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人生,就是懂得“斷舍離”。
雖然有很多人都曾聽到過“斷舍離”這個詞,卻對它的概念一知半解。
何為“斷舍離”?
山下英子對它的解釋是: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的無用之物;
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脫離物慾。
簡單來說,“斷舍離”就是對自己的生活和心態做減法,將繁雜的事情迴歸到簡單。
其實“斷舍離”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整理,更是一種簡化的生活方式。
就像網上有句話說的一樣:“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大道至簡,人到中年,經歷許多,收穫許多,但對後半生來說,簡單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在意越多,心理負擔就越重
人的累,往往來自於“想太多”。
常言道:“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
人常常覺得疲憊不堪的原因,並不是生活為你加了多少的壓力,而是你自己給自己揹負了太多的負擔。
心,只有一顆,如果你塞了太多根本不會發生的可能性給它,再好的一顆心都會承受不住。
人活著,不過就是在活一個心態。
心簡單,幸福自然也就簡單。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富翁得了重病,吃了很多藥都無濟於事,因此他感到焦躁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總覺得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心中很難過。
後來,他請教了一位隱居的名醫。
名醫為他把脈診斷後說:
“這病要治也簡單,你只需要每天到一處安靜的沙灘,躺下30分鐘,連續一個月。”
富翁將信將疑,還是照做了,結果每次一躺就是2個小時。
這位富翁平時很忙碌,從來沒有這麼放鬆過,他聽著風,聽著海浪有節奏地拍打礁石,聽著海鷗此起彼伏的鳴叫......不安的情緒逐漸穩定。
在這裡,他徹底放下了商場的心計,不再爭強好勝,也忘記了世俗的紛擾。
一個月回到家,他感到全身舒暢,再也沒有了原來的焦躁不安,心如止水,病也慢慢好了。
朱光潛先生說:“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
生活本身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又何必自尋煩惱。
畢竟,除了生活之外的所有事情,不過就是各種各樣的調劑而已,別給自己找麻煩,凡事看開些,別斤斤計較......
用簡單的心態過一生,無論過多久,你都會一如既往的快樂。
斷舍離,是為了控制自己的慾望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很多的時候,我們的不幸福感並不是因為我們獲得的太少,恰恰相反,不幸福是因為我們擁有的太多。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棘輪效應”,就是指人的慾望會不斷膨脹,一開始想要的只是很少的一點東西,得到之後就會開始想要更多......
有人說:慾望,促進了人類的發展。
但很多時候,不加控制的慾望只會讓人萬劫不復。
去年,一個29歲的男人卻爬上了自家樓頂的天台。
他尋短見的理由很簡單直接,因為他的妻子沉迷網購,經常在網上購買各種大牌的包包、衣服和化妝品,去年就已經負債20萬。
家裡情況不好,每月只有幾千元收入的他想盡辦法,好不容易把這20萬給還清,可妻子卻完全沒有收手的意思。
又因為網購刷爆了信用卡,借了各種貸款,變本加厲地欠下了30萬的債務。
為了追求“精緻”的生活,妻子的購物車裡依舊是塞滿了各種各樣的名牌包包、香水和衣服。
30萬對一個普通家庭,對一個月薪只有幾千元的他究竟意味著什麼?
真正逼得這個男人爬上天台的,並不是那30萬元錢,而是妻子無休止地追求“精緻”的行為。
知乎上有人問:如何讓自己一步步走向精緻?
答案是:“請時刻保持對生活的慾望,但絕不能縱慾。”
物質生活的豐富,讓我們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但當真正擁有之後才發現,其實我們生活所需要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一個對自己的慾望不加以控制的人,是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問題的,他們只會不擇手段的滿足自己日益脹大的慾望。
而如果一個人的慾望可以被無限滿足,那他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慾望,是人性,控制慾望卻是一種能力。
只有那些能控制自己慾望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冷眼面對大千世界的種種誘惑,成就簡單的幸福。
大道至簡,方得始終。
生活不簡單,但儘量簡單地過。
作家馬德說過:
“這個世界,看似周遭複雜,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質上,還是你一個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就難以複雜。”
人生的幸福,從不在於擁有了多少物質,而在於擁有了多少快樂。
三兩知己,一杯淺茶,把生活迴歸簡單,將內心變得充盈,你的生活就會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周潤發在18歲那年,因《上海灘》一劇的許文強,成為了萬人模仿的英雄偶像,直到今天提起仍記憶猶深。
在大家眼裡,他是國際巨星,是全民的偶像。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國際巨星,在生活裡卻絲毫沒有一點架子。
生活中的他,時常穿著人字拖和普通T恤,和市民一起擠地鐵、坐公交,陪妻子去菜市場買菜,和小販嘮嗑。
他說:“脫下戲服,自己也就是一個普通人。生活是自己的,自己覺得舒服最重要。”
去年,周潤發更是把自己累積的56億身家全部捐出,毫無保留。
對於這個舉動,他是這麼說的:
“每個人快樂的定義不同,別人或許是賺很多錢,開名車,打高爾夫球......而我的快樂來自於平淡和簡單,生活沒病沒痛。”
如今的社會好像陷入了一個奇怪的迴圈,大家拼命努力加班加點工作掙錢,又努力拼命地花錢,追求吃喝玩樂等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如此反覆,樂此不疲。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兩個成語:“人為物累,心為形役”,指的就是物質所累的慾望,遠遠壓過了人們內心的精神愉悅。
當你走過了人生的大半段路後,回頭看看就會發現,不管貧窮還是富有,我們都是一日三餐,最多也只能住一間房子,睡一張床。
反而是過多的物質,成了我們在追求幸福路上難以捨棄的負擔。
所以別想太多,沒有過不去的煩惱,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別被慾望迷惑,冷眼面對誘惑,幸福唾手可得;別被物質所累,生活不簡單,簡單地過更快樂。
心若簡單,生活就不會複雜,生活簡單,方得長久。
願我們,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守住一顆簡單的心。
唯有如此,我們想要的幸福,才會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