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無果,嬰兒潮失約。
開放三胎未經實行,反對聲一片。
現下,“離婚冷靜期”又出現了,民政局卻爆滿。
備受爭議的“離婚冷靜期”政策即將推行,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
離婚冷靜期,一方不同意離婚怎麼辦?
即將審議出臺的《民法典(草案)》第1077條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銷離婚登記申請。
言下之意,一方不同意離婚,這個離婚申請就不成立,後續所有程式也無法正常辦下去,離婚無效。
如果一方執意要離婚,要麼起訴,要麼冷靜冷靜,繼續將就,不離。
這條新規的好處在哪裡呢?人們不禁發出質問。
有專家表示說,新規的出現,其目的之一是為了解決離婚率逐年增加的問題。
可離婚率增加的問題解決了,那些被不幸婚姻拴住的人怎麼辦呢?
“網紅拉姆事件”讓人聞之驚心,憶之可怕。
她是一個愛笑、愛唱歌、愛跳舞的女子,濃眉大眼,總掛著甜甜笑容的她,在抖音上收穫了眾多粉絲。
可瞭解她的人都知道,她甜美燦爛的笑容和爽朗樂觀的性格背後,也有著不為人知的苦痛。
和丈夫青梅竹馬的她在婚後受到了非人的對待。丈夫時不時會家暴她,她也從不敢聲張。本以為忍忍就會好的,卻終究是一片真心錯付,家暴愈演愈烈。
最終她與丈夫離婚,過上了自給自足的山裡生活。本以為這是新生活的開始,卻不曾想惡魔正在悄然靠近。
前夫多次糾纏無果後,做好了充分準備來到了她家,在她直播的時候把汽油潑在了她身上,造成了90%特重度燒傷。
雖然社會各界人士在後續捐款協助治療,拉姆還是因為傷情嚴重離開了人世。
毫無疑問,離婚冷靜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離婚的難度。這對於那些深陷婚姻泥潭裡掙扎的人來說,無疑於火上澆油。
拉姆的事情只是個例,現實中如此極端的人也是少數。可一段婚姻真的走到盡頭的時候,硬性的阻礙離婚又有何意義呢?
白巖松說,離婚冷靜期是為了防止過於自由的草率。
這一點我也表示認同。在現如今社會里,不乏有今天結、明天離。這是典型的衝動性抉擇。
離婚冷靜期對於這一類的夫妻而言,即是一個給彼此的臺階,也是一個反思醒悟的機會。
但婚姻不是兒戲,真正如此“玩弄”婚姻的人,並不在多數。
結婚的時候,大多數情侶都是奔著一輩子、一生一世去的。
離婚的時候,也同樣是因為真的在婚姻裡攢夠了失望、嘗透了絕望、徹底寒了心。
有人說過,婚姻裡最無能的事情就是:
兩個人變得越來越沉默,把愛情變得虛無,把付出變得理所當然,把愛人漸漸看輕,慢慢推開,走著走著就忘了最初的承諾,走著走著就散了。
如果可以,誰不想心事有人懂、冷暖有人知、餘生有人陪呢?
那56歲火遍全網的“出逃阿姨”,80多歲拿著離婚證高興地像個孩子一樣的老奶奶……
誰不是懷著美好的嚮往步入婚姻殿堂,最後攢滿失望、落荒而逃的呢?
《美國獨立宣言》裡說: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我們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當一段婚姻讓人們覺得陷入泥沼,無法幸福的時候。
離婚,難道不是對幸福權利的一種追求嗎?
一段好的婚姻,是在一地雞毛、雞零狗碎的經營中,讓彼此成為更好的自己,一起面對這個世界和生活可能帶來的風雨。
當這樣的一個人存在在婚姻裡時,又有誰不願意成為那個“被小家拴住的人”呢?
在“離婚冷靜期”具體實施以前,很多我們看起來完美幸福的婚姻,早已搖搖欲墜。
有人為了孩子將就著,有人覺得還能忍受拖沓著,有人害怕做出改變僵持著……
可“離婚冷靜期”2021年正式施行的訊息一出來,民政局的離婚預約瞬時爆滿,揭開了無數“美好婚姻”的遮羞布。
在中國式家庭裡,離婚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並不光彩的事情,能將就就將就,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走那一步。
那此時此刻,那些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維持婚姻表面祥和、將就著過的人,為什麼不願意將就了呢?
大概都是怕在一段攢滿失望的關係裡,再也無法輕易逃離了吧。
離婚率的攀升、結婚率的降低、生育率的斷層,都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可讓人想離離不了的“離婚冷靜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止住一時的離婚率,卻也間接地讓那些在婚姻裡備受摧殘的人,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陰影。
我們窮盡一生追求的,不過是愛與幸福。
如果婚姻成了不幸的源頭,離開是唯一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