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經常會有學生問,老師,我今年高階生物多少多少分,我還有救嗎?老師,我想學好商務,但是之前總記不住怎麼辦,甚至還有一個直擊靈魂的口,老師如何學習?

其實我覺得要解決如何學習生物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明白什麼是學習。學習這個事情一般來說呢是有三個要素,第一叫知識,第二叫技能,第三叫能力。他們三個是有區別的,別人教給你的都有知識,自己練習獲得了,這叫做技能。而知識和技能加在一起,這叫做能力。

那麼回到剛才的問題,什麼是學習?學習就是學知識、習技能、得能力。那麼換算到我們高中,無論是在校上課還是在家上網課,無論是正常課還是補習班,目的都在於學習知識。而寫作業、刷題目,這叫做獲得,以及兩者結合獲得能力,從而提高分數。

以高中生為例,需要你掌握四項基本能力,第一叫做理解與表達能力,第二叫獲取資訊與處理資訊的能力,第三叫實驗探究能力,第四叫綜合運用。不過孩子們你要明白,上課聽講、回家寫作業、刷題這種事,全國的高中生都一樣,是無限迴圈的,那憑什麼別人的分數就比你高呢?

大家能考進同一個高中,想必智商上是沒有什麼絕對差距。那你和你的同學打遊戲、睡覺、談戀愛一樣沒落下啊,但是他的成績就比你高,你說你氣不氣。你去問老師為什麼會這樣?

老師只會告訴你,三個字多做題,你聽完之後心態炸裂啊,又沒啥別的辦法,只能一個猛子扎進題,還得繼續狗刨。

這裡我們來看知識的定義是什麼,當需要用到的時候,能夠想起來並加以運用的資訊。那舉一個小例子,現在我出一道問答題,給你十秒鐘不查任何資料,按順序背出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不是大部分同學都覺得比較困難,但如果我把題目改成填空題,立冬小雪、大雪,()小寒、大寒,那麼大部分人都知道這空填冬至,冬至填不出來的同學也不要緊啊,你多吃這幾頓餃子就好了。

那如果我現在再改成選擇題呢?下列選項不是二十四節氣的,是A、立春,B、夏至,C、中秋、D、冬至,那麼讀完這四個選項之後,直接就能秒選C中秋。

那我再改成判斷題,中秋屬於二十四節氣()。

那麼想都不用想,直接錯誤就完事了。發現問題了嗎?孩子,這幾道題目同樣都是關於二十四節氣,有的題你回答不上,有問題需要思考一會兒,有的題你張嘴就來。同樣是關於二十四節氣,你認為你所掌握的知識沒有做到當需要用到的時候能夠給你想起來,而是當需要用到的時候經過提示被想起來。那對不起,這種情況下它不叫知識,我們稱這種“不完整的知識”為“知識碎片”,簡稱為碎片。

碎片的特點通俗點就是你知道你能記住,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你認為你每天學習獲得的是知識,其實都只是碎片而已,我們總會不由自主的去把獲得碎片當做知識,因為碎片可以解決問題,而這個過程是讓人能快樂並且產生自信的。

比如說剛才我們說的二十四節氣問題,我們只需要用到一個碎片,中秋不是二十四節氣就可以做掉判斷題和選擇題,而使用兩個碎片叫冬至是二十四節氣,冬至是冬天的節氣,也可以順利解決剛才那道填空題。

而當我把問答題變成了填空題,從考察知識就變為了考察碎片,題目難度瞬間下降。雖然這些碎片不能讓你知道二十四節氣具體都是什麼,但是在我提問的時候,你能非常舒服的打出一個正確答案,並且繼續看下去。但是孩子們,人生不是高考的沒有那麼多題型可以得分。

我們在人生的岔路口的時候會面臨很多問題,而每個問題它都是問答題,而不是選擇。到了那個時候,腦子裡只有碎片的你,還有能力去面對嗎?這個時候認同學就會問了:“老師,老師你不是說能力的提升,是學和習的結合嘛,那我雖然只獲得了碎片,但是我奮發圖強、瘋狂練習是不是也可以提升能力呢?”

你認為你把時間花在了學習上,但實際上你只是花大量的時間去重複碎片而已,而碎片這個東西最可怕的,它是長期存在的,不需要你去複習。比如說中秋,它並不是二十四節氣,這是十年以來你從來沒用過這個,也沒有讓你學過,你學過這事嗎?你沒學過,這十年以來你都沒學過,但是你一到現在依舊記得,你不需要複習,你也不會忘。

最近,由於疫情原因,各種網課鋪天蓋地,名師這種東西,一塊板磚能cei掉十個。這麼好的條件下,你為什麼還是學不會任何東西呢?因為網上獲得的都是碎片,其實這些碎片你只需要學過一次就不需要再學了,而你還去浪費時間去一遍遍重複,這是你學習不好根本原因。你應該把時間花在如何讓你獲得的碎片變成知識這件事上。

在知識和碎片之間其實只差了一個東西,就是索引。那為什麼有的同學在我剛出完題就能馬上背下二十四節氣,因為他們會背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那背下來這個自然就能背下來二十四節氣,而你只需要記住這二十八個字,更可怕的是這二十八個字本身它有兩套,春夏秋冬啊,最後還挺押韻。任何和二十四節氣有關的問題,那肯定都難不倒你了。

節氣歌是什麼?它就是索引,所以什麼是真正的學習,將時間放在索引的構建上,而不是碎片上。那麼有了索引的引導,你獲得的碎片就變成了完整的知識,而隨著知識的增多,索引也會增多,而你將索引層層堆疊,就用了體系,這就是所有人都可以給你講的啊。你要學習體系就是這麼來的。

如果一個人擁有超過常人數量的碎片,他就是高手。當一個高手擁有了體系之後,它就變成了專家。專家的體系有兩種來源,一種叫自己構建,一種是學習大師的體系。什麼是大師?當一個人可以自己創造一些,並有更新迭代的時候,他就是大師。每個班級都會有這種同學啊,他做題很快,準確率很高,但是他講不出來為什麼,這種問題就是腦海裡有足夠多的碎片存在,也就是有解題經驗的高手。

所謂的久病成良醫就是一個概念啊,我可能不懂醫學知識,但是我知道病該怎麼治,碎片的積累成為了經驗,而經驗堆積造就了高手,而能考上清美同學一定是擁有自己體系的高手。要麼是自己創造了體系,要麼是他的老師創造了體系,他拿過來化為己用。

最後我們回到這個標題,為什麼人從高中開始進行的兩極分化,差距越來越大。高中之前都是義務教育,九年義務教育的每一步都是有人為你安排好的。教育界的大師創造了義務教育期間的體系,在你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你的老師拿過來直接給你們使用就可以了。

你仔細回憶一下,義務教育階段是不是每個學科都有一些非常經典的索引?比如說,字母歌,比如說99乘法表,等等。而到了高中之後,你開始無限的積累碎片,重複碎片,強者開始構建索引溝通體系。在強者的眼中,所有的問答題都被體系簡化成了選擇、判斷填空題,自然所有困難都能迎刃而解。所以會有每天不學習但是成績依舊很好的人。

那麼如何才能獲得體系?剛才我們已經說了,獲得體系一共是兩個方法,一要自己構建,二是和別人學習。自己構建,大家可以使用康奈爾筆記法和思維導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百度一下康奈爾筆記法,這裡我就不贅述,著重推薦思維導圖。當你構建了自己的思維導圖,你就可以說你擁有一套學習機器,僅用一張圖就可以無限拉近你與高手之間的程式。

思維導圖被稱作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不是沒有理由的,這裡強調前提是你拿到的是真的,而不是他為了營銷給你專門騙你的。啊所謂的這個就是什麼清北學子的導圖啊什麼這那的,然後就為了騙你一頓這另說。

第二個方法呢就是學習別人的體系,直接搬過來用。

12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通、分、通分,分數的基本性質,約、約分,量、不可通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