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是門大學問。
我們處於網際網路時代,手機成為人們閱讀世界和獨處心靈的必備工具。人們生活間交往的機會越少,也就是說,在短時間內能夠留下的第一印象成為解鎖自己連線他人的重要技能。
將“但是”改為“而且”
過去有一種管理學講座,教授管理者關於批評的話術。
講授對別人進行批評,之前要先表揚,這樣有利於被批評者接受和採納。所謂先揚後抑。
久而久之,這個方法就不太靈驗了。人們似乎也形成了一個思維習慣:但凡聽到“但是”這個詞,便覺得尤其刺耳。因為這個轉折,令人們聽出了前面的表揚只是鋪墊,根本無足輕重。
如果把“但是”換成“而且”,效果就好多了。比如,“小明,我們真為你驕傲,這個學期你又進步了不少。而且,如果你在政治上再多下點兒功夫的話,就更好了。”
這回,小明會很愉快地接受這份讚許。因為他感覺到了讚揚和鼓勵,而不是批評,所以他會很愉快地按照人們希望的那樣去做。
對非常敏感的人,用巧妙的暗示
對那些非常敏感的人,用巧妙的暗示讓他們改正錯誤,會受到奇妙的效果。
戴爾,卡耐基曾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這是關於傑克太太是怎樣讓一幫懶惰的建築工人,給他蓋房子的同時,把院子打掃乾淨的前前後後。
剛開始的幾天裡,傑克太太下班回家之後,總是看到滿院子的木屑。他沒有說工人們什麼,因為他們份內的活兒乾得很好。於是,等工人走後,他和孩子們把院子裡的碎木頭收拾起來,並整齊地在屋角放好。
第二天早上,他對工頭說:“我很喜歡院子昨天晚上那種整潔的樣子,而且也不會妨礙到鄰居。”從此,工人每天下班前都會收拾好碎木頭,並整齊的放到一邊,工頭也每天來檢查一下。
試著學會讀懂這些暗示
怎樣讀懂別人的暗示?
比如,男孩週三約女孩週五見面,說:下班後一起吃飯吧。女孩兒回答,我晚上七點到八點下,班會不會太晚?請問:這是女孩希望你來找她,還是希望你換個時間更從容的約會?
人們需要社交。而做好社交的前提,就是多觀察瞭解對方的需求和習慣,而不僅僅只是把眼光盯在自我感受和理解上。
即使是做自媒體閉門創作的人,也要讀懂這些人情世故,正所謂“人情練達即文章”,寫出的內容才能接地氣,有效果。
#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