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謹以《我的人生》系列,獻給母親、弟弟、妻子和女兒

序言 原本想退休後再寫寫回憶錄,給女兒留個念想,後考慮到當前從事的工作與關注的領域,猶豫很久,還是決定把以前的成長經歷和人生體驗寫出來,分享給同齡人的同時,更希望對頑強成長的年輕人能有所啟示。另外,也讓關注的粉絲對自己有進一步的瞭解。

篇首語

一個人很像一粒種子,不知道自己會哪一天出生,也不知道未來飄落到哪裡;

生活如旅途,何去何從,很多時候主要還是靠自己;

人生似一棵樹,唯有努力向下紮根,向上生長,才能爭取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01

話說六十年代末,魯西南黃泛區貧瘠簡陋的鄉間土路上,稀稀拉拉走來一支娶親的隊伍。

半新的永久腳踏車後座上,坐著一位二十出頭、穿紅衣服的新娘,她就是我的母親。

騎車的新郎,是個二十八九歲的瘦白男人,他就是我後來的父親。

之所以會促成這樁婚姻,是由於他們各自特殊的人生和命運。

02

姥姥是個農村破落小地主的女兒,這在那個唯“成份論”的時代是很悲哀的。幸虧她嫁給了貧下中農的姥爺,他們相依為命,生了七個子女;四個舅舅、兩個姨和母親,母親在姊妹中排行老二。

這麼一大家子人,在那個糧食和物資特別短缺的時期,絕對不是個好事情。

由於姥姥成份的原因,一家人在村裡低人一頭,加上糧食不夠吃,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和拮据,聽說兩個小舅舅差一點兒餓死!

03

由於姥姥寬容良善,姥爺倔強寡言,大舅早早考上中專離家,加上大姨老實,三姨膽小,二舅、三舅訥言,四舅還小,看到父母的艱辛,十四歲的母親早早就挑起了家裡的重擔。挑水、種地、幹活、做飯,體恤父母,幫助姐姐,呵護妹妹和三個弟弟,努力不讓他們餓死、受欺負,由此也落下個“苛二妮兒”的稱呼,意思是有脾氣、有性子、不讓人、敢拼命的女孩子。所以,很少有人來提媒。直到23歲,才與前妻亡故後帶著一個“拖油瓶”的父親成親。

04

父親在另一個鎮上做東方紅拖拉機手,在彼時也算是個懂技術、有面子、掙工資、吃國家糧的人。但由於他不顧家,常是來少去多,對家庭和子女也不用心,加上是媒人介紹、彼此缺乏瞭解,就註定造就了他們一生磕磕絆絆的婚姻。

後來,也對我和弟弟與前哥哥的性格與人生,產生了深遠影響,一直到上大學前,對我來說,父親都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存在。當然這已是後話。

05

一年後,母親生下了我,一歲多時,母親又懷上了弟弟,還要忙乎地裡的農活,母親實在有心無力,無奈,只好忍痛把我送到姥姥家照顧。還好,當時前哥哥是由奶奶帶著,要不母親會更辛苦。

就這樣,剛學會走路的我,就早早離開母親,來到了另一個陌生的村子,在姥姥家,開始了貧苦、自由、快樂、散養的平原鄉村生活…

——欲知後事,下篇分解——

下篇:《我的人生》系列二:一個貧瘠鄉村散養成長的頑皮小子

說明:此為首篇,算是嘗試,如果讀者感興趣,就繼續寫下去,否則就擱一擱。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在你眼中,何謂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