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人生,就是一場邂逅問題的修行。

不論是走荊棘的小路,還是寬闊的草原,問題就像腳下的路,一直走才會延伸。

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脈是金牌,思維是王牌。“思維的深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體會世界頂級思維中的四大定律、五大效應,學會像聰明人一樣思考。

吸引定律

戚薇曾在節目裡提到過“吸引定律”:“如果你的氣場是很好的,相信美好的,你自然而然會吸引一些美好的東西。

人所處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信念吸引來的,這種吸引是在不經意間無時無刻在進行著的。

簡單地說,吸引定律就是:你關注什麼,就會將什麼吸引進你的生活。

信念定律

“信念定律”又稱“堅信定律”,它告訴人們,無論什麼事情,只要你堅信不移,它就一定能夠實現。

擁有堅定信念的人是不可擊垮的,也是絕對不可戰勝的。

如果方向正確,堅定的信念可以讓你的生活和事業最終走向成功。

你對自己最糟糕的信念莫過於“自我限制信念”了。

無論何時,只要你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技不如人”、“能力有限”,就是這種信念在作怪。

你必須摒棄自己“能力有限”的任何想法和意念。

你必須接受這樣一個基本原則:你是個“能力無限”的人,別人能做到的,你同樣也能做到。

當下定律

人掌控不了過去,也無法掌控未來,只能控制此刻的言行舉止。

如果總是懷念過去,就會被困在過去無法解脫。

反之 ,如果總是擔心未來,就有可能把不想發生的事情吸引過來。

我們應該保持好的心態,只要積極的調整好當下的自己,命運自然而然的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80/20定律

在達成目標之前可能你付出了80%的努力,只獲得了20%的成果,這時候請千萬不要放棄。

因為後面20%的努力,會得到80%的結果。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即使不能看到明顯的成果,也不能放棄。

因為後面會有質的飛躍。

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

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

一般而言,人的情緒會受到環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

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下屬或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洩。

最終的承受者,即“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因為也許會有多個渠道的怒氣傳遞到他這裡來。

當代社會節奏快,很容易讓自己有一點不如意就憤怒和煩躁起來。

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這種消極因素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

我們一定要警惕,避免加入到“踢貓”的隊伍當中——被別“踢”和去“踢”別人。

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效應”得名於鋼索表演藝術家瓦倫達。

瓦倫達以高危表演為生,但是從未出過事故。

1978年,73歲的他覺得自己年歲已高,準備告別這個行業。

不過在宣佈退休前,他決定做最後一次鋼索表演作為告別演出。沒想到,這次告別演出卻讓他送了性命。

當瓦倫達剛剛走到鋼索中間,做了幾個難度並不大的熱身動作。

還沒有進入表演狀態,就從鋼索上掉了下來,搶救無效當場身亡。

“我知道,這次一定會出事。因為他在出場前就不斷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

以前每一次成功的表演中,他都只是想著走好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而在最後一次的表演中,瓦倫達太想成功了,反而無法專注於事情本身,變得患得患失。”事後,他的妻子分析道。

“瓦倫達效應”就是指人在巨大心理壓力下患得患失的心態,太在乎能不能把一件事做好,心理負擔過大,結果適得其反,把事情弄砸。

庫裡肖夫效應

“庫裡肖夫效應”得名於蘇聯導演庫裡肖夫,來自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有一天,庫裡肖夫給著名演員莫茲尤辛拍攝了一組沒有任何面部表情的特寫鏡頭。

然後,把這些完全相同的特寫鏡頭與其他影片的片段連線成三種組合:

第一個組合是特寫後面接了一盤湯的鏡頭。

第二個是特寫後面接了一個躺在棺材裡的女屍鏡頭。

第三個是特寫後接著一個小女孩在玩耍的鏡頭。

庫裡肖夫把這三種組合影像放映給一些觀眾看,發現他們有著不同的觀看感受。

他們表示:莫茲尤辛看著那盤湯時,表情是沉思安靜的。

看著棺材時,表情是悲傷沉痛的。

而看著小女孩時,表情則是愉悅輕鬆的。

事實上,莫茲尤辛至始至終臉上都毫無表情。

“庫裡肖夫效應”,就是指觀者將自身的經驗投射到了眼前的事物中,他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內心的聯想。

推而廣之,也就是說,有時候人們看到的外在世界,其實是自己內心世界的一個投影,他只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事,看見自己願意看見的事。

拆屋效應

魯迅在《無聲的中國》中曾經說過一句著名的話:

“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拆屋效應就得名於此。這一效應隱含著雙方的心理動態博弈。

當你提出一個不合理的高要求時,對方會權衡得失。

針對你的要求調整自己的方案,同時做出最壞的打算。

然後你再提出了一個比較合理的要求,對方就可能會因為拒絕了你的第一個要求而有所愧疚,從而讓步,儘量滿足你的要求。

我們在逛街買東西時,與店主討價還價就是拆屋效應最常見的應用。

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

如果一個人在最初的交際中給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觸,這種第一印象留下的好感也會對以後的交往產生積極的影響。

通常,第一印象包括談吐、相貌、服飾、舉止、神態。 對於感知者來說都是新的資訊。

它對感官的刺激也比較強烈,有一種新 鮮感。這好比在一張白紙上,第一筆抹上的色彩總是十分清晰、深刻。

隨著後來接觸的增加,各種基本相同的資訊的刺激,也往往蓋不住初次印象的鮮明性。

所以,第一印象的客觀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並在以後的交往中起了心理定勢作用。

當我們接受到來自外部的資訊,就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認知的框架,後來接受的資訊就被整合到框架上,一旦定型就很難改變。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擇賢妻,家興旺”:會過日子的女人,往往有這3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