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眾生,總有一些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的儒者,知書達理、談吐不俗的雅士,彬彬有禮、笑容可掬的先生……。
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動輒暴跳如雷、 大發雷霆 ,性如烈火、一點就“炸”的人。
大家有沒有發現:但凡沉著冷靜的人,大多是生活的強者;但凡一點就“炸”的人,大多是生活的弱者。往往強者平靜如水,弱者易怒如虎。
人,如果遇事就急,遇事就爆,遇事不冷靜,其本質是內心虛弱、缺乏智慧、不夠自信的表現。遇到問題素手無策,兩眼一瞪,無一應對,只好被暴怒的情緒主宰,淪為情緒的奴隸。自己如同一堆乾柴烈火,一個火藥桶,稍不如意,一點就“炸”。不僅傷害別人,還會殃及自身。
一點就“炸”的人,自己會“遍體鱗傷”,痛苦不堪,人際關係也會一團糟,成為“孤家寡人”。而一個溫和的人,不僅贏得了人緣,還會贏得一個好評價、好名聲、好心情。人際關係好了,好事自然而來。
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習性好壞,就會主導自己的人生結局。若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就得修好自己的心性,讓自己的言行變得溫和適度,這才是人生的正道。
一點就“炸”的人,很可恨,但也很可憐。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憤怒是一種腐蝕性很強的硫酸,比任何接觸到它的東西都更容易傷害儲存它的容器。”作為儲藏怒氣的容器本身,首當其衝被深深侵蝕,必然不會健康,更不會感到快樂。
如何遏制易怒的脾氣,讓導火索受潮,讓火藥桶冷卻?一是不被“誘餌”所迷惑,有的人有意激怒你時,要學會“充耳不聞”,或遠離“是非之地”,讓熊熊烈火自行熄滅;二是不被需求所左右,每次發怒,要麼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要麼人身受到不該有的侵犯。凡此種種,只要我們不鑽牛角尖,不要過於敏感,以平常心正面解讀面臨的挑戰,往往問題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偏低,那麼惡毒,那麼不堪忍受,看淡了,也就雲開霧散了;三是儘量滿足需求,如果吃不可口,讓自己不高興了,不妨吃頓好的,犒勞一下自己;如果玩不開心了,不妨換個更好的地方,讓自己開開心心玩個夠;如果意見有分歧了,不妨轉移話題,扯一扯感興趣的話題;如果孩子不爭氣了,不妨誇誇孩子的優點,再好言勸導孩子不爭氣的地方,寓教於樂;如果外面有什麼事惹你不高興了,小則可以不予理睬,大則走法律渠道解決,始終記著:跟個人生閒氣,不值當。
人啊,有好脾氣,一定會有好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