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汽貿城您身邊精神導師
玄門道學
與人相交,貴在交心。
層次,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
《道德經》中講:“上士聞道,勸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真正區別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層次段位。
有的人,讓你覺得相見恨晚;有的人,讓你覺得對牛彈琴。
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緣分;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報應。
其實歸根究底,是你們境界不同,層次各異。
01
層次不同,不必爭辯。俗話說:“寧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人生在世,有兩個人最值得珍惜,一個是心心相印的知己,一個是棋逢對手的敵人。
如果層次不同,說什麼都會是一場雞同鴨講的徒勞。
從前,一個秀才和一個老農,扭打到了縣太爺的公堂上。
老農說:“三七等於二十四。”
秀才說:“三七等於二十一。”
他們二人,請縣太爺給他們評評理。
縣太爺聽後,打了秀才20大板,無罪釋放了老農。
秀才不服氣,縣太爺說,“三七二十一沒錯,錯就錯在堂堂一個秀才,卻和目不識丁的老農糾纏不清。”
《道德經》中講:“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有些事,自己心知就好,聽不懂話的人,不要說;辯不明白的事,不要辯。
能屈能伸,是大丈夫;學會裝傻,是真聰明。
02
層次不同,不必深交。常言道:“道不同,不相為謀。”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完全一致的靈魂。
人之所以走著走著就散了,是因為他們原本就不是一路人。
三國時,管寧、華歆(xīn)是一對好朋友。
他們一起在園中鋤菜,掘出一塊金子。
管寧看都沒看一眼,華歆卻撿起金子,看了半天。
他們一起讀書,門外王侯的車隊經過。
管寧不聞不問,華歆卻放下書跑出去看熱鬧。
於是,管寧一刀把坐席劈開了兩半,和華歆從此絕交。
《易經》中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氣味相投的人,再疏遠,終會走到一起;
貌合神離的人,再親近,終會分道揚鑣。
與人相交,貴在交心,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才會過得舒心。
03
層次不同,不必計較。古人說:“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層次高的人,懂得自律,不需要用刑罰約束;
層次低的人,修養有別,沒必要過分苛求。
斤斤計較不如相逢一笑,追著不放不如順其自然。
《莊子·天道》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叫士成綺的人,久仰老子的聖人之名,於是千里迢迢前去拜訪。
然而,來到老子家中,卻看到老子其貌不揚,家裡雜亂不堪,他失望地對老子說:
“我聽說你一個大聖人,所以走了幾百里路來見你,誰知你像老鼠一樣。”
老子聽後,並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士成綺見此情形,自覺無趣便轉身離開。
後來士成綺感覺自己說話太過於失禮,又去到老子家中道歉。
意外的是,老子並沒有生氣,而是笑著說道:
“你罵我是豬、狗、老鼠又有什麼關係,並不能影響我,也不能改變我。”
杜甫詩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身在低處,才會和更低處的人為難;群峰之巔,不會和低矮的山丘一般見識。
其實,放過別人也是在提升自己,你越不計較,你的層次就越高。
▽
三界分六道,人品分九等。
層次不同的人,生活的世界也不一樣,誰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對方。
《太上感應篇》中講:“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不要太挑剔別人的生活,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只管做好你自己,才能擁有一個層次更高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