧自地玩手機。孩子看見了就會跟著“模仿”,也想玩電子產品。

所以家長在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時候不要只顧著教育孩子而不注重自己的行為,或者只要求孩子的“優秀”卻不審視自己,這樣會讓整個親子關係失衡。

所以,家長若想要求孩子該怎麼做時,首先要解決自身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條件成為孩子的榜樣。

3、激發孩子的自驅力

自驅力就是當一個人不再需要外界的推動就能自發地產生要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能力。

這個意思是說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並且知道怎麼做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那如何讓孩子獲得自驅力呢?家長可以先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再透過他對喜歡事情的堅持來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後引導他逐漸進階,讓他感受到努力所帶來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出孩子的自驅力。

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並最終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和家長之間的紐帶不再是生存依附而是家人間的互相尊重和欣賞。

所以家長需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並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最終讓孩子獲得自驅力。這才是對孩子最有幫助的,是上多少補習班、是去多好的“貴族學校”都沒有辦法取代的。

25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體育課上,家長反對學生穿運動服,是強盜邏輯還是貧窮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