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什麼是“天花板”現象?

“天花板”現象被形容為一個人無法突破的障礙,境界與格局往往比較低,無法觀察到發展趨勢和宇宙執行的規律,也被稱為“認知陷阱”,猶如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廣闊天地,常常以“我執我見”的錯知錯見、偏執偏見和淺知淺見作為評判是非對錯的標準依據。

為什麼說是“束縛”?

人的命運往往是被自己錯誤的“我執我見”所限制著,本可以有機會突破和發展,但往往在面對未知時會畏首畏尾,心生恐懼、恐慌、顧慮等不良情緒的“束縛”,影響著本該有的行動。我們的每個起心動念若執“貪念”,必承受“求不得之苦”,這種比較差的感受進而影響到下一次行動,一次比一次差,差到極點時,我們還敢行動嗎?不過就像魯迅說的“真正的勇士是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我們是勇士嗎?

沒有機會

“天花板”現象無處不在

“天花板”現象不僅限於個人,對於家庭婚姻與子女教育,夫妻雙方,乃至作為父母后會成為孩子的“天花板”,為什麼?如果格局和境界不高,我們往往會以自己的錯知錯見干擾和影響著孩子,本來是天才,其結果“誤人子弟,貽害無窮”;比如“不要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倘若跑錯道了,其結果往往“拔苗助長”而早亡於跑道上。古人言:“大器晚成”,為何呢?

這是因為燒製、雕刻、打磨等這個“大容器”之才的修行過程不易,因為不是“小器”的一蹴而就,而是“大器”才需要持久的功夫。孩子的成才與否終究在於終點。因為但凡有成就的人大多大器晚成:厚積薄發、積功累德、厚德才能載物,而非圖一時之快,根據“天時地利人和”擇而行之。就像現在的“網紅”如果沒有“厚德底蘊”,會有哪幾個能夠持久不衰?

以此類推,我們如果是帶領團隊的隊長或領導,隊長或領導往往會成為團隊的“天花板”;對創業公司來說,老闆同樣會成為公司的“天花板”等等。

所以,一個人的自我認知是多麼的重要,沒有足夠深度的認知就無法突破這種“陷阱”。但現實是,往往看不見自身的傲慢而又會進一步加深“我執我見”,所以老子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以及“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要“自以為是”或“爭強好勝”或“與民爭利”,甚至“打擊報復”,這種人終究是走不遠的。我們要廣納善言,以“大道真理”而行。就如老子說:“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超越自我,即超越“二元對立”

人人都想超越,超越自我,超越“天花板”.....人人都想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可是怎麼超越?

我們認知自己嗎?這一身的缺點我們知道的有多少?我們來數一數......

當誘惑來臨時,我們能經受得住嗎?偶遇路邊的美女帥哥,我們是不是都情不自禁地瞄了一眼又一眼......

“超越”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一句口號和口頭禪。說多了其實只是讓自己精神上好受些,實際上是“精神鴉片”,給自己洗腦而已。我們沉浸在美好的幻想當中,就如沉浸在“吃雞”的遊戲或王者榮耀的“虛假榮耀”當中。可回到現實,我們還是慘不忍睹,生活和工作一團糟。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我們,我們的感受極差,甚至他人的白眼和冷漠,以至於沉浸在遊戲當中而不想回到現實。我們內心在掙扎,我們很想超越的,但是不良習氣太過強烈,遇到不開心的事就KK歌、跳跳舞、喝喝酒等暫時平撫自己煩躁的情緒,也每每見到人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來安慰自己。我們面對現實的焦慮感是那麼無力,那麼無助。我們該怎麼辦?內心無數次問自己,可還是找不到答案。

當然除非我們真的不想自己稀裡糊塗地過下去,如果妥協了,甘願如此沉淪,那隻能說明我們並不想要真正的清醒。因為有一種睡是永遠都叫不醒的,那就是“假睡”。

超越自我當然是有方法的,古聖先賢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只是可憐的我們被自己的愚昧奴隸著,就像烏雲遮蓋了陽光一樣,我們以為的烏雲密佈,可實際是雲層之上陽光明媚。我們本自具足的智慧常在,我們心中的寶藏還沒被開發。

如何超越自我,讓心靈更自由?

首先,認知自己【智者大師:認識自己】,觀照自己。

用心去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善惡念頭,這裡是“觀”而不是“想”,但凡“想”又錯了,“觀心”才最重要。我們現有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的思想的枷鎖。唯一開鎖的方式就是精進學習經典,重新整理自我認知,提升境界與格局。那怎麼學習呢?

老子說:“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意思是說善人可做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的惡果可作為借鑑,資助我們減少錯誤的思想與行為。如果我們不珍惜可為良師益友的善人,不知從不善人之惡果來引以為戒,雖然聰明但還是迷糊的,這就是為人處世和修行修心的關鍵妙藥。

老子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意思是凡事不固執己見便是開明、高明;凡事不自以為是、指責別人便是顯貴,在別人心目中樹立良好形象;凡事不自吹自擂、不誇耀自己便是最大功勞;凡事不妄自尊大便能自保長久平安;這便是我們一生修行的功夫。

學習提升的過程就像是攀登高峰一樣的過程。每一處都有靚麗風景,可能是感受良好的,也可能是感受不好的,不過都沒有關係,我們不能爬著爬著就停止了,只留戀感受好的風景了。我們只有登上山頂,才能覺知到什麼是最美的風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曾經山下的煩惱也會隨之而去,帶來的將是無盡的喜悅和智慧。

其次,反省自己、深深懺悔自己。

我們常常被自己的錯知錯見、偏執偏見、淺知淺見束縛著,還常對“人生豐富經驗”而沾沾自喜,甚至好為人師。現實只不過是自己編織的美麗世界,我們眼中的世界就是別人眼中的世界嗎?

當我們觀照而覺知到不善之念:傲慢、鄙視、歧視、輕慢、辱罵等等時,當心生愧疚之心。孟子曰人之四端之心:惻隱、羞惡、辭讓和是否之心,即:“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觀照到不善念或行為之不善處,我們只有在內心深深懺悔才能逐漸消除業障,強大的習氣才會逐漸減少,達到明淨清純,我們才能做到我們真正的自己---“真我”,我們的心靈才會得到真正的自由。因為懺悔是淨化心靈的妙用,一個不敢認錯的人是人生最大的錯。

最後,以聖賢君子之心為心。

古之聖賢君子、乃至心靈品質高的人,“本心”、“真心”是一樣的,思想境界是一樣的,格局高度是一樣的。我們真正需要依靠的是這些聖賢以及經典智慧的啟發,體證悟道後以道而行。司馬光說:“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作為父母,沒有不深愛自己孩子的,可能自己的經歷感受苦不堪言,隨性而出的一句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深深影響。曾經一位媽媽跟女兒說了這麼一句話:“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凡事都要靠自己哦。”這句話影響了她女兒一生。這句話本讓自己的女兒獨立,可也把她牢牢限制在“小我”當中,活在自我打造的空間裡。生活在群體社會,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句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關愛他人、包容他人、理解他人,由“小我”走向“大我”,我們才能成就更大的事業。

透過聖賢所指出的道路而修行,我們將會與他們在高處相見了,內心相應了,心靈相通了,同頻共振了,沒有了“二元對立”:零和遊戲、叢林法則、霸權主義、有我沒你等等錯知錯見了,沒有了分別心,我們才能真正超越自我,超越“小我”,超越“天花板”----沒有了任何障礙了。否則,我們將會被“小我”的私心牢牢困住,內心不得自在,那何來內心真正的幸福可言呢?

我們要秉持古聖先賢:“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執大道,往天下,往而不害,安平泰。”

“道”在哪?

老子曰:“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尚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

其他文章,敬請關注:

1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能讓男人動心的女人,往往都有這幾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