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存在於社會當中,身邊的各種環境對人的影響都是十分顯著的。在這一前提下,自己身邊的親人往往是一出生就已經確定了的,我們無法去改變這一點。
但假如說你發現身邊的親人比較自私,那麼還是有一些措施可以採取的。
首先,讓自己的生活邊界清晰其次,建立一種全新的相處模式最後,及時止住傷害我們的生活是要存在邊界的,即使不是涇渭分明、底線明晰,最少也應該向外界表明自己的觀點與態度。假如一個人的生活是模糊的,那麼很多事情便會變得混亂。
原生家庭是形成生活邊界的關鍵很多人會認為,只有一個人成年之後,或者是形成自我的認知能力之後,才會有這種建立邊界的能力。其實不然,這種能力是在個體處於嬰幼兒時期時就會產生的。
所以說在此時,對個體性格影響最大的就是其所處的原生家庭了。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就是這個含義。
最明顯的一種邊界感的培養就是基於生理的,用我們傳統觀點來表述就是兒大避母,女大避父。
人與其他生物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擁有理性的,更是受到倫理道德制約的。
在心理學當中的結構式家庭治療領域擁有極高權威的Minuchin就認為,只有一個家庭中的各個成員都既獨立又有滿足感,那麼這個家庭才可以說是健康的、親密的。
這也就意味著,家庭成員之間必須是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同時這種關心又是重視對方獨立性的,清楚對方底線的。這種“度”是十分難以把握的。
假如有一天我們發覺身邊的親人並不是這樣對待我們的,甚至他們是比較自私的,那麼我們就只能從自己身上做出改變了。
我們知道,當個體年齡到達十八週歲或是更大年紀之後,往往會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獨自生活,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讓自己獲得獨立的機會。
在中國,人們是十分重視親緣關係的,很多傳統的觀點認為這種關係是十分重要的,甚至人的一生是有義務延續自己家庭的血緣的。
那麼一旦親人之間的關係變得不再像之前一樣親密,我們又應該做些什麼去應對呢?其實就是去經營和尋找一種全新的相處模式。
一定要展示自己的底線在建立全新相處模式的過程當中,有一點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一定要向外界表明,自己的立場是什麼,自己的底線何在。
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讓他人明白什麼事情是你可以接受的,什麼是不可以接受的。
但是並不是說就要十分激烈的、大張旗鼓地與家人“對著幹”,這種行為可以是溫和的、循序漸進的。
當然,在溝通的過程當中,別的家庭成員有可能會和我們存在一些分歧,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多的差異。此時要注意的就是一定不要衝動,也不要放棄,這種溝通必須要繼續下去。
人最大的絕境也許就是絕望了,只要有一絲希望在,很多事情就是能夠去爭取的;一旦希望都沒有了,那麼很多事情就只能望塵興嘆,即所謂“哀莫大於心死”。
家庭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處理與家庭之間關係也是不可避免的。
口唇期
口唇期是在弗洛伊德看來的人類一生當中幾個階段當中的最初階段,此時的個體還是嬰兒,並不能決定太多事情,所以往往只能透過哺乳等行為獲得一些對外界的認知。
而當個體已經斷奶之後,便會失去這種唯一與外界進行聯絡的方式,所以此時難免會陷入一種比較迷茫的狀態當中。
但假如此時父母將一些明顯的愛和關心投入到對於嬰兒的呵護當中,嬰兒之前形成的情緒便會緩解許多。
這種依賴以及因為失去而產生的焦慮就被稱為口唇欲帶來的焦慮。很多時候即使已經成年,這種現象還是會伴隨個體的生活。
所以假如你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就可以及時從中抽身,讓自己不再被這種親情之間的傷害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