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1

無論你願不願意,你總是會像你爸或者像你媽!

張柏芝和謝霆鋒都經歷過童年父母離婚後帶來的傷害,都想建立穩固的婚姻,給孩子完整的家庭,可即使孩子生了2個,又都是世俗更心傾的兒子,他們還是離了,甚至比父母離的更早。

原生家庭中父母帶給孩子的不僅是長相的相似,更是思維方式的相似,還有行事方式的相似。

多年前,一個女孩,她哭著控訴她媽如何欺壓她和她爸,她喊著一定不要做她媽那樣的人,多年後,她欺壓老公比她媽還甚。

對此,她沒有不好意思,而是理直氣壯的說她老公真的不行。她老公明明掙錢比她多,長得不比她差,單位混的比她順,到底哪不行了?

不過是,在與老公相處過程中,她還是忍不住模仿了她媽,然後發現欺壓人感覺挺好啊,反覆幾次有了心癮,慢慢就成了自動化習慣。

2

這種模仿不鼓勵也不提倡。

今天想寫的是另外一種,如何放大原生家庭的好影響,又如何從壞影響中突圍。

先寫第二種。

有一位中年婦女,從小是乖乖女,和父母的關係很好,對弟弟妹妹照顧有佳。但是過程中她並不舒服,她覺得父母對自己好是她用討好換的,對弟妹的照顧往往讓自己犧牲太多。

到了社會上,她又不自覺的犧牲自己去照顧比她年輕的人,但在年輕人眼裡那是你自願的,並不對她回饋報答。時間長了,她無法忍受,找我大喊大叫。

我對她指出來,我說她一再複製原生家庭中照顧比她小的人模式,動力並不來自於外在,而在於她也挺喜歡照顧人中包含的對人指點的爽感。這一點明確之後,提示她也可以利用自己善於複製人際關係的模式,專門去與比她強,更有權威的人去複製與父母相處的模式!

父母資源有限,即使再討好也給不了她太多,所以她一邊享受著與父母和諧的關係,一邊也令她時常感到不舒服。但是社會里地位高的人資源可多啊,如果能把與父母相處友好的模式複製到其他權威但資源充足的人身上,人生會有大驚喜。

一點就透。四十幾歲的人,不拘泥於過去,開始把目光轉向,有意去接觸年長的或者資歷高但資源豐富的人,很快她就透過複製與父母相處的模式,非常容易的就獲得了這些人的喜歡,認可,然後手裡的資源就傾向於她,沒幾年這些人輕而易舉地就把她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3

原生家庭的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很少有純粹是壞的或者純粹是好的。

既然原生家庭的影響就像烙印,烙在了生命裡,那麼不妨坦然接受,然後挑選好的一面發揚之。

一哥們長得讓人看了就舒心,他和他爸比較像,能把握重點,和他媽也像比較感性。在戀愛和結婚方面,這小子把父母給的都發揮了出來。

戀愛的時候,物件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女生,和她在一起讓他感覺到了與高智商在一起的刺激和快感,他喜歡,在她帶動下,他從後進生一路提升。但他們因工作異地並沒在一起。後來計劃結婚,對別人給介紹的物件,他已經不再聽從感覺來挑選,而是像爸爸一樣,抓重點,從中挑了一個個性柔和,智力平平,長相中上的女孩,很快結婚,他把握的重點選媳婦就是選家庭守門人,就是能安守家園,能創造和諧家庭氣氛的女子。

他把父母給的好影響發揮到了最大化。

4

這篇文章寫的是原生家庭好壞影響都不強烈的,如果影響強烈到了難以靠自己逆轉的地步,必須要勇於求助。

那這個影響程度是由誰來決定的呢?

一般是靠自己的感受為主,可是有時候感受又不太準。

那怎麼辦?

十多年來,在幫助人們走出原生家庭影響方面,也做過很多嘗試和努力,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明確人生的目標,然後逐步聚焦實施。

當心有了安放處也就是有了目標,那麼與目標無關的任何影響都會變小,因為你不關注,它就起不了作用。你總是關注,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其他目標。有了目標,目標會最霸道的吸引你的關注。

原生家庭的引力就會變小。

不信你試試唄,試試就有驚喜。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半生已過,別再執著於愛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