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自古以來,識人就是個比較令人糾結的問題,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不一定就是真,想要精確地識別一個人的本質,除了觀察和聆聽更要用心去揣摩其小動作。

說白了就是觀其所行,這裡的“行”並不是大動作,而是細節。

人是最善於偽裝的動物,因為懂得自我保護,所以常常會偽裝自己的真實動機,想要從一個人的行為上去判斷其真實想法是比較困難的事情,真相往往藏在生活的蛛絲馬跡裡。

人的心理活動,會透過眼神和微表情展露出來,那些會觀察細節的人,總能用極短的時間得出事情的真實答案。

俗話說:“吃相如人相。”單是吃飯這麼普通的事情都能觀察到人品,由此可見,從古至今不少擁有“火眼金睛”之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出大多數人性的特點。

於是餐桌禮儀和衣著打扮都成了一個人的名片,第一次見面的人總會約在一起吃頓飯,那可不是一頓簡單的飯,在飯吃完的同時,相互之間也會對彼此有了“深刻”的瞭解。

生活中,大多數人喜歡用特殊且不得體的方式去試探感情,無論驗證成功與否,試探都會破壞原有的關係,想要認清一個人,不需要試探,這四個細節會告訴你對方是否值得交往。

對不義之財的態度

世人皆愛財,獲取的方式卻各有不同,老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就是對人品的區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無功不受祿的,很多時候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挺好,卻在面對送上門的肥肉時,抱著不佔白不佔的態度裝糊塗。

對不義之財的態度,孔子說:於我如浮雲。然而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無動於衷,“不勞而獲”的誘惑十分巨大,不信就去看買彩票的人絡繹不絕。

天上掉餡餅並不是運氣,要麼是前期的積累要麼是別人的騙局,總歸想要貪小便宜者,註定會吃虧,並且貪得越多,吃的虧越大。

貪佔不義之財之人,不可交往。

是否有堅持的底線

司馬遷在《資治通鑑》中寫道:“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說想要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就要看他在人生低谷中怎麼選擇,人窮志不短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孟子》道:“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所為容易,所不為卻很難。人可以強迫自己去做好事,卻很難控制自己不去做“壞事”,畢竟每個人對“壞”的理解不同。

有底線的人一般道德都不會太差,無非是底線的高低之分,那些毫無底線之人才是最可怕的,他們可能一直都在做正常的事情,甚至也在做好事,但遇到特殊情況時,卻很容易失控。

堅持做好事並不一定就是好人,堅持不做壞事者才值得信任。

出口之言能否兌現

人無信,則不立。

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雖然“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保證在如今顯得有些老套,甚至略微不懂變通,但過於圓滑和擁有隨機應變能力的人總歸不是那麼可信可靠。

在人品差的人眼中從來都沒有“守信”二字,他們總會利用別人的信任去坑蒙拐騙,並且花言巧語對自己不守承諾之舉輕鬆化解。

遇到那些嘴上輕鬆答應,卻沒有實際行動的人,被騙一次就不要再繼續輕信,避免第二次上當受騙。

出口之言不能兌現者,要麼人品不行要麼根本沒將你放在心上,不值得繼續交往。

對弱勢群體的態度

不少人認為文化水平高者一定有教養,文化水平低者的教養必高不到哪裡去。這個觀點簡直荒謬得可笑,一個人是否有教養和教養的高低跟文化程度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這就像人們常說的“頭髮長見識短”“傻大個”一樣不可參考,並不是所有長頭髮的人都目光短淺,更不是每個大高個都人蠢且憨,刻板印象不可取。

龍應臺說:“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絕不是一個沒有脾氣的人,只是不會把脾氣發到一個比自己弱的人身上。”

懂禮貌的人讓人感受到客氣,有教養的人令人感到高貴。對待弱者的態度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有教養的人待人不分貴賤,無教養者對上點頭哈腰,對下橫眉豎眼。

1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別人眼中生日的喜悅,卻成為我心中“母親的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