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給予和接受的平衡
不論在我們的生活關係中,還是社會關係中,我們都需要講究施與受的平衡。只有達到和保持相互的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才可以長久穩固地維持和往更深層次的繼續發展。
可能很多朋友在這裡有些疑惑,我們周邊不經常看到各種關係的不平衡麼?沒錯,正是因為各種不平衡,才會導致各種矛盾和紛爭,難道不是嗎?如果真是理想中的平衡了,一切糾葛就被化解了。
就先拿我們的生活為例吧!每個人都面臨著同父母之間的關係、伴侶關係和親子關係。這些是不是都有滿足這個平衡呢?面對著生養我們的父母親,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子女都是嘔心瀝血、處心積慮的,我們是否同等去回報他們了呢?還有親子關係,我們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來,真是挖空心思、竭盡思慮,熊孩子們卻呈現出各種叛逆和不聽使喚呢?還有伴侶之間,各種糾結矛盾,彼此心裡都是指責和抱怨等等情況。
不論是在我們生活的周邊還是透過新聞媒體,我們發現很多這種關係是並不平衡的,因而衍生出各種問題,有家暴事件、夫妻分歧、子女不孝……各種事情層出不窮。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學問呢?可以說,施與受的平衡貫穿著所有關係的始終。藉此機會,我們來一點一滴地分析一下。
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對孩子從小就嬌縱和溺愛有加,凡事順從著,生怕孩子有半點不悅,而去想方設法去滿足;而長時間如此就會讓孩子形成了一種潛意識,就是外界都要順著我滿足我,習慣了以我為中心。那麼這樣結果就是,當這個孩子一旦進入了與外界其他的關係,他就很容易格格不入,因為他無法接納外界不順從他,曾經的原生家庭和過去的經歷教會他只是無條件地受,卻不懂得如何去施,這些都會勢必形成他的性格而伴隨一生,從而影響未來的伴侶關係乃至親子關係等。
而作為中國的傳統來說,有句話叫做“寧可吃點虧,不佔人家便宜。”很多人都願意儘可能多給別人一點,多付出一點,多承擔一點。這樣是不是就可以更好地維護各種關係呢?仔細分析一下,其實也未必如此。凡事一樣,需要講究一個度,這個度在雙方彼此的心裡都是接納的,就是合適的。在這其中,雖然施的一方在給予的過程中,他的內心是處於愉悅的狀態,但受的一方接受了對方的給予,表面上可能在接受的一瞬間是開心的,但長期以來他的內心是處於虧欠的狀態,會有一種特別內疚的感覺,因而,這段感情也是失衡的。也有句話叫“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也是說明了施與受不對等導致的心理失衡的狀態。接受了對方的施,同時能在一定程度上同等去回饋時,這種關係才是愉悅而平等的,這才是處於平衡的狀態。
所以,在我們生活中,各種關係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在關係中施與受的平衡,真心誠意地給予和接受 ,才能讓愛流動起來。比如,在我們和父母的關係中,很多時候,我們想努力盡我們的能力去為他們盡點孝心,他們總是心疼我們,找各種理由拒絕。雖然在經濟上是為我們考慮幫我們節省開支,但我們不能有效表達這份感情時,心裡並不那麼痛快釋然,反而,他們用心去接納時,我們卻感覺內心是如此的幸福敞亮!父母生養了我們,對我們恩重如山,不是簡單的物質能夠去回報他們的,但在他們的有生之年,能夠盡心盡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能真正讓他們感到舒適和需要的,就是一種有效的平衡。
同樣,在伴侶關係中,相互之間可能承擔著不同的角色,擔當著不同的責任。相互也都要保持一個平衡。有的時候,每個人的優勢有所不同,以及各個階段有不同的任務,不一定能夠保持所謂的絕對平衡。但從長遠來看,一定也是相對平衡的。否則,一定會不經意間滋生出各種糾結和矛盾,阻礙著著彼此關係的和諧。
那麼,對於親子關係,是否也一樣呢?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真的是絞盡腦汁、煞費苦心,想盡一切辦法千方百計地為子女規劃未來和鋪墊出路。由於現代社會的各種壓力,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也是不斷向我們襲來,每年的資料都是呈遞增的趨勢,更讓人憂心的是,這類疾病越來越呈現年輕化的趨向,甚至到未上學的孩子都有自閉症的趨向。也有新聞報道孩子將親身父母殺害或者自殺的事實,這一幕幕歷史的悲劇為何上演呢?靜下心來我們仔細想想,不也正是施與受的關係嚴重不平衡導致的麼?
孩子的成長固然有他的自然規律,也需要一個時間和過程的。可很多時候,我們很多家長在奔跑的過程中也是隨波逐流,忘了我們真正追求的是什麼,將社會的殘酷活生生地推到了孩子身上,只想要優秀的結果。而現在的孩子學習任務顯然已經非常繁重,家長們為了跟隨時代的步伐,不管不顧孩子真正的感受,強行給安排各種輔導班。這些需要耗費許多的精力,同時也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其實很多安排已經嚴重超過了孩子能承受的範圍,而這一切的一切又讓孩子陷入極度內疚和自責中,長期以往就將孩子推向抑鬱和焦慮的邊緣,或者向外尋找發洩或者向內選擇傷害自己。就這樣,各種悲劇因此而產生了。
孩子是我們生命和心靈的延續,我們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總是沒錯。同時,我們一樣需要好好掂量一下我們的給予是否適度。雖然,從我們的角度,並不奢求孩子對我們就像我們對他們一樣來這樣回報我們,我們希望他們的未來有一個更成功出色的人生,比我們過得更好,也是完成我們生命延續的使命。但如果傳遞給孩子過高的期待,勢必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而影響他正常健康的發展。
同樣的,對於友情和各種社會關係,施與受的平衡原理是一樣成立的。比如兩個感情非常深厚的朋友一旦一方給予的過多或者接受的過多,從短期來看,或許能夠維持一段良好的友誼;但從長期來看,接受的一方如果不能同等程度去回饋,這份感情一樣會終結。當然,每個人對給予和接受的理解有所不同,這裡不僅僅指物質層面上的,對於精神上的一樣適用。比如,一方以物質的方式去給予,而收穫對方以精神方式傳遞的回饋,一樣是可以的,只要相互感覺合適也是屬於平衡的範疇。
對於我們在各種社會關係中也一樣如此。更多我們是用自身擁有的技術和能力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如果我們無法收穫到與我們付出的價值成正比的回報,或者我們無法滿足企業給出相應福利待遇所需要的個人水平時,這段勞動關係一樣也會以終結而告終。
所以,施與受的平衡貫穿著所有關係的始終。最終的施與受必須達到平衡,否則無論是付出或接受的一方,都不會滿意。這意味著接受的一方將有機會付出,而付出的一方也必須能夠接受。這樣才能讓這一切的關係朝著積極正向的方向去發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