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科學家、我國力學的奠基人之一、自小便有“神童”之稱。在3歲時便能夠背誦上百古詩詞,錢學森父母都驚歎孩子的聰慧,也知曉自己的責任之重大。
兒時的錢學森對各種事情非常好奇,經常跟在父母身後提問題。但他的父母,並沒有因為孩子頻繁的提問感到心煩。
而是耐心的傾聽孩子的問題,認真的回答,並對孩子的好奇心加以引導與培養。
在錢學森兒時經常與小朋友比賽射紙飛鏢,錢學森往往成為勝利者,讓許多小朋友疑惑不已。
他們不知道的是,錢學森在知道有紙飛鏢這件物體之後,便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他希望清楚為什麼紙飛鏢能夠飛,怎樣才能飛的更遠。
帶著這個疑問他去詢問父親錢均夫。
錢均夫對他說是因為有人投擲,紙飛鏢才會飛起來。至於怎樣才能飛得更遠,就需要錢學森自己透過查閱資料學習了。
之後錢學森在多次試驗後,發現紙飛鏢折的規正會減少風的阻力,在投擲時順風會加速飛鏢的運動,如此紙飛鏢才會飛得更遠。
父親錢均夫因經常外出工作,所以家中教育孩子的重擔就放在了母親章蘭娟的身上。章蘭娟對孩子的教育十分盡責,所涉獵的內容也較廣泛。
但是錢學森的好奇心促使他盯上了父親的書櫥,對厚厚的大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母親也被孩子的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所震撼。
有研究表明:“人類的社交技巧、工作心情、性情都與好奇心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人的好奇心越多,成功的機率越大。”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也是成功的重要基石,不應該被抹殺。那面對孩子的好奇心,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與培養呢?下面根據張衡父母對孩子興趣的培養方式,總結了三種方法,以供各位父母學習。
正確引導與培養孩子興趣的方法1、父母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好奇心
麻省理工的一項研究表明:父母多與孩子進行分享,孩子的行為則會更傾向於父母的行為。
父母在生活中經常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好奇心,孩子在不自覺中接受了這一訊號,好奇心也會慢慢增長。父母可以在平時和孩子聊天中,分享自己因好奇心而做的趣事。
例如,在聊天中說:“媽媽在上次煮麵時,沒有熱水下鍋。而是溫水,但是煮出來的麵條要比熱水下鍋的麵條更加勁道。
經過又一次的嘗試之後,媽媽發現溫水煮出來的麵條確實更加美味。所以好奇與實踐讓媽媽又增加了一點知識。
媽媽還好奇小鳥為什麼會自己造房子,寶貝和我一起去尋找答案好不好?”
2、創造能夠激發孩子好奇心的環境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表明:在一個人成長中,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母如果可以創造一個能夠激發好奇心的環境,對於孩子好奇心的培養肯定是大有裨益。
父母通常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父母可以在故事快要結束時問孩子:“你認為故事的結局是什麼?”。
不告訴孩子故事結局,促使孩子的想象力迸發,講述他們心目中的結局。既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又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想象力。
3、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孩子成為“破壞”分子。在孩子對一件事物產生好奇時,想研究物體的構造,就會拆卸物體。父母在此時儘量不要阻止孩子的“破壞行為”。
其次,肯定孩子的探索能力與精神。當孩子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給父母時,父母杜絕敷衍,要表現出足夠的肯定與重視。
最後,引導孩子在書本中尋找答案。當孩子詢問父母問題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個問題自己並不瞭解,希望和孩子一起在書籍中尋找答案。
居里夫人說過:“學者的第一美德是好奇心。”
無論父母希望孩子成為學者,還是成為科學家,只要是想成為一位成功者,好奇心便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下面推薦三本培養孩子好奇心的書,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父母。
《城市運轉的秘密》
關鍵詞:好奇心
主要內容:一套共四冊,20大全場景佈局:工程場景、城市的日常生活環境、村莊生活場景、消防與安全等。故事情節串聯,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推薦理由:從危情救援、城市佈局分工、村莊生活揭秘、工程施工原理等多方面,調動、保護並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哲學鳥飛羅系列》
關鍵詞:好奇心、獨立思考
主要內容:一套共10冊。將孩子所提出的哲學性問題蒐集與整理,幫助孩子解答心中疑惑。
推薦理由:“哲學鳥飛羅系列”童書側重的是孩子的社會性發問,以期讓孩子懂得處事做人的基本道理。
《第一次遇見科學》
關鍵詞:創造力、好奇心、溝通能力、探索精神
主要內容:全套共有12冊書,從動植物到天空海洋。一套書共有96個科學主題,幫助孩子形成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
推薦理由:增強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對科學的學習興趣。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時,也能增強親子的互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