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婆媳關係都是一種非常難以處理的關係,是家庭關係中最難處理的一種,主要是因為兒媳婦沒有主動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對待,婆婆也很難把兒媳婦當成親閨女。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處理得好,那麼家庭關係升級,如果無法處理,則會陷入一種迴圈的爭吵境地。婆媳關係需要婆婆和兒媳婦兩人的共同努力,如果雙方都是“得理不饒人、無理爭三分”,那麼就很難做到友好相處。
撫養一個孩子千辛萬苦,等到兒子長大娶媳婦的時候,作為母親難免會有失落感,從小屬於自己的兒子現在就要和其他女人組成一個新家庭。如果兒媳婦在與婆婆相處上面不融洽,那麼婆婆很容易會產生兒子被搶的心理,婆媳關係會更加的雪上加霜。
案例:小麗的老公家裡兄妹二人,因為老公家在農村,小麗和老公都生活在城裡。小麗懷孕之後和老公商量說讓婆婆能夠來到城裡幫忙照顧孩子,後面和婆婆說到這個事情。
婆婆說自己的身體不好,一方面是城裡太遠,一方面是沒有精力能夠照顧嬰兒。小麗覺得一直以來婆婆對自己並不好,加上老人家不願意,這種想法就作罷了。
幾個月後,小姑子也懷孕了,婆婆卻喜滋滋地跑去照顧自己的女兒,整天燉湯做飯,一點家務都不讓自己閨女做,更是揚言自己還能幫女兒照顧小外甥到上學。小麗從親戚那邊得知這個訊息以後,整個人氣到不行,覺得婆婆太過於偏心。
因為小麗本身體質比較差,懷孕期間妊娠反應特別大,所以最後只能辭了工作在家養胎,家裡經濟條件一般,現在更是要老公一人賺錢養家,如果婆婆能夠來幫忙照顧孩子,那麼就能夠省下一大筆費用。
於是小麗對婆家的親戚放了話,“如果婆婆不給我帶孩子,那麼我也不想給她養老了”,這些話傳到婆婆耳邊,她不以為然,覺得兒媳婦始終不是親生的,照顧的再好都沒用,還不如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照顧閨女和小外甥身上,將來等老了,還有兒子和女兒可以養老呢,不用在意兒媳婦的話。
那麼今天要探討的話題是,究竟婆婆是否有義務需要幫忙帶孩子,而兒媳婦不主動贍養老人的想法是否應該遭受到指責、是否有責任為其養老?
第一,從義務層次來說,婆婆並沒有義務給兒媳婦帶孩子。只是從古至今,中國人講究代代傳承,兒孫滿堂便是福。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老一輩從情感上會主動幫忙照顧小輩,如果長輩的身體條件允許,那麼就會不留餘力的儘量幫忙。因為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經濟壓力和工作挑戰越來越大,很多年輕人生養孩子後會讓自己的父母幫忙帶,這樣的話就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去賺錢養家。
第二,從責任的角度出發,兒媳婦並沒有責任必須給公婆養老,只有協助的義務。作為老人家的親生孩子,丈夫和小姑子是主要贍養人,法律上必須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
子女的配偶並不屬於贍養人的範疇,所需要承擔的也只是協助贍養的義務。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因為年輕時公婆的幫助,等他們老了之後盡心盡力的幫忙養老,這樣的家庭關係是良性發展的。但隨著社會發展和人類思想的進步,一脈相承的傳統做法慢慢有了變化。
婆婆幫忙照顧孩子,兒媳婦盡心照顧好家裡的老人,這些都是值得稱道的事情,只是向來中國人從情感上預設這些事情都是理所應當的,不曾想過這些都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婆媳之間沒有所謂的矛盾和道理可言,作為男人的丈夫要主動處理好這幾種關係:母子關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身為關鍵任務,對處理問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丈夫切記不要“和稀泥”,兩處為難成為“夾心餅乾”,雙方的感情都要照顧的到,彼此之間互相理解,建立好溝通的橋樑。
既然成為了一家人,那麼彼此之間多一些關愛,少一些猜忌,有問題及時溝通,那麼家庭關係會變得更加的好,家和萬事興,良好的家庭關係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