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本質在於付出和妥協。而技巧在於索取和平衡。你的認知定位不準確,就總是會消耗很多情緒和時間做很多不對的事情出來。
所以,親密關係一定程度上是利他的。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那麼這次分手也好,離婚也好,都無法讓你真正的看到親密關係以及對方真正的樣子。你的意識和認知還是停留在:“ 因為鬧了矛盾,所以才分手”
但真相卻是;是你,是你讓一個曾經滿眼都是你的人,扛下了所有的負面情緒,一次又一次的逼著自己放下你。最後結果如你所願了。你可能依然還在指責著那個人對不起你。真的是這樣麼?
其實這樣的結果無所謂誰對誰錯,感情裡不講對錯。結果的導向恰恰就是因為你的認知和段位沒有調整到一個正確的頻道上,才會出現所謂的無法協調的矛盾。
錦鯉我做諮詢師多年,發現多數分崩離析的關係,都源於認知的不準確。
所以下面我就好好聊聊如何一步一步糾正認知,解決具體矛盾。
N .01 先請放棄你的理想伴侶預期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大部分都是不健康的。我們的父母總會用吝嗇表達愛意,甚至貶低,攀比的方式,來影響我們的思維。
這導致了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都極度缺愛,我們都是揹負著一堆他人的期待,揹負著他人“極度理想化的預期” 長大的,以及進入親密關係的。
所以進入親密關係以後,大家的普遍情況就是都很焦慮、很理想化,又很易怒,戀愛期間只要對方不滿足自己的期待,便會開始互相指責,攻擊。對於另一半索取大於付出,表達恨意大於表達愛意。所以,一場戀愛談下來,身心俱疲不說,傷人傷己。在絕對理想化的戀愛期代裡找自我,能不傷己麼?
所以,感情走向終結,有部分人真的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因為兩個缺愛的人走在一起,一定是都過於理想化對方的,一定是都是帶著滿載的預期的。所以導致的結果,就都是在親密關係中過度索取對方的價值。
繼而問題產生了,長時間以來,你所愛的,你所期待的戀人,大多就是你“理想化”的產物。
你把理想中的戀愛形態和場景帶到了現實中,選擇了忽視一個人的本質,忽視了他的需求,所以最後你會覺得你是“受害者”,所以你覺得是對方放棄了你。
但真相不是如此,沒有人傷害你。對方也沒有主動放棄你。而是你自己一步一步的在用自己的方式,不斷的給你們的感情施加壓力,不斷的用自我意識摧毀關係,破壞關係。你想想是不是這樣的??
所以,破壞你們這段關係的 ,一直是你自己。而非他人。請放棄你對理想伴侶的預期吧,人無完人,沒有人天生生下來就是能滿足你的需求和期待的。一切都需要磨合和培養。
先把認知調整到位
N.02 初期溝通的底層思維要對首先,你的溝通的思維要換下。
我最近接到的諮詢裡發現了這麼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人非常想讓對方現在立即回覆你,或者是用一個很好的態度回覆你。
要知道當你們之間的舒適感被破壞後,甚至現在對方對你負面情緒滿滿,惡意滿滿。憑什麼你就說幾句看似服軟實則沒有任何用處的話,對方就要回復你? 這明顯是你對溝通這件事情認知不到位。
挽回初期,你的聯絡不是為了讓對方回覆你。而是要在對方現在不回覆你的情況下。把對方的思維扭轉過來。給對方重新創造對你的需求。讓對方對你的負面印象有那麼點動搖。用“不斷合理說服”的方式,讓對方回覆你。
需要把挽回過程中的初步溝通看作一場交易,那麼它是為了滿足雙方的目的而存在。同時促成雙方的表達與傾聽,溝通才是有效的。這個時候,我們透過傾聽和理解交換彼此的善意,才能達成良性互動。
N.03 說一下第一階段溝通五步曲《溝通的藝術》裡面有講過如何傾聽。今天在這個基礎上,錦鯉我聊下如果建立挽回初期的溝通表達。
1)借力使力:利用對方的不迴應or情緒性語氣去展開話題
for example“ 你這樣不迴應我,拒絕我其實你發現沒有,根本不解決問題。因為我總覺得這件事情沒有結束。所以會一直掛礙。不如你隨便應付我一下,我也好死心” (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對方不在逃避,所以不管用什麼辦法,能讓他回覆你就是成功)
2)問話:這世界上沒有比給出問題更好的引導溝通的方式了。
for example ;“你心裡怎麼想的?”、“你希望我怎麼做呢?”
3)釋義:以自己的理解重述說話者傳達的資訊。
for example; “你的意思是,希望我改變,然後再來和你說話,還是希望我現在徹底放下你,然後以最沒有需求的態度來和你對話?”
4)支援性迴應:有時候用支援性的語言,表達自己和說話者站在同一立場也是一種不錯的傾聽方式。
for example; “不管怎樣,你的決定我都覺得沒錯,導致現在的結果我願意一個人承擔所有,理解你的做法,也理解你這麼久以來的心思。”
5)分析式迴應:對現在的困境提出分析與解釋。
for example“我知道你是在逃避我,但是這樣的逃避讓我很難受,我們之間的矛盾並不是不能解決,而且即使不能解決我也希望你可以不逃避我。我的問題在於我總是用情緒傷害你,你的問題是你總是在我傷害你的時候,產生迴避讓我更難受,讓我情緒更崩潰,所以,就算是最後一次溝通,最後一次希望你不再逃避,而是認真的心平氣和的聊一下好麼?”
N.04 大家都看多了被分手方的案例闡述,今天我發個主動提分手一方的內心描述吧,案例有特殊性,但是道理卻是有共性,聽我細細分析。就叫A君吧,以下是A君發在賬號上的內心獨白;
A君說;“分手兩年後,我們再次選擇了對方,可能因為第一次戀愛時,大家都比較衝動。也沒有所謂的一見鍾情,更沒有所謂的日久生情。我們都在各自的求學路上愈行愈遠,遠到都快忘記有這個人存在。機緣巧合下,他主動聯絡了我,我原本就屬於那種自來熟,特能聊。聊著聊著,說到了過年回家相親的事,這件事我對我來說是好奇又新鮮,他說著說著我開玩笑的心開始作祟,說跟其他人相什麼親,跟我相算了。沒想到他竟然當真了,可能原本就有所求,只是我還沒有意識到而已。
剛開始我們就是異地戀,沒有接觸太多。過年回老家時,我們才真正相處了一段時光,還是比較美好的。
我又開學了,面臨著碩士論文與備考事宜,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根本不願意再聽到他跟我抱怨一些可有可無的事,我並不感興趣。那時我提出了分手,整天被黏著感覺太累了。
我們就這樣慢慢淡下來了,我比較決絕,他發簡訊打電話我都不會回,更不會接。剛開始他整天進我的空間,最後我也不讓他進了,就這樣我們就散了。
我順利畢業,順利考進學校。一切都安頓下來了,剛開始還沒有從學生角色轉化成教師,還比較享受個人生活。工作一年後發現自己可以開始戀愛,也比較期待戀愛。可是找不到那種感覺了,也遇不到合適的人。
打算放棄戀愛和婚姻時,他又主動聯絡了我。我內心矛盾又期待,開始接他的電話。過年期間,他堅持不懈的追求,讓我又開始動搖。最後我看到他的真心,開始接受了他。
複合後,我們再次面臨異地戀,原本我就屬於那種迴避型人格,不喜歡被黏著。這種被愛著的感覺還是不錯的。有人時刻想著你,戀著你。被看到被認可,感覺很好。
我們都成熟了一些,對於矛盾,我們能夠心平氣和的溝通。我們從來沒有吵過架,基本上都是我在發火,他每次都很淡定,很包容。慢慢我回想起來,感覺自己似乎有點無理取鬧。以前我以為的問題,現在都能看開,也有能力去解決了。
成長後,我們再次相遇。好好享受當下的快樂時光吧。 ”
提分手者A的戀愛模式解析;
1) 首先,A說自己這是第一次戀愛。
一個人的前兩次戀愛不順利很正常,因為前兩次戀愛過程是彼此確立三觀,摸索需求,探知親密關係的過程。這個過程裡,更多的是荷爾蒙的吸引,是依賴,是好奇,是新鮮,而不是感性之下,理性過後選擇的愛。光是距離和疏於溝通就可以讓兩個人分開。
2)A說“開學後,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根本不願意再聽到他跟我抱怨一些可有可無的事我並不感興趣。”
對於還沒有建立起良好溝通模式以及情感基礎的情侶,長時間的去發洩負面情緒,甚至是頻繁發脾氣,或者貶低,否定,不認可,都有可能導致分手。但是這樣的分手,只是暫時的,後期處理得當都可以解決。
我經常接到的諮詢問題是;老師,我特別作兒,把TA作兒走了,還有機會麼?
說實話,當然有,因為過錯方在你,你給的負面情緒太多了,太重了對方必然離開,但是,情緒畢竟是情緒,它只會存在於當下環境。即使再激烈,再暴戾,再絕情,過了那個氣頭,也會相對平靜。並且如果後期做法,說法,行為都得當靠譜,吸引力足夠,矛盾解決,大機率還是可以複合的。機會還是很足的。
A在描述中也說了;“我們就這樣慢慢淡下來了,我比較決絕,他發簡訊打電話我都不會回,更不會接。剛開始他整天進我的空間,最後我也不讓他進了,就這樣我們就散了。”
說明當時A的做法其實和你們的男朋友女朋友一樣,都很絕情。都拒絕溝通。但是通過後期適當操作,A的物件還是成功挽回了他。說明情緒只在當下會產生惡劣影響。
3)兩個人回覆聯絡後,A接受到的是行為資訊是對方堅持不懈的追求,直到感受到了對方的真心。
就憑這點,秒殺大部分想挽回感情的人。因為很多人的挽回,只不過是希望不付出什麼“成本”和“代價”的讓對方主動回來。或者是,堅持幾天的服軟,堅持幾天的被廢測,就開始覺得自己受傷了,覺得自己太卑微,就想放棄。拜託!!!這不是想去修復關係好麼?這是想空手套白狼啊。
4) A說他是迴避型人格,針對迴避依戀人格,我這邊寫過萬字的詳細剖析。其實迴避人格的本質,是因為特別怕麻煩,怕否定,而養成的長期迴避習慣。這種迴避依戀並不是不能被打破,只不過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我寫的關於迴避依戀的剖析;
5)A說;“我們從來沒有吵過架,基本上都是我在發火,他每次都很淡定,很包容。”
從這點可以看出A的物件跟他的溝通方式,恰恰是迴避依戀需要的。
A的物件對A的情緒化包容力很強,就是這種給予空間與定力的迴應,最能讓A這種人格的人安心和舒服。說明挽回的過程裡,A的物件也用對了溝通的方式方法。
這點是情感關係維繫的關鍵,就是找到對的矛盾時期溝通方式。
可能有人會問我,那我也學著A的物件去承接住對方的壞脾氣也不就行了??
其實還真的不行,因為每一種型別的人,每一種思維方式的人,他們所需要的溝通方式都不一樣。我就見過有一部分人,一旦開始發脾氣,如果物件不迴應,那麼會更生氣的。他們會覺得沒有被重視,沒有被關注。
所以一切的溝通方式,要從本源上去解決。從對方的,原生家庭,思維方式上去解讀和剖析。
6) 從A的時間線描述來看其實兩個人還是分手的時間挺久的,雖然沒有具體說明,但是時間不短。
我經常接到諮詢者問我,“分手時間太久,是不是就不能挽回了??” 並不是這樣的。
關鍵在於做法。時間太久確實會破壞情感基礎,會沖淡慣性積累,也同樣為情緒消化提供了時間。所以不在於分開時間的遠近,都是有利有弊的。
最後, 我覺得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是兩個人彼此治癒的過程。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其實多多少都帶著原生家庭,或者成長創傷的痛與缺失。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人,那麼的吸引你,除此之外,TA還自帶著光和熱,讓你忍不住想靠近,讓你擁有了歸屬與安全感。
TA會像光一樣,照亮了你過往的路。
照亮了那些不曾被發現的隱秘,和解你很多不著邊際的思想,承接住了你的期待,圓滿了你缺失的一角。
TA所看到的,所喜愛的不僅僅是你的閃光點,他還能看到你的不足的一部分,並且用它的亮去照亮你。不管是光鮮的你,還是狼狽的你,都被完整的接納和承接住了。
這樣的愛情不就是彌足珍貴的寶物麼?為何遇到點不堪和困難就把它放棄了呢?
親密關係的前半部分,是需求和激情。後半部分則是珍惜和包容。
我們要懂得珍惜,懂得改變,人生才不會被荒蕪的,荒唐的愛所帶偏離。
你想知道你的前任對你是什麼印象嗎?一分鐘測試,讓你知道TA最想對你說的一句話:
1. 在一起時你們是否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
是的,經常覺得很累 ——跳轉到第2題
很少為了小事爭吵 ——跳轉到第2題
偶爾會,但很快就能和好 ——跳轉到第3題
2.你認為你是一個喜歡自我反思並願意改正錯誤的人嗎?
是 ——跳轉到第3題
不是 ——跳轉到第4題
3.TA是否會把自己的煩惱主動告訴你?
經常說——跳轉到第5題
不怎麼說 ——跳轉到第4題
4.你會把你們戀愛的過程跟你的父母說嗎?
事無鉅細,經常跟我爸媽吐槽——跳轉到第6題
偶爾他們問起來就說一下 ——跳轉到第5題
幾乎不說,沒啥好說的 ——跳轉到第5題
5.面對你想要的東西,你願意花費多少精力去獲取?
一切隨緣,是我的終歸是我的 ——跳轉到第7題
努力一下,說不定能成功——跳轉到第6題
拼盡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們分手是因為出現了第三者嗎?
是—A
否 ——跳轉到第7題
7.分手後對方是否主動聯絡過你?
是— D
否 —C
你最後的答案是什麼呢?是A、B、還是C或D呢?
我是錦鯉,一枚情感諮詢師,沒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評論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