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個成語,叫“秦晉之好”,指兩家聯姻。

秦,就是秦國;晉,是晉國。春秋時期,這兩個國家實力都很強大,矛盾很多,打打和和。

有趣的是,這倆國,就像兩口子,誰也滅不了誰,勢均力敵;打得多了,發現不是辦法,於是互相攀親戚,你娶我家公主,我娶你家公主,纏繞很深。

這就是秦晉之好的來歷。瞧瞧,古人多有哲理,明明兩個整天打架的國,卻拿它們聯姻來說事兒。

莫非……在暗示,婚姻就是“不打不親”?

01秦穆公的駿馬死了

有一年,秦穆公的一匹駿馬,失聯了。

士兵撒丫子找,終於在一個山村找到了。馬還在——在盤子裡,肚子裡,茅廁裡……

那時候窮啊,交通不便,寶馬雖然可以用來炫耀,但扛不住肚子餓啊。在別人眼裡,這是天降寶馬;在飢餓的村民眼裡,這是天降肥肉。

二話不說,殺殺吃了。於心何忍。

秦穆公的兵很生氣:國君的馬,你們也敢吃?

村民也納悶,我說怎麼味道不一樣呢,再說,當時問馬了,馬也沒表態啊。

據統計,吃馬肉的,共有300來人。統統抓起來,交國君發落!

秦穆公也心疼。又一想,死馬雖然能當活馬醫,可吃進肚裡就不好醫了。吃就吃了吧,免你們無罪。

這還不算,秦穆公接著說:“我聽說吃了寶馬的肉,必須喝點酒,否則會生病。給他們賞點酒喝,別鬧出病來!”

300多村民,戰戰兢兢來,酒足飯飽去,心裡那叫一個感激。

秦穆公像

02三百勇士

秦國和晉國,兩強相爭,整天打。秦穆公人品不錯,可對門的晉惠公,人品較差,說話不算話,把他氣得鼻子耳朵冒煙。

有一年,又打起來了。秦軍佔優,可戰爭場面大,不好控制,混戰中,秦穆公戰車被敵軍包圍,人也受傷,萬分危急。

緊急關頭,一個300多人的部隊,發了瘋一樣,猛打猛衝,殺出血路,將秦穆公救了出來。

這300人,正是那些吃了馬肉的村民。

話說村民怎麼成了士兵呢?總不能為了半斤馬肉、幾口好酒,就上戰場拼命吧?

這就得罵罵晉惠公了。他本是秦穆公扶持上位的,卻接二連三算計秦國。

有一年晉國大旱缺糧,秦國把晉國當親戚,運糧的車船如流水一般;過了兩年,秦國大旱缺糧,向晉國求救,晉惠公不但不給糧,反倒趁火打劫,出兵攻秦,於是有了這次戰爭。

聽說晉國來攻,這些村民對秦穆公本就感恩戴德,加上晉惠公不義,集體參軍了。

03這和教育有什麼關係?

秦穆公這種歸化鄉民的能力,值得學習,尤其在家庭教育方面。

他強就強在,小錯不懲罰,寬容以待,激發對方的感恩之心,從而奮進。

教育孩子,完全適用。

前提是,你要對孩子犯的錯,認真分析。

第一,這個錯,是“既成事實、無法改變”呢,還是可以改變、糾正的?

如果是後者,要客觀指出,讓孩子改正;如果是前者,就學秦穆公。

第二,這個錯,性質嚴重嗎?如果強制孩子改正,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

換句話說,要在“懲罰”和“對孩子的傷害”之間,進行權衡。

如果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更重要,可以適當懲罰;如果懲罰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就換一種方式。

04秦穆公的“教育”為何有效?

如果把秦穆公當成家長,村民看作“子民”,他的教育方法,是相當有效的。

首先,他認清了一個事實:馬已經死了,就算把村民全殺了,馬也無法復活。

這是非常簡單的事實,但如果你心愛之物被人毀掉,你能如此理性嗎?

非常難。

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人才能冷靜,才能理性。

比如,孩子高考考砸了,這是既成事實,你打也好、罵也好、哭也好,有用嗎?沒用,改變不了。

接受現實,給孩子鼓勵和溫暖,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他非常清楚,馬再珍貴,貴不過人命,更貴不過人心。馬死了,不能白死,得讓它死得有價值。怎樣才有價值?籠絡人心。

於是,他透過賞酒這一出人意料之舉,不僅徹底歸化了這300人,也極大地籠絡了人心。

秦穆將這匹馬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

孩子犯錯,也是這個道理。懲罰他,錯就只能是錯,沒有價值,甚至有副作用;在他明白了其中道理之後,科學、合理地鼓勵他,反倒會收到奇效。

1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女人,婚姻中千萬別做這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