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與你越多,我就越感富有"
這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二幕第二場中朱麗葉對羅密歐的真情告白,我相信也是現實中很多戀愛男女的真實寫照,而這也是我與未婚妻兩年感情生活的再現。愛情不同於其他,再睿智、再了不得的人也難逃其中。
愛情觀說白了就是我們對愛情或者對愛情問題的觀點和態度。要想試圖說一說愛情觀,必然要先談一下什麼是愛情的。這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我想了一下,我們最常見到的對愛情的理解無非都具有這些特質:
1、 它具有情慾的因素,這既體現愛情的過程,也是愛情的必然結果,最終這種情慾被現代人以戀愛的方式"淨化"了。我就不細解釋了,大家都懂。
2、 愛情是一種很高階的心理現象,具有比較強的排他性,且愛情本身的烈度是很大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絕不容許第三者出現,有的人為愛死去活來、轟轟烈烈。
3、 愛情是一種道德情感,表現為對對方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在這種責任感之上,兩個人建立起了婚姻關係。愛情作為調節家庭關係的基本範疇,繼而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發揮出積極的能動作用。看,愛情多偉大。
那麼,就著例項談一下主題"我的愛情觀"吧。
每個人的愛情觀都是有或多或少差異的,這些觀點不分對錯,都是個人對自身愛情的期望或總結。如果你不同意別人的愛情觀,千萬不要說人家的愛情觀就是錯的,這就和羊與狗爭論草好吃還是肉好吃一樣無聊。愛情於雙方的表現形態可以用"勢"的強弱來予以區別,很好理解,兩個人之間誰說話更管用嘛就是。我和我未婚妻之間的關係是比較融洽的,因為很多事情我都可以和她商量,大事小事不用太麻煩,我們幾句話就能敲定下來。當然,這和我寵她也有很大關係(我不怕她看見),只要能讓她開心的事情,我幾乎都會去做。這時候就有人會覺得,這是一隻舔狗,當然,不是。又有人要說,舔狗不會承認自己是舔狗,那等我說完下面的話再討論這個問題。
相遇是一切故事的開始。
進入戀愛階段的方式有很多,初出茅廬的少年們憧憬一見鍾情的美妙愛情,經歷過挫折的人們期待更靠譜的認識方式獲得成熟的婚姻。同學聚會、老鄉會、網路聊天、偶遇都成了異性認識和交往的途徑。
我和未婚妻是在一次講座結束後一起吃飯見面認識的,當然,在此之間我們在遊戲裡已經透過話,我另一個朋友拉我倆玩遊戲,兩個人就這樣有了交集。吃過飯以後,大家就沒事聊聊天,時常聊到很晚。我們聊的很多,隨著時間推移,涉及的話題越來越廣,再後來聊到了家庭,我也就這樣不知不覺走進她心裡了。
在沒有確定關係之前,我是百依百順的,只要對她有利的事情我都樂意去做,這些她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她是一個深情又睿智的人。當然,即使到現在,還是如此。男人,要持久。她的求學之路是坎坷的,和她早年的生活一樣,這些我也是記在心裡的。曾幾何時,我暗下決心,要追到她給她幸福。
習慣是可怕的,當習慣了生活中有一個人的存在,再閉塞的心也會敞開一條縫隙。歷時一年多,終於確定了關係。在此期間,也有過黑暗的日子,生活的各種滋味都嚐到了。可以說,這段感情經歷了考驗。在這一過程中,我始終處於弱勢的一方,而實際上在我看來,強勢與弱勢並無什麼緊要,我和她在一起才是一切的核心。
戀愛是五味俱全的。甜的時候甜的要死,苦的時候苦不堪言,可謂愛之愈深,痛之愈切,跟歌裡面唱的一樣,最愛你的人傷你最深。當然,成功的一段感情總體是甜的,在一鍋甜粥里加幾滴醋不會改變甜粥的本質。有的人會問了,到底什麼是戀愛,我送你一句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對戀愛的描述"不在一處的時候就痛苦,總是見面的時候才快樂,這才是戀愛"。
愛情觀是會變的。
我曾經和很多人一樣,以為愛情一定要平等,這裡所謂的平等指的是不論家庭地位還是享受的權益都是平等的,這樣才能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現在我才覺得,很多考慮是多餘的。兩個人之間到底如何才能達到一種"善",一種中庸的狀態,這個取決於兩個人對事情的認識,也可以直接說與雙方的價值觀相聯絡。不論我怎麼做,只要能讓對方感覺到舒適、感覺到來自我的愛,基本上就足夠了。不在乎舍與得,因為當感情到了某種程度,對自身需求最大的滿足即是對她的滿足,就和文章開始說的一樣,給她的越多,我就越滿足,我的滿足是建立在她滿足的基礎上的。
我這種"一切只為她好"的愛的方式實際上是危險的。這種愛需要對方能真正感受到並予以迴應,如果你付出一切去愛她,最終換來的是她負你而去,那真是個悲傷的故事。我敢這麼放手去愛,是因為我知道她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確認她是我想要的那個人,是我愛的人。
為了她,我努力活成我討厭的人。
讀書人自命清高是一個不太好的習慣,曾經我也覺得為財物而做什麼事是不值得的,是會覺得羞澀的,我比較討厭這麼做。如今看來,這是不成熟的表現,不論是生產還是生活,都不過是"在世"的一種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從這一層面看,每個人都是沒有差別的。馬克思"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總和"的概括還是比較精煉的,至少在人的現實性上看是這樣的。既然如此,人就不能免俗,也不該免俗,就是說,我想給媳婦買東西就需要錢,就這麼簡單。
為此我做過很多事情。擺地攤賣過書,賣過收藏品,投資和朋友一起做東西,投機倒把什麼都幹。有幾個月的閒暇時間,就做了上面那些事,事實上我也不是沒有事情幹,但是我總想著積累點資本給她買東西。我很享受接她下班的時候遞給她糖葫蘆的感覺,她很滿足,我更滿足。
經營愛情要有自己的標準,我這種一味討好的方式未必適用於其他人,要看對方是否受用,選擇對方受用的方式去愛,那麼這樣的愛情一定是長久的。
大部分人的愛情都是要走彎路的。
就像錢鍾書先生說的"生來是個人,終免不得做幾樁傻事錯事,吃不該吃的果子,愛不值得愛的人;但是心上自有權衡,不肯顛倒是非,抹殺好壞來為自己辯護。這種自我的分裂、知行的歧出,緊張時產生了悲劇,鬆散時變成了諷刺。"在失敗中汲取經驗,知覺到自己對愛的需求。不過話說回來,在沒有遇到那個人之前,誰知道自己到底是要找什麼樣的另一半呢。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足夠長時間的深入交往是做一切決定的前提,類似閃婚的行為無疑是一場豪賭,是不建議的。
愛情就像吃糖葫蘆,外面甜,裡面酸。有的人喜歡吃酸,有的喜歡吃甜,兩個人至少有一個是吃甜,至少有一個要吃酸,或者兩個人都喜歡吃。對我倆來說,其實在選擇的時候,她已經吃了一個又酸又甜的,後面的幾個糖葫蘆我決定把酸的地方都吃掉,雖然嘴裡是酸的,但是心裡甜。她嘴裡吃著甜,心裡也是甜的。這句話並不拗口,懂的人自然懂。
願天下眷屬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