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經,一位大師詢問他的弟子:“為什麼在憤怒的時候,我們會呼喊?為什麼在煩惱的時候,我們要彼此呼喊?”
一名弟子說:“那是因為我們失去了鎮定,所以彼此呼喊。”
“但是,為什麼當另一個人就在你旁邊,你還是選擇呼喊呢?難道不能以柔和的語氣跟對方說嗎?”大師繼續問道。
弟子們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但是沒有一個能使大師感到滿意。
最後大師解釋道:“當兩個人相互憤怒的時候,他們的心和心相距很遠。為了填補這段距離,他們必須呼喊,這樣彼此才能聽到。他們越是憤怒,心和心的距離越是遙遠,他們只有越發強力呼喊,彼此才能聽到。”
大師寓意深長地說:“當兩個人相互愛慕,會發生什麼呢?他們不需要彼此呼喊,只要輕聲交談,那是因為心與心的距離變得緊密了。
當他們彼此愛得更深,又會發生什麼呢?兩個人相愛的時候,他們的心靠得很近。他們甚至都不說話,只需看著對方,就夠了。”
當和別人發生爭吵的時候,不要讓心疏遠,不要說那些使彼此更疏遠的話,一旦兩個人之間心的距離開始疏遠,可能無法找到返回的路。
02之前有一位朋友,他總是不相信和他交往的朋友,但凡要一起做事情,總是去試探對方的反應和心意。
只要對方對他有一點不滿意或者漏洞,就說對方不忠誠,對自己有所隱瞞,有所欺騙,時間久了對方覺得很累,於是選擇了拜拜。
其實,人與人的交往,首先要給對方的就是信任,不要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就說對方,一個人對你的心意從平時的表現裡都能看得出來,沒必要一味地試探。
真正的友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更經得起身邊的誘惑。若是一個人不相信你了,不用你偷偷摸摸的去窺探,更不用一步步的去檢驗。
因為一個人對你的信任都藏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裡,從對方的一舉一動之間你就能發現對方對你是否忠誠。
友情不光要說出口,還要在實際行動中體現出來,不要糾結於一些虛無縹緲的事情,來了就好好珍惜,別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兩隻鳥在一起生活,雄鳥採集了滿滿一巢果仁讓雌鳥儲存,由於天氣乾燥,果仁脫水變小,一巢果仁看上去只剩下原來的一半。
雄鳥以為是雌鳥偷吃了,就把它啄死了,過了幾天,下了幾場雨後,空氣溼潤了,果仁又漲成滿滿的一巢。這時雄鳥十分後悔地說:“是我錯怪了雌鳥!
深以為然,兩顆心的疏遠始於誤解,終於記恨。
03泰戈爾的詩《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中有句話: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是啊!那些看起來朝夕相處,面帶笑容的人們,內心裡卻想著各自的事情,打著自己的主意。
有人說:親人之間,距離是尊重;愛人之間,距離是美麗;朋友之間,距離是愛護;同事之間,距離是友好;陌生人之間,距離是禮貌。
心理學上有個“刺蝟法則”。
在一個飄雪的冬日,森林中有十幾只刺蝟凍得發抖。為了取暖,他們緊緊地靠在一起,卻因為忍受不了彼此的長刺很快各自跑開了。
可是天氣實在太冷,他們又想要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時的刺痛又使他們不得不分開。
就這樣反反覆覆,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斷在受凍與受刺兩種痛苦之間掙扎。
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出一個適中的距離可以相互取暖而又不至於會被彼此刺傷。
所謂“距離美”說的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吧,距離,讓人有想象的空間,讓人規避彼此的缺點,把美好的一切展現在對方的面前。
04一艘貨輪在煙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駛。
一個在船尾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波濤滾滾的大西洋。
孩子大喊救命,無奈風大浪急,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的看著貨輪拖著浪花越走越遠……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海水裡拼命地遊,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揮動著瘦小的雙臂,努力使頭伸出水面,睜大眼睛盯著輪船遠去的方向。
船越走越遠,船身越來越小,到後來,什麼都看不見了,只剩下一望無際的汪洋。
孩子的力氣也快用完了,實在遊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沉下去了。
放棄吧,他對自己說。
這時候,他想起老船長那張慈祥的臉和友善的眼神。
不,船長知道我掉進海里後,一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裡,孩子鼓足勇氣用生命的最後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長終於發現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里後,下令返航,回去找。
終於,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後一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
當孩子甦醒起來之後,跪在地上感謝船長的救命之恩時,船長扶起孩子問:“孩子,你怎麼能堅持這麼長時間?”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會來救我的,一定會的!”
“你怎麼知道我一定會來救你的?”
“因為我知道你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裡,白髮蒼蒼的船長“撲通”一聲跪在黑人內孩子面前,淚流滿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為我在那一刻的猶豫而恥辱……”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最遠的不是相隔千山萬水,而是心的距離越來越遠。你若懂我,從來不需要我叫喊;你若不懂,其實再大的聲音也震撼不了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