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幾年前,曾經加入一個相親群。群內男女成員比例大概為3:7,可謂是嚴重失衡。許是如此,群內舉辦的見面、聯誼等活動,少有人參加。

然而,就在最近半個月,入群的人突然多了起來,大有男女比例均衡之勢。我想,這大概跟臨近年底,單身人士面對的催婚壓力陡然增大有關。春節期間,對於單身未婚、已婚未育者而言,來自父母及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催育壓力,經常能夠將他們逼到崩潰邊緣。

於是,我們開始羨慕“從前,車馬慢,書信遠,一輩子只夠做一件事,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慢生活。可是,時光不等人,那些已婚、已育的過來人,總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單身者的生活指指點點。他們說:

“我這都是為你好,眼光別那麼高。我們那個時候,哪講什麼愛情?哪個不是過了一輩子?”

“你要是再不結婚,就真的剩下了。”

“你再不結婚,就成高齡產婦了。”

“你不想結婚,等你老了,養老怎麼辦?”

“別給我說什麼寧缺毋濫,你還別不信,歲數大了,更沒人要你。”

“什麼男人四十一枝花,那都是騙小姑娘的。”

“都三十多了,還有什麼可挑的?”

……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那些你心悅於我,我亦心悅於你的情感,變得彌足珍貴;相愛,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渴望愛情,更不願意走進婚姻。

據《2019Q1單身人群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單身人口已經達到2.4億,年輕的單身群體數量巨大。

5G時代,萬物互聯,即時通訊讓遠隔千里的人都能實現隨時可見。可是,為什麼我們越來越難開始一段愛情,是什麼原因讓相愛變得越來越難了呢?

01 感情裡多了太多算計

直到前兩天,看到相親群裡那些急於脫單的男男女女,我才瞭然。

“男,87年生人,本人博士後,身高173公分,有房有車,真心擇偶,相伴終生,明年可完婚。擇偶標準:博士及以上學歷,身高165以上,月薪不低於一萬,獨生子女,且父母有退休金。”

“男,90年,zt人(zt是石家莊某個城中村,現已全部改造,zt人意味著此人是拆二代),身高178公分,事業單位,房多套。擇偶標準:28歲及以下,身高不低於160公分,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獨生子女,名下有宅基地。”

在相親市場裡,這一條條清晰可見的標準,讓那些想要結束單身,走進圍城的男男女女,成為了婚姻物化的工具。

標準之上,皆大歡喜;標準之下,就意味著其中有一方會被剩下。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在婚姻中,感情會變得微不足道。當然,這也意味著,你必須足夠優秀,只有這樣,你才有資格去談戀愛,或者結婚。然而,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是因為優秀而被愛的。

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從經濟理性出發揭示了婚姻、人際交往等關係是符合社會交換理論的,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換的雙方各自獲得最大利益。

簡單來說,就是結婚如果不能讓TA的生活變得更好,那麼TA可能不會輕易結束單身。說到底,這也是為什麼在剩下的未婚人群裡有許多甲女和丁男的主要原因。

02 信任缺失

美國婚姻教皇戈特曼曾在他的《愛的博弈》一書中提到,婚戀幸福的基本法則就是相互信任。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因為彼此不夠信任,而分道揚鑣的不在少數。

就在上週,我的前同事曼曼就和老公鬧到了離婚的地步。原因,也很簡單。

疫情期間,曼曼老公的奶奶因為中風,落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由於公公婆婆年紀大了,這照顧奶奶的責任自然就落到了幾個孫子、孫媳的頭上。

作為孫媳,曼曼更是盡心盡力。然而,讓曼曼苦惱的是,這奶奶卻是一個愛翻閒話的主。經常當著曼曼的面說她孫子(曼曼老公)在外面招惹了小姑娘,那情節說得是有鼻子有眼的,讓人覺得好不真實。

要說,曼曼的老公跟小姑娘聊天也不是沒可能。但是,曼曼卻打心底裡相信老公不是那種人。

原本,這事也就過去了。

自那之後,曼曼開始疑神疑鬼。不管老公做什麼,都覺得是那麼的不順眼,各種吵鬧。

終於,兩人都受夠了現在的這種狀態,決定離婚。

《原諒他77次》裡有一段臺詞:

“我覺得一段關係如果失去了信任,就已經可以判死刑了。”

事實上,大部分年輕人已經不懂得如何去相信別人了。全社會都在期待他們脫單,然而,若不是催婚壓力,他們寧可不結婚。

最後,我相說:無論結婚還是不結婚,這都只是一種生活狀態,而非變態行為。一個人哪怕一輩子不婚,都無可指摘。

1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師父說: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