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我先回家了,明天放學我們還到這裡玩。" " 我爺爺來了,我也回家了,拜拜。"
這是我在小區門口聽到的兩個小朋友的對話。
小朋友們很喜歡說: " 明天你要早點到這裡等我啊!" 第二天,他們真的會去等那個好朋友。
而大人們經常說: " 以後再約,以後再聊,以後再見。" 但事實卻是,幾乎沒有以後,反而都是慢慢地消失在對方的生活裡。
不只是朋友,還有親人、愛人,他們悄無聲息地從我們的生活裡離開,恰恰印證了那句話:" 其實真正的告別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在一個和平時一樣的清晨,有人留在了昨天。 "
我剛來北京的時候,認識了一個特別投緣的女孩。我們一起爬鼓樓,逛故宮,去掃街。九月份都忙於各自的考試,就沒有太聯絡。
原來,只有小孩子才會哭著喊著說 " 我以後再也不想和你玩了!" 成年人通常都是,你沒回我訊息,我也不會再發,你刪掉我好友,我也不會再加。
就像兩條河流,慢慢分岔流向了不同的方向。
兩個人建立關係的過程,就像是織毛衣,兩個人朝著一個方向,你一針我一針。
當有一方決定告別這段關係,他輕輕一拉手裡的線,所有織好的部分就會立刻散掉。
就像是有些人是用不動聲色的抽離,來代替了那句:" 我不喜歡你,我們不可能。"
電影《父後七日》戳中了很多人的淚點。女兒阿梅一直忙於工作,得到父親去世的訊息匆匆趕回家奔喪。
阿梅沒有撕心裂肺,人們也看不到她臉上的悲傷。她麻木地遵循著鄉下的下葬習俗,為父親操辦喪事。
葬禮結束後,她回到大城市繼續工作、生活,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幾個月後她在機場,看到父親喜歡的煙想買一包帶回去,突然驚覺父親已經不在了,於是崩潰大哭。
我們總是覺得來日方長,肯定會有大把時間回報父母,所以我們一直在等。
可是卻忽略了他們開始泛白的頭髮,忽略了對他們的陪伴,忽略了有一天他們會突然離開我們的現實。
就像很多人都不相信那句話: " 其實我們與生命中的很多人,早已見過人生裡的最後一面。"
現在網路發達,交通便利,想見的人怎麼會見不到呢?
但是,任何東西都敵不過明天和意外,來日方長是美好構想,乍然離場是人生常態。
我在機場、車站見過形形色色的告別。有人擁抱,有人痛哭,有人親吻,也有人頭也不回地走向檢票口。
所以,我一直以為所有的告別都該有一場盛大的儀式。
直到我生活裡的一些人毫無徵兆地離開,我才相信,人生中大部分的告別都是悄無聲息的。
有人說: " 關係的本質,是人和人在特定時間的連結。 "
我們的人生中會不斷地出現很多人,但是,卻很難有人可以從始至終陪著我們走完,有人陪伴是幸運,有人離開則是常態。
以前我們從來不會想到,曾經知道對方所有秘密和糗事的朋友,長大之後竟然慢慢消失在我們的生活裡。
曾經發誓要以後有一個共同的家、有一個小孩、有一隻狗的那個人,會離開我們。
曾經相信永遠會做我們避風港的親人,在某一天讓我們嚐到生離死別的味道。
原來這真的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
可是昨日之日不可留,我們沒辦法改變過去,也避免不了離別這件事,唯一能做的就是過好當下,不要讓今天成為明天的遺憾。
而那些已經退出我們生活的人,他們曾經帶給我們愛和勇氣,教會我們謙遜和自愛,我們記得他們,便是最好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