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有些人認為是堅持使人堅強,然而有時卻是放手。

——美國歌手羅賓遜(SylviaRobinson)

時間由早晨慢慢步入下午。一陣突來的風吹過頭頂的樹枝,一片葉子隨即旋轉飄降,輕落到附近的小溪。智者指著急流的水,問道:“旅人,你注意過嗎?流動的水是如何柔軟又具有力量?柔順、有力、有彈性,它沒有絲毫抗拒地順服於地心引力,它接受任何形狀的容器,隨著各式容器而變化。水,呈現的是在任何情況下,我們最聰明、最具力量的響應方式。

“什麼響應方式?”

“臣服。”她說。

“我不懂,”我說,“我接受到的教導是要為我所相信的奮戰——永不放棄。”

“雖然臣服法則表示接受發生在你生命中的所有事物,但它並不表示消極忍受你不喜歡的行為,或是輕忽正義、允許自己受害或是被操控。真正的臣服是積極、正面、果決的——它是一種有創意的承諾,以感激欣賞的心善用你遭遇的境況。

“我不能假裝我喜歡感冒或爆胎,或其他的煩惱和問題。”我這麼迴應。

“這個法則不是要你假裝喜歡任何事或否定你真實的感受;它是關於轉換它們。藉由轉變你的觀點,你學習‘臣服’。”智者放慢腳步,像在思索正確的字彙,“這麼看它好了。如果你是要受訓成為一個運動員,教練很可能今天獎勵你,明天卻給你一個很嚴苛的練習要求或測驗。你會接受,甚至感謝,因為你將這視為整體訓練的一部分。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也是如此。旅人,上帝是你的教練,而生活就是你的訓練。所以我問你,如果你能將感冒或爆胎看作學習和成長的必要部分呢?”

“嗯,那我很可能真可以這麼看待。但我無法想象自己會對爆胎臣服。”我開玩笑地說。

智者微笑著解釋:“在它最真實的本質,這個法則指示你對當下臣服——接受一切,不管發生什麼,面臨什麼;這也包括你對所面臨的事物的反應。臣服不單表示接受生命境遇的高低起伏,同時也是接納你自己——你的身體、你的想法和你的感受。

“你是說,一旦我學習真正地接受我自己,並臣服於發生的任何事,生活就會變得容易些?”

“生活會繼續提供給你挑戰和測試,”她說,“但當你能輕鬆看待生命時,即使是困難都會有它愉悅的一面,就像在玩一場深具挑戰性的遊戲,或是解答一道謎題。”

“我總覺得這一切都是說的比做的容易。”

“每件事都是說比做簡單!”她回答,“所以要從小處開始。當你跟別人在小地方有不同的意見時,試著認可別人的想法,看看情況會如何。不要在意一些不如己意的小失望。依循愛比克泰德(Epictetus,譯註:古希臘哲學家,公元55-135年)的指導,他這麼建議他的學生:‘學著去接受每件事的發生。’”

“在我學習的所有法則裡,這似乎是最具挑戰性的一個。”我說,“感覺我必須放棄我的一部分——我的期望、價值觀和喜好。”

智者回答時臉上發著光:“臣服法則尊重每個靈魂的獨特神性光芒。你不用放棄你獨特的個性,旅人,只需要放棄自己的方式。然而,放棄小我,向大我的更高意志臣服,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她繼續說:“因為你寧願照你喜歡的去做。這很可以理解。然而生命不會總是給我們所喜歡的,因此慾望導致了執著、焦慮和挫敗感。追隨你的渺小意念可能可以讓你獲得暫時的滿足,但不會有持久的快樂。當你清楚地瞭解生命不僅是獲得你想要的,同時也是學習去接受你所得到的,那麼你的生命將和臣服法則和諧一致。”

“我該如何實際應用這道法則?”我問。

“在任何的情況下,捫心自問:‘什麼是對全體,對大家最有益的做法?’這可能表示即使你的屋頂總是漏水,你仍願意為飽受乾旱所苦的鄰人祈求甘霖。真正的臣服可以用這句衷心的期盼說明:‘願行你的旨意,而非我的意願。’

“這對我可真是個挑戰。”

“對每個人都是個大挑戰!”她說,微笑著,“但挑戰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會將你的能量與注意力,從小我的慾望轉換到大我和更高意志的智慧。”

“你說的是上帝的旨意嗎?”

“我說‘願行你的旨意’這句禱告詞,並不是要求你相信一個外在的神。你只要自問並從內心回答:‘如果一個充滿智慧、慈愛和悲憫的神正在指引我,在這個狀況下我會怎麼做?’然後感覺你的心,並傾聽你的深層意識(較高自我),你便會知道該怎麼做,而且會找到勇氣和愛去實踐——因為神靈確實透過我們運作,不論你是否完全意識到。”

“但我不確定怎麼開始。”我向智者坦承。

“只要盡你所能向生命開放。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臣服的力量會變得日益深奧與自然,擁抱烏雲就會像擁抱晴天一樣愉悅,而且記得要放鬆!放鬆是身體對此刻臣服的方式,釋放你對事情‘應該’如何發生的固定想法,因而你對每一刻、每個當下,都能有嶄新而單純的響應——沒有期待和批判。”

就在這時,我們抬頭看到那隻教導我現在法則的貓。它直挺挺地坐在附近的一顆大圓石上。

智者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大好機會。“你注意過嗎?旅人,貓是如何堅持它們要去的方向?”

“是的,我注意到了。”我邊說邊注視著貓。

“但如果有人擋住了它們的路,”她說,“它們會坐下來,放鬆,不去管他,借這個機會舔舔爪子。很少人像貓和武術大師那般深諳臣服的藝術。”

“臣服和武術又有什麼關係?”

“武術的最高境界就像水,是流動、具有彈性的。它是一種迴應,而非機械式的反射。它教導我們借力使力的藝術——與其浪費能量去對抗生命的力道,不如學習與生命的力量調和。”

說到這,智者停了下來,凝視著山丘,然後轉過頭對我說:“很久以前,在封建時期的日本,我是個一心學習劍道的年輕日本武士。我每天勤練好幾個小時的武藝,練習砍、閃避和逃脫的動作。我找到一位願意指導我的老師,但他總是不評論我的技巧,只堅持那是次要的,反而強調去除任何對勝利、安全或對預期結果的執著;因為,只有能釋放小我的期望、恐懼和執著的戰士,才能保持放鬆和專注。在生死決鬥時,向死亡臣服表示存活;緊捉著生命反而表示失去。你瞭解嗎?這個法則具有生死的實際應用性。你愈是能放下執著,愈是能擴充套件到更廣闊的自由。”

像是知道我要問的問題,智者補充:“臣服、放下執著,並不表示放棄房子或物質用品;它是內在的行動,是心甘情願去擁抱一切發生的事。

“在每天的生活中,什麼時候可用到這個法則?”

智者笑了:“它什麼時候不適用了?挑一個你通常會拒絕、避免,或是抗拒的情況,然後完全向那情況臣服,面對它並善用這個境況。當你為了一個更好的世界努力時,向你最高的衝動臣服。但是,要像貓一樣,不要白費精力抗拒,或是為你無法控制的情況煩憂焦躁。”

我們停下腳步,看著山下高低起伏的山坡。智者在山丘一側青綠的草地坐下,我也跟著照做。然後,她輕聲地,幾乎是以一種虔誠的語氣繼續說著:“我承認,要向生命中的一切臣服是非常困難的事——尤其向世上的貪婪、痛苦和不公。然而,遲早,你會將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看做神的一部分——你會有信心地接受,不論我們面臨什麼困難,宇宙間的每件事物都如它所必需的開展。臣服是謙遜的行為,是認知到生命的神秘與深不可測。就如艾薩克·辛格(IssacBashevisSinger,譯註:東歐猶太人,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所寫的:‘生命是上帝的小說,讓上帝執筆吧。’

“但我可以向你保證,旅人,”智者總結道,“臣服法則將為你顯現到達上帝恩寵的自然狀態的道路,它將為你開啟無垠的信心,引導你到萬物合一的基本體認——這是一個深奧偉大的覺醒,它會加速你的進展,並將你從人類潛能的道路,推升至早存在於物質世界之前的靈性實相。”

10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12月5號相的,這樣聊算是相親成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