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一般而言,選人,會放眼於四海,如果只在小圈子裡挑挑揀揀,很難選出特別優秀的人來。不過,有些人偏偏喜歡反其道而行之,找物件就在小圈子裡選,比如"985相親局"。"985"看上去高階大氣上檔次,但這種相親思路很不"985",這樣選下去估計連"211"都夠不上。

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有一家"愛的博物館"餐廳裡,舉辦了一場"985相親局"。200多名的單身嘉賓,90%都是碩博人才,當然最低的門檻就是985畢業。還有這讓人不適的"8分鐘約會",這是一場"面試"嗎?

所有的高階相親局都大同小異,是不是"圈內人"被視為首要的相親準則。在這些相親局裡,一般985高校的不找211的;211高校的不找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或是博士才考入985院校的會被鄙視,只有本科第一學歷才是硬通貨。這樣的相親局,哪怕發生在美好的初雪之夜,哪怕發生在"愛的博物館",無非是一場失敗而已。

身邊有一個女人,長得還可以,家庭條件不錯,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樣的女人,下班後,是應該躺在男人懷裡撒嬌的。然而如今,年過四十,仍然是孑然一人,形影相弔。每每,遇上久未相逢的友人或者同學,面對婚姻的話題,她甚是尷尬!

其實,婚姻對於女人來說,是一生中至關重要的終身大事,被稱為女人第二次投胎。然而,年輕的時候,由於挑三揀四,擇偶標準過於完美,結果,隨著年齡的增長,成為了"剩女"一簇。現在,父母的嘮叨、世俗的目光,讓她倍感壓力。

到了一定年紀,身邊的很多同齡人都已經結婚生子,過起了柴米油鹽的日子,生活忙碌卻充實快樂著,由此,被"剩"的自己應該還是羨慕中夾雜著失落、迷茫的。

其實,被"剩"的男女們,除了因為自身疾病(殘缺)影響了擇偶的目標外,其它未能適時獲得愛情知遇的大齡男女們,自己還是有一定責任的。概括起來,不外乎這幾個原因:

過於理想的愛情

雖然,他們大多口頭上否認自己是在尋求十全十美的"愛情王國",但實際擇偶行動所標誌的心理狀態卻依然是尋覓理想的愛情偶像。他們往往不顧及自身的擇偶條件,片面追求高標準,結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雖與適當異性多次邂逅,或不期而遇,卻因與其所謂的"理想標準"有某些差距而失之交臂,一誤再誤。其實,這是一種可怕的"理念凝固症",或者叫"愛情烏托邦"。

不肯改變標準

這樣的男女對於愛情婚姻起點較高,卻不肯隨著自身條件的變化而調整原有的追求目標。他們大多原來擁有比較理想的擇偶條件,也不屬於那種愛情的"理想主義者"。他們所追求的較高的擇偶目標原也不是什麼奢望,只是由於某種原因未能適時實現。隨著歲月的推移與其他有關因素的變化,自身的條件與追求的條件逐漸拉大了距離,而自己往往一味固守起點,不能及時察覺,即使及至察覺了,也不肯及時調整自己的擇偶標準。於是,往往會一次又一次地貽誤奪取愛情婚姻的大好契機,待到醒悟時,常常已經太遲了。

缺乏綜合判斷力

這樣的男女往往不待進行比較全面的瞭解,即從對某一個側面的浮光掠影的認識,斷定對方不是自己追求的目標,特別是年齡稍大的女人,極容易產生這種微妙的、自我封閉式的心理狀態,她們往往是憑藉自己主觀認為的所謂"對方過早地含情脈脈",一定孕育著不祥,而主動中斷與對方的來往。

性格比較內向

從氣質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社交狀態來看,渴求愛情的大齡青年,性格大多比較內向,因而交際的圈子也大多比較狹窄。這也在主觀上加劇了他們在愛的追求中的自我封閉的狀態。

其實,愛不要太複雜,簡簡單單的愛,簡簡單單去愛一個人,自然就會容易"脫單"。

1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聯想:引導女生更積極地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