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向來認為帶孩子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尤其是在結婚之後,誰生的孩子自己要起主要作用。我從不認為孩子是給婆婆生的,相反,孩子是我自己要生的,而能帶好他的也只有我。因為跟婆婆處不來,在出了月子後我就成了一個全職媽媽,自己照顧孩子。至於婆婆,在跟她的關係未曾緩和前,我不想跟她過多接觸。現如今我的孩子一歲半,也慢慢熬了過來。我自己一個人忙寫作忙帶孩子,生活很難,在很多時候就是硬撐硬熬了過去。想的更多的是,孩子已經出生了,是我要把他生下來的,能對他負責任的只有我跟他爸。至於婆婆,能幫就幫我也感激,只要不幫倒忙就行,合不來乾脆就不要來,什麼事都自己扛著。我沒有把婆婆帶孩子當作是理所應當的,而是為人父母自己帶孩子是理所應當的。也是這一點,讓我對婆婆沒什麼好抱怨的,反正更多的責任找老公。尤其是我撐不住的時候就找老公幫忙。這一年半自己帶孩子,我和先生形成了一種默契:我白天帶孩子趁孩子睡覺的時候忙工作,先生下班之後孩子主要是他負責帶,晚上我很累撐不住的時候他也可以帶,週末的時候是絕對不能加班的全程陪我和孩子。我一般是早起或熬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很累,撐不住的時候,我就抱著先生哭一會,然後也就慢慢熬了過來。為什麼不讓婆婆帶孩子?一是跟婆婆關係不好,讓她帶不合適;二是我從來沒覺得帶孩子是她應該的;三是我想要老公參與進來,如果婆婆來了,老公就懶了。婆婆給帶孩子導致了老公的懶,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每次我很累撐不住的時候也會請母親過來,而我媽一來,我更是把孩子全權交給她,什麼都不管了。如果是婆婆來,估摸我老公也成了“甩手掌櫃”。

女人一定要記住一點:任何時候,不要讓婆婆過多的承擔了你老公應盡的責任。與其抱怨自己有個“壞婆婆”,倒不如讓老公參與進來。現如今很多女人在結婚後有一個誤區,認為孩子是給婆婆生的。我想說的是孩子是你自己要生的,而不是給婆婆生的,就算是姓的是你老公的姓,也不是給婆婆生的。帶大孩子養好孩子教育好孩子,都是你為人父母的責任,婆婆不會從這上面得到什麼好處,因為孫子是不會贍養奶奶的,但是你的孩子有贍養為人父母的義務。我在想一個事情,很多女人都抱怨自己有個“壞婆婆”,若是合不來就乾脆不要讓婆婆幫忙,因為結婚之後你跟老公的家是自己的家,而不是你婆婆的家,你跟老公要承擔起那個小家庭的責任,而不是寄希望於婆婆。若是在這一點上能轉變,不把婆婆的付出當作理所應當,而更多讓自己老公承擔起責任,我想也未必會有那麼多婆媳矛盾了。我這一年半自己帶孩子就有這樣一個感悟:沒婆婆幫忙挺好的,不過是自己累一點,但是日子過得也舒心。孩子是自己的,你不帶誰帶呢?至於婆婆,從不寄太多希望,也就沒什麼好失望的。

胡杏兒下班回家的時候,已是掌燈時分。開啟防盜門,立刻被眼前的情景嚇了一跳。

  客廳裡一片狼藉,幾十顆翠綠翠綠的大白菜垛成籮地堆在客廳中央,一旁還有一堆帶著泥塊的大蘿蔔,瓷磚地上都是菜葉、泥土和鞋印子。

  “杏兒回來了!”

  打招呼的是婆婆,杏兒抬眼看時,公公穿著老公幹活時穿的衣服,盤腿坐在真皮的沙發上抽菸,腳上的拖鞋沒脫,鞋底子上髒得一塌糊塗。

  “媽,爸,你們啥時候來的啊?建東咋沒告訴我啊!”

  張建東是胡杏兒的老公,兩人七年前結的婚。

“媳婦兒回來了?爸媽中午就來了,第一次來咱家新房,準備多住幾天。”建東一腦門子的汗,戴了一副變了顏色的白線手套從廚房裡迎了出來。

  “你們這是幹嗎呢?”杏兒一邊脫鞋一邊問。

  “別脫了鞋了,過來看看這東西放哪兒合適?”

  杏兒放了提包,跟在建東的身後來到廚房。一口半米多高泛著油亮光澤的水缸赫然擺在那兒,當不當正不正,無處安放。

  “弄這麼個玩意兒回來幹嗎?”杏兒一腦門子的問號叫火星子。

  “媽說上冬了,要醃一缸酸菜。”

  “醃什麼酸菜啊!家裡都是地熱,哪兒有地方放這破玩意兒,兩天還不都臭了!”

  “這丫頭怎麼這麼說話,什麼叫破玩意兒?誰家冬天不醃點酸菜,市場上賣的那些都是防腐劑,又費錢又不好吃!怎麼這麼不會過日子,錢是大風颳來的啊!?”婆婆在一旁沒好氣地接茬兒。

  “媽——您不知道,現在城裡不興醃酸菜的,沒地方放。”杏兒壓著火兒給婆婆解釋著。

  “怎麼沒地方,就放廚房,把窗戶開條縫兒,正好是衝著北面,北風一溜壞不了的。”

  “那這客廳還待不待人了,中間沒遮沒攔的,還不得凍死人啊!”

  “要不怎麼說歲數小就欠考慮,當初裝修的時候讓我們幫你們把把關,中間弄上那個隔斷多好,這大通常兒的有什麼用,都能曬苞米了。”婆婆嘮嘮叨叨地天上一句地上一句。

  杏兒瞅瞅建東,建東卻盯著水缸。

  “我不管了!”杏兒一跺腳,轉身拎起提包,“今晚我回我媽家住,你們看著弄吧。”

   張建東父母家在離城裡不遠的鄉下,杏兒結婚後和公公婆婆走動得並不密切,也就逢年過節回去看看。建東回父母家也不積極,家裡還一個弟弟,爹媽對弟弟更待見,因為弟弟娶的媳婦兒是村長姐姐家的孩子。

  弟弟將要結婚的時候,杏兒兩口子正是要勁兒的當口,孩子剛滿一歲,房子也是租的。

  婆婆打電話來,家裡的積蓄都添給了弟弟結婚,現在要翻新自家的舊房子,為了弟弟結婚時不丟面子,這修房子的錢建東多少也該拿點。

  杏兒是識大體的女人,把全部積蓄3萬元都拿給建東,能出多少力算多少,雖然婆家在自己結婚的時候也就拿了3萬元。建東自然感動流涕,媳婦兒這是沒得說,捧了錢趾高氣昂地跑回家。

 可到了過年的時候,杏兒感覺不大對頭,拿著跟以往差不多的禮品進了門。婆婆沒說接過來,只是不冷不熱地扔出一句“你公公身體不好,就不能買點上檔次東西給他補補”。說完,只顧坐炕頭上和老二家的,擺弄著她給她買的新款羊毛衫。

  杏兒偷摸問建東,“媽這是因為啥對咱這個態度?”

  “大概是嫌拿的東西薄吧,下次買些貴的。”建東撓著頭不好意思地說。

  “薄?年前才給了3萬,我倒是想拿厚點,可手裡得有那個閒錢啊!”

  一頓飯吃得杏兒彆扭,藉口胃疼抱了孩子先回了市裡。從此她只能不回婆家就不回,回了也是屁股著了火似的往回趕。

  “不回就不回吧,我也不愛折騰。”建東兩頭受氣,索性跟著媳婦兒由著性子來。

    弟媳來過家裡幾次,話裡話外聽了個透,杏兒才把其中原委弄明白。

  建東拿修房子的錢回家,婆婆見錢太多正誠惶誠恐的時候,他吹了點牛,“毛毛雨啦,我現在正準備考公務員,等考上了,這些都不算啥。”

  婆婆笑眯眯地看著意氣風發的大兒子,“哎喲喂,我兒將來要做大官了,咱村這可是頭一份。”

  弟弟結婚前後,婆婆常常把這話兒掛在嘴邊跟親家和弟媳說,也常常在鄰居面前誇耀,“看見沒,我房子就是老大給拿的錢翻修的,他說將來還要給我蓋成二層小樓,說叫什麼別墅。”

  可過年等杏兒回家拎著飲料和水果,婆婆覺得打了她的臉,那麼有錢還跟從前那樣寒酸,這不是讓她在老二家面前難堪嗎!

  杏兒又委屈又好笑,“我啥時候成了有錢人啊!?”

  那錢都是從嘴裡一點一點省下來的,自己過年都沒捨得買套新衣服。給婆婆拿了錢反倒成了罪過,這上哪說理去。

 去年建東終於考上了公務員,可每月拿回來的薪水卻比從前還少,也就20來張毛爺爺。這是個清水衙門,說是跟版權有關的部門,你說這八線城市一年能有幾個辦理那東西的,每年365天,建東的這個版權處能閒上300天。倒也有好處,建東可以多照顧照顧家裡,幼兒園裡接送孩子,再多讀幾個興趣班。

  杏兒自己卻是比從前強勢了很多,做了部門經理,工資也翻了幾番。

  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上學就成了眼下最大的問題。倆口子一狠心買了套新建的學區房,花光了積蓄,又貸了幾十萬的款。

  婆婆幾次打電話說要來看看,建軍在杏兒的杏眼圓瞪之下,以房子沒裝修好為藉口拒絕了。

  杏兒頭幾年的疙瘩一直解不開,覺得跟公公婆婆沒那麼親,上次3萬塊就鬧出那麼個矛盾來,現在有了房子還說不定要出什麼么蛾子。

   杏兒的擔心一點沒錯。

  建東好說歹說把離家兩天的杏兒哄了回來,一進家門她腦袋“嗡”的一下子。

  兒子像個泥猴子一樣,正在髒兮兮地趴在地上跟一隻不知哪兒來的狗在打滾兒,沙發、茶几上到處晾曬著衣服襪子,客廳一角堆著幾個埋汏的紙殼箱子,公公躺在毛茸茸的地毯上抽旱菸。

  也就兩天,這個家完全跟自己離開時成了兩個樣子。

  “你們這是要幹什麼!?”杏兒立馬就炸了。

  “什麼叫幹什麼?這麼熱鬧才叫過日子,這是我兒子的家,杏兒,以後你要習慣習慣,我們家一直都是這個樣子的!趕緊洗洗手好吃飯。”

  杏兒張口結舌,緩了好半天才問出一句“什麼叫你兒子的家?”

  “建東當了官兒,房本都是他的名字,這還有什麼錯嗎?建東啊,以後咱家要有點規矩,你負責上班掙錢,杏兒負責帶孩子,我和你爸負責做飯。”

  婆婆盛氣凌人,看架勢儼然把自己看成了“慈禧太后”,分工明確之下,杏兒只不過是個後宮的小丫鬟。

  杏兒像炸了毛的母獅子,歇斯底里地喊道:“你兒子當個狗屁官兒?!房子首付都是我拿的錢,跟你兒子有狗屁關係!要做主領你兒子回家做主去,這是我的家!”

  婆婆錯愕地看著兒子,張大嘴巴說不出話。公公也從地毯上彈坐起來,一隻手放在燒到根兒的煙下面,生怕不小心菸灰掉下來。

  杏兒踹了那隻狗一腳,摔了門進了臥室,倒在床上大哭起來。

 “建東,房子真是杏兒買的?”婆婆小聲地問兒子。

  “嗯!連上次的三萬塊錢也是杏兒偷偷攢下的私房錢。”建東一臉的無奈,他撒了點謊,沒敢說是用了自己的住房公積金貸款。

  “還問什麼問,收拾東西回家!丟了大臉了!”公公紅了老臉。

  人啊,有時候需要靠謊言才能活得安穩。

  這是杏兒和建東後來才悟出的道理。

  公公婆婆回家後,弟媳來了電話,說是倆人好後悔,一直以為兒子是這家的頂樑柱,沒成想杏兒才是那個中流砥柱。現在他倆很忌憚,再也不當著外人的面兒叨叨兒子是個大官了,生怕杏兒知道了給建東氣受。

  杏兒後來接公公婆婆來家裡住過兩次,老人打扮得乾乾淨淨,做事也規規矩矩,話裡話外透著對兒媳婦兒的看重。

   好多家庭中婆媳關係都緊張得很,特別是那些住在一起的,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管得寬。

  人的天性,就是自私、冷酷、懶、饞、愚。人也是動物,只要是強勢了,首先表現出來的是在弱勢群體面前張牙舞爪。要想強而不驕,弱而不餒,奉獻、隱忍、謙讓、忠誠,這些都要靠教化。

  最好的辦法是因勢利導,利用他的人性去周旋。他不是覺得錢財改變了他的地位嗎?那就把他打回原形就好了。

  婆婆是這樣,反之媳婦兒亦然。

在中國,婆媳之間就好像天敵一樣的存在,水火不容。婆媳矛盾可以說是亞洲特色,在韓國和日本也有。

  為什麼婆媳矛盾這麼嚴重,只要有女人的地方,談論的話題就離不開婆媳關係,婆媳話題?

  婆媳矛盾的存在,本質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世世代代都會存在?

  “婆媳關係的本質是三角關係。”

  婆婆和媳婦之間,就是在爭奪同一個男人。婆婆與兒子之間,除了沒有情慾關係,其他方面跟三角關係如出一轍。

  在一個家庭裡面,婆婆和媳婦之間經常為了誰才是家裡的女主人而明爭暗鬥,就算沒有表達出來爭權,其實所有的行為,都表現在這一點上。

  婆婆分不清界限,不斷干涉兒子媳婦的婚姻生活。認為這個家,好不容易從她的婆婆那裡接過管家的權力,怎麼可以拱手讓給其他女人?

  因為啊,她的兒子在身體、權利、契約上都已經屬於媳婦,如果婆婆再不努力爭取,她就相當於沒有家了,她能不擔心,能不惶恐嗎?

  正是因為出於這種擔心,婆婆就不斷地干涉兒子媳婦的婚姻,不斷地介入,以此來刷自己的存在感。

  畢淑敏在小說《女心理師》裡面寫道:女主人公賀頓結婚後,晚上突然感覺不對勁,她很奇怪,衝到門口把門猛一拉開,發現自己的婆婆在門口豎著耳朵聽房,就是在聽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做*。

  說直白一點,婆婆對自己的兒子有慾望,但是又不能發生關係,所以只好透過這種方式去“監視”兒子和媳婦。

  以前的家庭模式,都是以大家庭為核心的,受傳統思想影響,女人從小就認為:女人長大了終究是要嫁出去的,成為別人家的人。

  而婆婆也是從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從她的婆婆手裡掙脫出來,翻身當了主人,才管了家。所以,她才會有一種“這個家就是我的了,兒子是我的,丈夫也是我的。”

  一旦兒子結了婚,就如同外敵入侵,要是兒子對妻子好,婆婆更是醋意爆發,感覺自己被冷落。

  為了保證自己的存在感,保證自己女主人的地位,婆婆就不斷地衝擊兒子與兒媳的關係。

  於是婆媳矛盾就產生了,為了擁護自己的第一女主人位置,婆婆就拿出傲人的資本說:“兒子是我的,你就是個外人。”

  媳婦是透過合法的婚姻渠道與你的兒子形成夫妻關係,契約上,在身體上,在權利上,妻子要優於婆婆。

舉個很簡單同時也是很現實的例子,比如說立遺囑,男人第一順位繼承人是妻子,其次是子女,最後才是父母。

  在法律的這層關係來說,妻子才是跟男人持平等的地位的那個人。也就是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第一位,是核心,而婆婆與兒子,是親子關係,只能順到第二位。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想要一個家庭的關係,穩固堅牢,那麼,就要保證夫妻關係成為家庭的核心地位。兒媳才是家裡的女主人。

  當然,如果婆婆沒有跟兒媳住在一塊的話,婆婆在她的小家裡,她就是女主人位置。婆婆和公公就是他們小家的核心關係。

  當我們理順了這些婆媳關係以後,婆媳矛盾就會相應地減少很多。最好的婆媳相處模式,就是不要住在一起:近臭遠香。保持一定的距離和界限,才能更和諧地相處。

1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你抱怨婆婆對你不好,老公默許的。你憤恨搞不定婆婆,沒搞定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