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社會經濟飛速增長的同時,人們的社會壓力也在變大。每個人都在忙著如何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忙著用壓迫一種需求去換另一種需求的自由。在這種工作忙碌生活又不斷被壓榨的狀態下,生孩子越來越成為當代年輕人不敢想、不敢提的一件事。
網紅楊舒惠在“為什麼年輕人不想生孩子了”的影片中說:沒有人不喜歡可愛軟萌又聽話的小天使,但是孩子真的是個碎鈔機,生完孩子後很多媽媽都遇到了職場上的不公平,甚至有些媽媽在產後發現自己的崗位被別人替代了。
在影片中她還提到了《變形記》中的父母,除了酗酒、離異再婚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外,最多的就是父母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教孩子。
當父母真的很不容易,教孩子不容易,生活也不容易,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夫妻都選擇結婚不生育,認為不生孩子,不僅不用忍受十月懷胎的辛苦,還可以好好做自己的事業,生活和經濟都沒有壓力,還能把養孩子的錢存下來養老,晚年照樣過得輕鬆愉快。
年輕人的想法看重當下的自由輕鬆,可老一輩人常說:養兒防老,沒有孩子就意味著日後沒有保障,那麼有經濟基礎的丁克夫妻晚年生活真的會不幸福嗎?
楊菲和丈夫結婚的時候就說好不要孩子,這是兩個人商量好的結果。
丈夫上面有一個哥哥,已經成家有了兒子,所以他沒有傳宗接代的壓力,而楊菲父母去世得早,沒有人在結婚生子這件事上逼迫她。於是兩個有穩定工作、又熱愛自由和旅行的人一拍即合,就決定丁克。
剛開始丈夫的家人是反對的,但後來看他堅決也就沒再說什麼。
其實丁克這個想法並不是他們一時腦熱的決定,知道和父母生離死別是一種什麼樣感覺的楊菲,並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擁有相同的經歷,而丈夫尊重她、也覺得兩個人經濟獨立、收入穩定,以後找個好的養老院養老完全沒問題。甚至從長遠來看,養孩子所需投入的精力和花費真的很大,常常忙於工作的他們就算有那個錢,也不能保證能給孩子足夠的陪伴。
決定不要孩子之後他們的生活一下就輕鬆起來了。在同齡人囿於家庭和為孩子頭痛的時候他們有大把的時間放在工作上。
升職的快,又沒有生活壓力。一有時間楊菲就會和丈夫一起四處走走,不生孩子不操心的生活真的會令人顯年輕。她心態好又會保養,站在同齡人面前就好像比對方小十歲。
很多朋友都羨慕她的生活,也羨慕她嫁了個好老公能支援和陪伴她。這種日子楊菲從三十歲過到八十歲,這五十年的生活使她就算老去,也是個精緻又幹練的老太太,可是再能幹的人也有一天會倒下。
她生病那年丈夫年紀也不小了,根本沒辦法在醫院陪著她,雖然他們有錢能請很好的護工,但親人不在心裡總是不夠踏實。
想了再想丈夫將哥哥家的侄子叫來了,也不需要他做什麼,就是沒事的時候過來看看他們就行。作為回報,家裡有什麼好東西丈夫都會讓侄子拿走,這一點楊菲並沒有什麼不滿,畢竟他們沒有孩子,這些身外之物他們生帶不來死又帶不走的,給了就給了,還能讓侄子幫他們一下。
他們想得很好,可令人意外的是,侄子雖然一口答應有空就會來照看他們,但與他一同來的還有一張證明,希望他們能把房子做公證日後給他。
他們還沒死呢就開始算計,老兩口不可置信的看著從小他們就厚待的侄子,然而他們的行為在對方看來就是猶豫,平常一向乖巧的他第一次二老面前大聲喊道:“我是你親侄子,房子不給我給誰啊”。
“你們還猶豫什麼啊”,短短几句話讓楊菲和丈夫瞬間寒心,也不知道能責怪對方什麼,畢竟他說的是實話,也是第一次他們同時後悔當年選擇丁克。
若是自己的孩子,氣急了還能罵他幾句,可別人的孩子,感情維護的再好,隔代也難做一家人。丁克,說起來不過嘴巴一張一合兩個字,卻是普通人不可承受之重。
有一個網友在提起給父親請護工經歷的時候十分氣憤,她說當時因為媽媽年紀大和自己工作忙,實在沒辦法只能選擇給爸爸請護工。父母都有退休金,所以當時她們請的護工是最好的。三百一天的基礎工資,為了讓護工能好好照顧爸爸,她還每天多給一百,平常媽媽有空就會買水果拿過去,爸爸吃不了,買了都是給護工吃的。
作為僱主網友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可是在她們不在的時候,護工還是會打父親,最後沒辦法,她只好請假來親自照顧。
在照顧父親的那段時間,隔壁床的老人也請了護工,半夜她總能聽到護工打老人,發洩脾氣的聲音,但老人沒有孩子,連個幫他說話的人都沒有。
孩子照顧父母,或許不是做得最好的那個,卻是最妥帖、最希望病床上的親人趕緊好起來的那個。
丁克夫妻的晚年,的確可以心繫對方,相互扶持,但也是真的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孩子有就比沒有強,因為當夫妻老去,有人能替你發聲,就是你最大的依仗。
羅伯特·弗羅斯特在他的詩中寫道:“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在決定丁克的夫妻心中,和選擇生孩子的大多數家庭相比,他們只是選擇了一條更少有人走的路,踏上與其不同的人生軌跡而已,這並不是錯。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沒有對錯,但所有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年輕時沒有孩子捆綁約束的確自由,可年老時無人照顧、被人算計時的感覺也是無助。要知道,沒有誰能強大一輩子,誰都會有老去糊塗的那天。
或許有人說,孩子就算生了也不一定孝順,你給他一切對方也不一定反哺,可任何事都不絕對,況且除了父母子女有撫育贍養的義務外,任何人的善意都是情分而不是本分。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他從來不是父母的負擔,而是在延續的過程中開出的不一樣的花朵,他們會成為父母的老師。有人說,大多數人在25歲以後思想會漸漸固化,而孩子則會幫助父母重新看待這個世界。
不要太害怕恐慌,孩子不會攔住父母的腳步。相反,孩子的出生也能幫父母成為最好的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