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照顧老人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和義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但孝也是要講究前提的,若因為照顧老人而拖垮自己,那就不是孝,而應該是愚孝了。
上大學的時候,班裡一位女生經常請假。連續請了半個月,才回學校,整個人瘦了一圈,特別憔悴。
怎麼回事呢?這女生回家的半個月是幫父母離婚去了。女生的爸爸是小區裡有名的大“孝子”,父母說什麼,都是對的,做什麼,都是對的。甚至不惜為照顧父母,辭去穩定的工作。
照顧、孝順父母是真,忽視妻子、對孩子不管不問的也是真。所以他們的家庭氛圍一直都不太好,媽媽一直對爸爸都有怨氣,怪他不顧家。
當年她高三的時候,學歷壓力很大,經常熬夜學習,所以也沒時間去看望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不高興,就跟她爸告狀。她爸爸不分青紅皂白罵她一頓,並要求她每天都去看爺爺奶奶。
可即便如此,爺爺奶奶也還是不滿意,動不動就跟兒子抱怨,兒媳不孝順,孫女不聽話。以至於,她爸爸一回到家中,就黑著一張臉。
孝順父母是好事,可若因此忽視妻女、好壞不分,那就不太好了。
從小被灌輸的錨定效應
身為子女,我們從小就被灌輸養育父母。從還不說話,到長大成人有自己的家,一直都有人在不斷的告訴我們,父母是對我們最好的人。我們長大要孝順父母,聽父母的話。
他們永遠都是對的,就算有不對的地方,子女也要聽著。畢竟,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以至於很多人,將孝順父母當成至理名言。
這樣的情況,就被稱為錨定效應。指的就是個體在對某人或某事做判斷的時候,往往是受第一資訊或第一印象的支配。
就像是沉入海底的錨一樣,被固定在思想的某一處。
孝順父母是好事,可若一味的愚孝,不講一點道理,沒有一點主見,那就不是什麼好事了。一直以來,所有人都在讓我們孝順,卻沒人告訴我們,不能一味的孝順。更不能因為所謂的孝順,拖垮自己的生活。
父母的過度依賴,是子女不幸生活的開始
父母們年齡一大,就開始擔心,子女有了自己的家庭,會不會不孝順自己。從而變得強勢和不講道理,以為這樣,就會好過一些。
殊不知,這會是子女不幸生活的開始。
父母的過度依賴,會讓子女疏於自己的家庭。很多愚孝的人都覺得,父母的恩大於天。但其實並非如此,真正對你好,且陪伴你一生、不求回報的應該是另一半。
若這點理不清,那另一半和子女該有多傷心。因為自己,讓子女的家庭不幸福,這難道不是一種錯?
父母的過度依賴,會讓子女耽誤工作。現在的競爭壓力很大,一個崗位,很多人都在盯著。若照顧父母,就無法安心工作,甚至要長期請假。那這位子,可就容易不保。
很多老人覺得,我養你大,你必須負責我老,卻忽略掉,人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負責。若一味的依靠子女,只想著子女養老,也會給子女帶來不小的麻煩,甚至影響他們的生活。
照顧老人比照顧孩子,辛苦百倍
看到這,有人會說,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養大,把他們當成唯一。那子女在長大,有經濟能力之後,理應把父母當成唯一。
這話說的沒錯,但是,卻忽略掉,照顧老人比照顧孩子,辛苦百倍。
第一點,心理狀態不一樣。照顧老人,容易崩潰。因為你無論做成什麼樣子,老人都可能不滿意,他們的身體狀態也會越來越差。在他們身上,你看不到希望。
而照顧孩子,雖然也很累。但他們會一天天的懂事、聽話。在孩子身上,能感受到盼頭,心情會很好。
第二點,經歷不一樣。老人因為病痛,脾氣也開始變得暴躁,容易動不動發脾氣。身為子女,受再大的委屈都需要忍著。
照顧孩子雖然不易,但也不會隨隨便便受委屈。
所以說,照顧老人比照顧孩子,辛苦多了。
作為子女,照顧老人實屬應該,但不應該建立在忽視妻兒和自身的情況下。養老更多追求的應該是一種理智、雙贏的方式,而不是拖垮自身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