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告別了辛苦的高中,來到了期望已久的大學,孩子們都對大學生活,抱有嚮往。
對於自己的室友,不少同學也抱有美好的期待,畢竟要同在一個屋簷下住好幾年,不出意外的話,一定可以結交成閨蜜或兄弟,但是事實往往與預期背道而馳。
上了大學之後才發現,那些一個寢室的小夥伴,大一時還結伴而行,等到大三時,就已經獨來獨往了。
大一團體行動,大三獨來獨往
這種情況,寢室很多大學生都經歷過,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一個人很孤單,室友便是最親近的夥伴。
因此,不管去哪裡,大家都是結伴而行,去食堂一起,逛超市也要一起,而且還可以打打鬧鬧,關係還算融洽。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對校園生活愈加熟悉,這種行為現象,很快就發生了改變,原來在一起的室友,也開始慢慢疏遠了。
特別是到了大三的時候,室友們經常獨來獨往,想出去就直接出去了,也不會和室友打個招呼。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相處時間變少,有自己的事要忙
即便是室友,也不一定是相處時間最長的人,隨著年紀的上升,以及選修課和社團活動的開展,室友們的行程也是非常不同的。
彼此的課程都岔開了,交集的時間變少,除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很少全員在宿舍。
大一的時候,誰都不認識,彼此結伴也是緩解對新生活的不安。
大三的時候,人們也有了新的目標,有的人依舊在學生會努力,有的人在充實自己的學業,還有的人,在增加社會實踐,為以後的工作做準備。
由於行程不同,也沒辦法像大一的時候,一直聚在一起,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室友之間漸漸沒有那麼緊密了,但是關係還是可以的。
二、不是一路人,三觀不同
這裡的不是一路人,不僅僅指未來發展方向不同,也是理念觀點不同。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摩擦,隨著生活在一起的時間越長,大家會發現,觀點理念都不相同,十分容易起爭議,嚴重的話,關係還會鬧崩,所以,乾脆就少來往了。
@走過萬丈孤獨:“我們宿舍都喜歡單獨行動,主要是一個宿舍未必都會成為好閨蜜,因為愛好和三觀都頗有不同,可能我對成為朋友的要求很高吧,我跟我舍友關係很好,但我們不會互相等,都是各走各的。”
@wfe:“說白了人各有志,當初也是隨便分的人,我玩的最好的還是其他寢室的。與寢室人相處越久,越知道一個道理,有的人能不深交就不深交,關係好了反而不好。”
@北北1078:“距離產生美,走的太近容易摩擦,很正常,獨來獨往偶爾一起聚聚反而關係好。”
正如很多朋友說的那樣,室友並不一定都是三觀相合的人,畢竟這是隨機分配,不是什麼“天選之人”,所以獨來獨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獨來獨往可以,沒必要將室友關係搞得那麼惡劣,這樣不僅影響自己的心情,還會讓大學生涯過得不太順利。
所以,人際交往這一塊,家長可以給出一些建議:
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並沒有集體生活的經驗,在家裡也是有脾氣就發。
但是到了大學之後,需要收收自己的性子,不要隨時隨地和人起衝突,一時痛快,對以後的集體生活並沒有好處。
當然,如果對方太過分的話,可以採取合理的措施。
同時,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出一些相處之道,比如,室友有困難時,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出幫助,但是不要和“老好人”捆綁,那樣自己會很累。
也要教會孩子,不要老是麻煩別人,彼此真誠,互相幫助,才是維穩一段關係的最好方式。
兜媽寄語大學生活,本該是美好的旅程,無論是獨來獨往,還是結伴而行,儘量和室友保持良好的關係,有利於增加大學生活的幸福感。
話說回來,你和室友的相處關係如何呢?父母有叮囑過你,如何處理好室友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