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近些年來,教育部對語文這一學科越來越重視。語文再也不是以前隨便學學就可以打高分的一科成績了。

而從今年的各個地區在高考中 獲得高分成績中也不難看出,語文!早就成了拉開成績的關鍵了。

湖北高考狀元唐楚玥語文146分、河北高考狀元邢雨涵語文140分、江西高考狀元尹天驥語文143分……

我們都知道尹建莉,她的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幫助了無數家長,而她的女兒圓圓也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在16歲的時候就考入了清華大學,並且語文成績也是達到了140分。

因為語文這一學科不像是數學、英語那麼抽象,從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影子,所以孩子不需要怎麼用功,就可以考出一個過得去的成績。

但是不用心學習語文,孩子的語文成績也只能止步於“過得去”了。

想要孩子學好語文,是有一個秘訣,關鍵就是要抓住“根”。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讓孩子生活在書籍的世界裡”。

北大資深教授錢理群先生有更為明確、直接地表述:“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

尹建莉老師也說,“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學好語文,卻漠視他的課外閱讀,這好比給一個本該喝一杯奶的孩子只預備了一匙奶,讓一個想學游泳的人進浴盆試水一樣。”

不斷閱讀,孩子的詞彙量才能增長

孩子如果不閱讀,那麼在寫作的時候,肯定翻來覆去用的都是那幾個詞。寫作內容一眼看過去就“味同嚼蠟”,毫無新意。

這樣的作文不會得高分。

而在高考中,一篇作文是60分,孩子作文寫得差,一下子20分就丟掉了。

到現在也保留睡前閱讀1小時的習慣。

不斷閱讀、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提升

人教版語文主編輯溫儒敏先生曾言:近幾年高考語文正在改革,命題的一個變化是注意靠閱讀量和閱讀速度,讀得太少太慢,就做不完卷子。

往後的語文試卷,字數只會越來越多,如果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差,那麼就很難選從龐雜的題目中找出關鍵資訊,並且進行總結提煉。

很多孩子在作文的時候都是磨磨蹭蹭的,不是他們不寫,而是他們閱讀理解能力差,對題目的理解不到位,根本不會寫。

所以說,一定要讓孩子有大量的閱讀,在大量閱讀的過程當中,就是孩子在不斷分析、總結、重組資訊的一個過程。

這樣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一定會得到大幅度提升的,自然在答題的時候,速度也就變快了。

不斷閱讀,孩子對知識的理解才能更透徹

家長不能指望孩子僅僅讀了一篇古詩詞,就愛上了古詩詞,對古詩詞瞭解得十分透徹;

也不能指望孩子僅僅讀了一篇汪曾祺的散文,就能感受到汪曾祺先生文字的妙處,並且感受到文章段落之間行文的高超。

一定是要透過大量的閱讀,孩子才能越讀越愛,越愛越讀,越讀越懂。

有大量的課外閱讀做輔助,孩子也才能對課本上的文章學的透徹。

葉聖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教科書只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用來指導讀寫的範本、模本。

對於語文教育來說,語文課本充其量只是滴水,課本之外的才是浩瀚的海洋。

尹建莉老師說,她接觸過很多的家長,都對閱讀和語文學習的關係認知不足。甚至有很家長認為孩子對課外閱讀著迷會耽誤學習,限制孩子的閱讀。

事實上,在小學階段,不讀課外書對孩子的影響不大,因為試卷還都是圍繞著教材來的;

但是到了高中,文考卷和課本的聯絡越來越弱,成績與閱讀量的相關性就顯現出來了。

各位家長推薦的書單是以下三本書:

《歷史畫中話》

這套書是由曾獲得“金漫獎”終身成就獎、《時報》白金作家獎的漫畫作家蔡志忠創作的。

歷史故事從遠古時期,具有神話色彩的女媧神農時代到宋元明清。故事內容全都選自《戰國策》《史記》《漢書》等權威的史學著作,具有絕對的權威性。

以漫畫的形式來詮釋歷史故事,讓史書當中枯燥的文字全都活了起來,更生動立體,孩子很容易就沉浸在故事當中,甚至願意反覆閱讀。

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閱讀氛圍中增長知識。同時涉及到和這個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故事也會標註出來,幫助孩子進行延伸學習。

《中國記憶·古詩裡的四季》

整套讀本是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呈現相應的古詩,記憶起來 更深刻,同時讓孩子對古詩詞理解的更為透徹。

整套書一共92首古詩,依據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小學生必備古詩70首》來選取最優秀的中國古詩,篇篇經典,句句精彩。

並且書中首創用動物擬人的場景模式,用可愛的小動物做主人公,可以更活靈活現地表達出詩文意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是珍惜生命與時間的代言人,她雖然集聾、啞、盲、不幸於一身,然而,她面對困境不屈不撓的精神,卻激勵了無數熱愛生活的人。

因為,海倫在看懂了命運的殘酷,深知生活是殘缺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著這個世界。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14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快樂教育能給孩子減壓,成績卻無法提高,填鴨教育才是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