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溝通塑造了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一個女大學生,幾乎每個人都覺得她很漂亮,外表十分靚麗,但是和她的交流中,她對自己的描述卻是“十分普通”“沒什麼吸引力”,原來在她小時候,牙齒非常不整齊,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需要帶著牙套幫助矯正。同學們一直以“鋼牙妹”的綽號稱呼她。雖然現今牙套已經丟棄多年,可是她仍然覺得自己很醜,別人的讚美她覺得只是安慰話而已,她說她知道自己“真正的樣子”

我們到底是什麼?自我是指你對自己所持有的相對穩定的知覺。有個究極問題“你是誰?”嘗試回答這個問題,一般人可能需要羅列一張清單,這張清單上可能會有“高矮胖瘦、快樂、悲傷、友善、害羞、聰明、愚蠢、父母、妻子、丈夫、孩子、健康的、超胖的、普通的、卓越的、有天分的、職業等等,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定義自己的方式,來儘可能的描述“真正的我”。那麼這些描述是哪裡來的呢?

過去的資訊 過去的失敗經歷並不意味著在未來還會發生,也不代表遇到類似的事情還會失敗,但是我們就是會深信不已。比如當一個學生從被父母肯定過成績的進步,他就會失去對學習的期待。一個戀愛屢屢挫敗的男生,會失去追逐夢中女神的勇氣。一個想獲得父母關注屢屢碰壁的孩子會放棄對自己的愛。

實證研究證實了我們的的一個常識:當我們處於負面情緒的時候要比我們心情好時對自己更挑剔。儘管我們所有人都會偶爾經歷一陣自我懷疑並因此影響我們的溝通,但有一些人長期乃至永久的經受著過度的自我懷疑之苦。

歪曲的反饋 歪曲的資訊會創造出比實際更好或者更糟的自我形象。負面自我形象的一般形成來自父母的過度批評,夥伴們的刻薄言論,老師的漫不經心,老闆的過度要求,甚至還有一些陌生人奇奇怪怪的言論。例如一個已婚女士,長期飽受著丈夫的言語和肢體的各種方式的不公對待,卻沒有做出反抗,一直委曲求全,原因是因為結婚的時候,她不是處女,她覺得愧對丈夫,這是她應得的懲罰。她父母一直灌輸的思想就是隻有身體純潔的人才能獲得幸福,放浪的人就會遭到報應。 而另一種歪曲的反饋造成的是不切實際的正面自我形象,例如一個自我膨脹的孩子很可能有一對過度溺愛的父母。一個自認擅長管理的上司,很可能是下屬為了得到晉升的機會而使用的諂媚的溝通方式,表達了大量不真實的讚美。

社會的期待 社會傳達的溝通訊息同樣十分重要。表達自我為驕傲,一直是個體主義為主的西方社會主流思想,而保持人際關係則是以集體主義為主的亞洲社會基礎,表達真實的自我很久以來都是亞洲社會的邊緣思想。例如社會會大肆宣揚擁有(或假裝擁有)大量資源財富的人,卻謙虛的輕描淡寫這一切的人。而誠實的欣賞自己優點的人被打上吹噓者、自高自大者、裝X者的標籤,並把他們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歸為一類。這種社會期待會讓我們大部分人更多的聚焦於自己的缺點,不敢正視自己的優點。

漸漸的我們開始相信貶低自己的言論被視為謙虛的,併成為“我”的一部分,而優點卻被放之腦後甚至是遺忘。最後我們對於自己的看法將會比真實的自己糟糕很多,因此我們不能只盯著自己的缺點,要認清自己的優勢所在。(小技巧:每週記錄分享自己的三個優點,不一定要重大功績,只要能讓自己開心和自豪就足夠了,實在想不出來就問問自己這段時間有哪些成長,他人欣賞你的特質可能是什麼?——不斷練習會強化對於正向自我的探尋)

有的時候我們會抗拒認識“真實的我”。這一現象如今在網路溝通中極為常見,網路社交對於自我探尋的負面作用之一偏離。例如一個內心喜歡平靜祥和、獨處自得,但是周圍的人卻喜歡她活力四射、精緻典雅的朋友圈人設,這使得她需要不斷花精力去維持別人心中的形象,打壓自己內心的真實自我。久而久之,自己也不願打壓他人喜歡的形象,竭力去維繫,反駁任何不同聲音,包括自己。這樣過分的印象管理使得“真實自我”越來越模糊,越來越遠。

也許我們無法成為更好的自己,但一定可以更好的成為自己。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找不到好女人?困惑的男生看過來,女性自愛的表現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