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走出來了,你卻停留在原地
13年前,蔚青與佳森是一對令人稱羨的校園情侶。佳森俊朗,蔚青靚麗;佳森學識淵博,蔚青才華橫溢。
然而,因佳森父親反對,兩人最終遺憾錯失彼此。
佳森反抗父親無效,最終與門當戶對的陳醫生女兒結婚,子承父業,在自家診所當了一名醫生。
原本,他覺得自己應該很滿意。畢竟事業有成,家庭和睦,然而,真的如此嗎?他與妻子之間沒有共同話題,兩人坐在同一飯桌上,如同陌生人一般,面無表情,毫無交流。
他說自己思想改變了很多,現在不太想將來,也不期望什麼,只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一些小的滿足。
而蔚青黯然出國後,在外打拼多年,最終成為鋼琴藝術家。
13年後,蔚青見到佳森妹妹佳莉時,聊到以前,她的語氣中有著淡淡的憂傷,但更多的是歷經千帆過後的雲淡風輕。
她問起佳森現狀,佳莉說佳森因患病在兩年前走了。她微微抬頭,讓已經奪眶而出的眼淚停留在眼角,片刻後微微一笑,是不捨也是釋懷。
兩個相愛的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是遺憾更是傷害。因為愛得太深,他們都失去了愛別人的能力。
在這場愛情裡,有人放棄自我,一輩子得過且過;有人堅守情義,帶著這份愛越走越堅定。
佳森是前者,所以,臨終前他看著冬日裡的陽光,說這像極了陽光普照的春天,他渴望重新認識周圍的一切,渴望做回自己,渴望回到大學時光從頭開始。
而蔚青是後者,她雖眼含憂鬱,但面色沉靜。十幾年中,雖然她並沒從那場愛情中脫離,但她尊重本心,活得自我。在歲月的洗禮中,她褪去了少女的明亮,卻依舊美得動人。
02 我在原地等你,你卻漸行漸遠
佳莉曾目睹了佳森與蔚青愛情的美好,也看到了他們感情的破碎。所以,當她愛上窮小子德偉後,決絕的脫離了父親的控制。用逃婚的方式,宣告她追求愛情、追求自由的權利。
然而,愛情再怎麼美好,落到現實裡,仍會撒下一地雞毛。
一次,德偉出差後,他公司的同事小惠找上門,她拿出一封信,說是德偉寄給佳莉的,而佳莉也收到了信,內容卻是寫給小惠的。
佳莉意識到她與德偉之間已經不對了。
原本,他們雖過得很拮据,工作上也不如意,但至少那時候很快樂。
後來,德偉跟著發小創業,佳莉辭職當著全職太太。德偉越來越忙,陪伴佳莉的時間越來越少。而佳莉越來越閒,內心越來越空虛。
她希望德偉可以多陪陪她,對德偉回來太晚感到不滿,甚至開始懷疑德偉。而德偉對佳莉的不信任感到失望,兩人之間出現爭吵、冷戰。最終,德偉真的走向了另一個女人。
小惠跟她說:德偉沒主見,做事情不敢承認,這次寄錯信,他是故意的,他是想告訴你有這麼件事,也是告訴我,不知道怎麼跟你交代。
當一個女人不信任丈夫時,丈夫做什麼都可疑,所以她們會疑神疑鬼,無理取鬧;然而,當這個疑惑成真時,她們反而冷靜了,並作出最有利於自己的判斷。
佳莉選擇原諒德偉,之後不再過問任何他的行蹤,完全信任他。只是,這份信任仍然沒有留住德偉,最終,德偉失蹤了。
他可能因為太難抉擇走進了大海也可能遠走高飛去了國外。不管怎樣,德偉都放棄了她。
佳莉為了愛情,放棄了親情,放棄了工作,最終她也被愛情放棄了。
當一個女人,一味的沉浸在愛情裡,愛得失去自我時,也就意味著她與愛人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兩人之間的隔閡也會越來越深。
03 愛情不是全部,生活不是童話故事
其實,佳莉在小時候,曾親眼目睹過父親與醫院的護士在一起,也看到了母親得知此事後,辭退了護士並原諒父親。
所以,當佳莉得知德偉與小惠的事情時,她猶豫過也苦惱過,但仍選擇原諒。她曾對德偉說:這個社會好像故意要將男女分開,男人有男人活動的場所,女人有女人的範圍,兩人想在一起只能禮拜天,可那又是男生之間聯絡感情的日子。
她希望透過交流改善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希望兩人可以並肩度過難關。
當這一切努力都白費時,她曾有過短暫的迷茫。
此時,是佳森對她說:我這一生,所學到的最好的教訓就是不要太盲目的相信一個人。當初就是因為太信任爸爸,所以現在隨著他,隨著這一切都被時間所遺忘了。
他希望佳莉能完全信賴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去做選擇。
而佳莉也終於決定,拋棄過往,堅定的過自己的生活。最終,她不再理會德偉的行蹤,也不在乎他的去向。她放棄了作為女人的所有退路,開始走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此時的她,就如同當初的蔚青,都在感情受傷時,主動放棄這段感情糾葛,迴歸自我,做最真實的自己。
這是一部1983年的電影,但所說的道理,對於現在女性來說,仍然受益匪淺。我們的人生終究要靠自己,將自己的一生完全寄託在別人身上,就很難得到真正的幸福。
文中有很多女性,也有很多的不幸,佳莉媽媽、大嫂,她們的人生其實過得並不幸福。然而,因為年代對人性的限制,她們只能依賴丈夫,選擇委曲求全。
而佳莉與蔚青,因接受了大學教育,在思想上更有主見,也更獨立。所以,他們脫離了時代對女性的束縛,找回了女性該有的意識,也真正的實現了自我。
當然,在此也希望越來越多的現代女性,可以展現自我,實現自我的價值,做新時代的女人。
畢竟,在我們一生中,愛情真的不是全部,而生活也不像童話故事,除了詩與遠方,還要柴米油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