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文離婚後在《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說婚姻不幸才是正常,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影響究竟有多大?
原生家庭的影響之所以會在成年後的新生家庭中延續,是因為父母的價值觀、人生觀、愛情觀,潛移默化的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深入腦海,刻入人心,最後成為基因裡的一部分。
也許,長大後,你會刻意避免重演他們的生活,想要重塑一種新的人生,但是宿命般,不知不覺就變成了父母生活的完美復刻。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一、對於思文的觀點,怎麼看?1、首先,我不同意“婚姻不幸是常態”的觀點。
因為人生從來沒有固定的答案,婚姻是一個動態的事情,中間充滿了無限的變數,而每一次你所做出的選擇和決定,都可能影響著這個結果的走向。
毫無疑問,結婚之前,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愛情走到一起,那麼,未來兩個人能磨合、忍讓、包容到什麼程度,既要看你的努力,也要看他的讓步,還要看你們在婚姻裡相處的智慧。
思文將其稱之為“能力”,她坦言,她和程璐沒有這個能力,所以結束了這段婚姻。
而愛與被愛的能力,又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所以才有那句話“有些人,不管跟誰結婚都會幸福,因為她本身就具備強大的愛的能力。”
2、其次,我理解思文對於婚姻的態度。
不可否認,看了節目中思文的訪談,許多人都會和我一樣,對這個一直以堅強示人的獨立女性,有了更多的心疼和理解。
思文之所以會認為“婚姻不幸才是正常”,那是因為她從小就沒看過幸福的婚姻、健康的親密關係是什麼樣的。她說:“我媽離過五次婚,姥姥離了兩次婚,小姨也離過婚,我們家人幾乎沒有沒離過婚的。有離過婚的那些人,也是在風雨中飄搖中,動動盪蕩走到了今天。”
如果一個人在成年之前,就先入為主的代入“愛情不值得相信、婚姻不值得長久”的觀念,那麼,在這種心理暗示下,她也只會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比如婚姻不美好、不和諧的一面,而自動遮蔽了那些婚姻美好幸福的一面。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不值得定律”,指的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有句經典臺詞恰好能形容這種現象:“一道菜燒得好壞,原料不重要,調料不重要,火候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燒菜人的那顆心。當你懷著一顆‘不值得’的心去燒菜,你的菜裡就被添加了苦味。”
二、原生家庭對於親密關係的影響?1、父母婚姻模式的重演、背離。
薩提亞心理學說“童年時,我們與父母的相處模式,必會重現於成年生活”。也即是婚姻中,你與愛人相處的方式,其實就是你與父母關係的重現。
在我以往的諮詢案例裡,原生家庭不幸的來訪者,婚姻通常都面臨以下兩種困境:
l 無形中延續父母的婚姻模式。比如,在家暴環境長大的女孩,更容易習慣家暴,嫁給有暴力傾向的丈夫;在家暴環境長大的男孩,更容易習得暴力,成為有暴力傾向的丈夫。
l 試圖徹底背離父母的婚姻模式。還有些人,為了逃離原生家庭的影響,走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比如,在離異家庭長大的孩子,非常渴望穩定的親密關係,所以結婚後不管伴侶多麼渣,都不肯主動離開。
以上兩種模式看起來不同,卻不過是“殊途同歸”,最終都走上了婚姻不幸福的道路。
2、為什麼他們處理不好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究竟是什麼?羅蘭·米勒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指出“親密關係與泛泛之交至少在六個方面存在差異:瞭解程度、關心程度、相互依賴性、相互一致性、信任度以及忠誠度。”
同時,親密關係還包含人的歸屬需要,尤其是婚姻裡的夫妻,幸福的家庭關係能讓他們感到滿滿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可是,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從小對親密關係的理解和習得就出現了錯誤的認知,他們覺得親密帶來的不是依賴、信任和聯絡,反而是截然相反的負面體驗。
這就導致了他們成年後對親密關係的態度是,既渴望、又害怕;既嚮往、又恐懼。
1.渴望親密關係。
說白了就是“缺愛”,需要很多很多的愛,以填補兒時內心的缺憾,用一生對愛的追逐,來滿足和滋養那個自卑、敏感、膽怯的小孩。
思文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她看起來獨立堅強,但當主持人提到“過年”話題時,她卻突然哽咽了。她回憶說,父母離婚後,就不知道去哪裡過年,當朋友提議去她家時,瞬間就戳到了淚點,非常感動。
只是後來,程璐看到了她的堅強,卻忽略了她的脆弱;看到了她的獨立灑脫,卻忘記了她比別的女孩更敏感、孤單、渴望家的歸屬。而也許這段親密關係出現裂隙的關鍵也正在於此。
2.抗拒親密關係。
沒有體會過真正的愛、健康的愛,也就無法給予和輸出正確的愛、毫無保留的愛。
一個沒有健康親密關係習得和訓練的孩子,他們通常會對異性的親近,帶著天生的敵意、抗拒和迴避。
缺少關愛的成長過程,會讓一個人潛意識認為這個世界不友好,充滿負面情緒,而為了保護自己,避免傷害,他們寧願從一開始就不相信愛情、不投入感情。
思文如此,《都挺好》裡的蘇明玉也如此,她們認定了婚姻的破碎和不美好,所以骨子裡都堅韌剛烈,獨立自由,冷靜疏離,看似很好的經營著自己的人生,實則卻在生命裡孤獨過冬。
當你需要愛時,你感到痛時,卻不說出來,其實伴侶不會懂你,世界不會懂你,因為大家都以為你可以。
節目尾聲,主持人對思文說“面對脆弱,變得柔軟,不是向別人示弱,而是真正心疼自己。”
3.假性親密關係。
思文與程璐的關係,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假性親密關係,“是指很多人在情感裡的連結處於很淺層的狀態,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
這種假性親密關係,看起來很親密,實則很疏離;看起來很瞭解,實則很陌生;看起來互相陪伴,實則寂寞孤單。
思文說“健康的婚姻關係是,你是你,我是我,我們在一起,而我和程璐只做到了前半句。”這就是假性親密關係。
當一對夫妻,長期處於一種互不干涉、互不打擾、互不侵犯的狀態,表面上自由和諧,實則底色是孤獨,是結婚和單身無異的感覺,兩個人根本沒有產生親密的情感聯結。
而假性親密關係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兩個人缺少溝通,彼此都沒有坦誠自己內心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其中一方的疏忽和不重視。
感情無法流動起來,那麼,心就無法流動起來,兩個人的關係也無法真正親密起來。
三、原生家庭一定能影響親密關係嗎?當然不一定!原生家庭只是我們成長的一部分,人生漫長,每個人都有很好的內在成長力,只要放下過往,透過努力和學習,就會在新生家庭中建立健康、良好的親密關係。
記住,關鍵在於以下三個方面:
1.放下過去,告別傷痛,與父母和解;
2.在感情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伴侶,完整自己的情感需求;
3.尋求心理療愈,直面自己,忘掉內心那個孤獨缺愛的小孩,漸漸愛上現在不完美卻勇敢的自己。
深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書籍《非暴力溝通 · 兩性篇》譯者,大連市心理協會會員,34歲, 已婚已育,願意分享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