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羽
她的姐姐嫁得比她好,比較有錢,父母說話做事的態度,都要客氣很多。
而她的條件要差不少,父母在她面前,不光是隨意很多,更多時候甚至帶著一種不耐煩和挑剔,包括對待她的老公,她的父母也諸多不滿,當面說人家這裡不好,那裡也不好。
所以,後來的她,變得不怎麼喜歡回家,包括和姐姐的關係,也因此疏遠不少,她明白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她的心裡就是有著隔閡。
其實小的時候,她和姐姐關係很好,她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因為經濟的差距,和親姐姐也變得逐漸陌生。
她以為,她們之間的關係是永遠恆定不變的。
然而,她的父母卻用實際行動和言語在一遍遍告訴她:你們就是不一樣,你們有著高低之分。
這種想法,在時間的流逝中,潛移默化地進入她的心裡,深深影響她的價值觀。
人,總是如此,我們可以說出很多大道理,可以不在乎外人的看法和見解,可以告訴自己只要活得堂堂正正,無愧於心就好,其它的都隨風而去吧。
但是,人是社會的產物,也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力,尤其越是親近的人,越是能夠輕易傷害自己。
這個世界上,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完全不在乎家裡親人父母的看法呢?
甚少。
多數人,都容易困頓在父母親人的思維中,慢慢影響自己的人生。
我認識一個阿姨,她家有5個兄弟姐妹,她家裡是最窮的,並且因為這種窮,她的心裡很自卑。
比如,大家一起回老家,她的姐姐和妹妹幫忙去洗碗或者做飯,她的父親會讓她們不要做,然後把她叫過來,讓她做。
有一次,她的父親住院,原本是她的大姐在醫院守著,結果她的父親說:“老大,晚上不要你守著,你把老三叫過來就好了。”
老三就是她。
她的大姐當時還替她鳴了不平:“爸,白天也是三妹在做飯送飯,你都不讓人家休息嗎?鐵打的身體這樣也受不了啊。”
類似的事,生活中還有很多。
因為她窮,好像她不管做什麼都是理所應當,她的父母不會客氣地說一聲“辛苦了”;
因為她窮,她父親習慣性不管做什麼,都是叫她一個人;
因為她窮,她的父親說起她家來時常搖頭,說她或者她老公的不好從來不留情面;
因為她窮,所以就被忽略了喜怒哀樂還有最基本的尊重。
她家裡沒有車,只有一個貨三輪,前面能夠坐一個人,有次她的老公去接了她的父親來城裡,她的父親還因此生了氣,說車上坐著吹冷風,把自己吹感冒了。
如果是其他兩個女婿去接,哪怕同樣騎著她老公的貨三輪去,她相信她的父親還是會說客氣和感謝的話,就算感冒了都不會承認是在車上冷感冒的。
這個阿姨的家裡,一向是她的父親做主,雖說她的母親不是這樣的人,但是母親也說不了更多的話,所以這種差別對待的模式就一直存在著。
而她的性格,也在父親的這種行為中漸漸產生了變化。
她既自卑,自尊心又強,因為父親時刻在提醒她家裡的不同,所以她的兄弟姐妹稍微說話做事有些不妥,她就容易所想,認為別人也是像父親一樣,屬於看不起自己。
而她父親的看不起裡面,也是矛盾的。
雖說她父親因為她家裡的條件,對她和她家人的態度不那麼尊重,但是作為父親,有時也還是為她著想。
比如,有次她父親生病,原本這錢是5個孩子平攤的,她的父親卻悄悄把她那一份拿過來還了;
她家裝修房子,她父親也悄悄送了4千塊錢來,讓她去買個冰箱。她家以前租房子的時候,一直沒有冰箱。
在這種時刻,父親看起來是體諒她的,只是這份體諒,無法衝破她心中那層隔閡。
因為後來的她,在父親多年的區別對待中,潛意識也認為自己比其她兄弟姐妹要低一等。
這個阿姨,自然不可能和兄弟姐妹關係有多好,兩個弟弟走不進她心裡,兩個姐姐也不行。
她實在是太容易多想了。
比如,她的姐姐在她面前說一下自己衣服多少錢,她都認為姐姐是在炫耀,因為知道她買不起。
後來,她說:“父母去世後,我如父親的願,退出家人群。”她不想和他們來往了。
當然,她的兄弟姐妹其實也真沒多團結,大家都在暗地裡較勁,生怕自己家被其他家超過。
據說,她的大姐有一年掙了不少錢,她的二姐心有不滿,過年都不肯在一起過,因為一直以來,是她二姐家經濟條件最好。
偏心的父母,養不出團結的子女。
親情,其實有時就像是一把雙刃劍,能夠給人溫暖,但同時也能夠給人帶來冷漠和寒意,究竟朝著哪一個方向發展,最初是有著預兆的。
如果作為父母,首先在面對子女的時候,用經濟能力的強弱把子女之間進行了劃分,區別對待,這份教給孩子的價值觀,首先就會被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你這分明是在告訴孩子:血緣,比不上利益。如此,怎麼可能讓孩子看到親情的可貴。
其實,不是所有的親情,都是如此現實和充滿諷刺。親情最初誕生的時候,是一樣的配方,只是後續各自調出不同的味道而已。
我一個好朋友,她家裡的親戚特別團結,沒有攀比,沒有嫉妒,他們的家庭理念是:我們要一大家子人過得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一直以來,他們都是相互扶持。最初,是她大姨家做生意先好起來,然後她大姨再幫助弟弟妹妹,一個幫一個,現在他們每家人都過得很好。
雖說經濟肯定還是會有差距,但是差的從來不自卑,過得好的也不沾沾自喜。
而他們家族裡的這種理念,是從哪裡傳下來的呢?
是她的爺爺奶奶這樣教育孩子的,說兄弟姐妹間要互相團結,不要攀比,不要心懷妒忌,更不要無端疏遠,而她的父母,也同樣是這樣告訴她的。
所以,他們小輩之間,關係也很好。
是的,我們最初關於人情世故的初印象,多半來自自己的原生家庭。
好與壞,有時不是絕對,而是個人心境導致的不同差距。人心,才是世上最難以琢磨的東西。
而人心,一開始沒有固定答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