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一個賠錢貨!”這是八九十年代父母的無奈。
“生個女兒,少奮鬥十年!”這是現如今人們思想觀念的寫照。
時光荏苒,曾經的“賠錢貨”搖身一變,成了“招財貓”。
‖前言
彩禮錢是當今父母和年輕人無法逾越的一道坎,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心理上。
男方如此,女方亦如此。
對於男方來說,結婚是一件不得不為之,而且不堪重負的一件大事,除了準備房,還得準備車,光就這兩項,就能掏空一個普通家庭。而越來越高的彩禮錢,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無疑就是雪上加霜,僅僅被掏空是不夠的,多半還得舉債。
對於女方來說,索要彩禮成了一種理所當然,更成了一種體現“身價”的象徵,似乎彩禮錢越多,身價越高。
即便女方是有錢人家,也很少有人能跨過這道坎。
‖案例回顧
在西北,有個拉麵之鄉,相對於人均收入來說,這裡的彩禮錢不是一般的高,基本在20~30萬之間。
而人均年收入,多半是靠天吃飯的莊稼人,一年一茬莊稼,即便是旱澇保收,一年的收入也能夠可想而知,否則,不會有那麼多人背井離鄉去往千里之外賣拉麵為生。
小馬今年已經26歲了,按照前十年的當地習俗,他應該早已成家立業,孩子都該上小學了,他們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土裡刨食的農民。
眼看著兒子一天天鬍子拉碴的越來越不像個青年的樣子,小馬的父母很是著急,摸摸身上的口袋,再看看周遭黃河水氾濫似的彩禮錢,想給兒子討個媳婦這件事越來越沒指望。
試著託媒人探了幾個閨女家長的口氣,不是20萬就是30萬,全家人不吃不喝十年都省不出這麼多錢來。
窮則思變,老兩口一商量,學大夥兒,決定拖家帶口南下賣拉麵,說不定能闖出個媳婦來。於是,砸鍋賣鐵、東借西湊,湊了十七八萬,聯絡了個有經驗的熟人,僱了個拉麵師傅就提心吊膽地下了深圳。
經熟人幫襯,找了家小門面,交了房租,裝修完店面,手裡錢也差不多用完了,勉勉強強開張營業。
雖然生意不算火爆,但還能說得過去,每月省吃儉用能存個一萬來塊錢,照這樣計算,幹上三四年,再把店面盤出去,回去給娃娶個媳婦還是能夠綽綽有餘的。
不料,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去年底,生意正紅火的時候,疫情來了,他們只得將店面暫時關閉回到了老家。
今年四月底,全家人又回到了深圳,打算把營業時間再拉長一些,爭取把疫情期間耽誤的損失補回來,誰知,一場疫情下來,生意一落千丈,甚至連房租都掙不出來。咬牙堅持了幾個月,眼看著一天天入不敷出,實在維持不下去了,店也盤不出去,萬般無奈之下只好交了房子,回到了老家。
一算賬,來去一年兩個月,投進去十六萬,收回來才十萬不到,整整賠了六七萬!小馬的媳婦不僅打了水漂,還負債好幾萬,無疑是雪上加霜。
媳婦在哪裡?小馬心裡沒個底,他的父母更加不知所措。
在村裡,好姑娘有,而彩禮錢卻不知道在哪裡。
‖撕開鉅額彩禮錢,“禮”的背後藏著一副商人的面孔
作為父母來說,娶媳婦、嫁女兒無非就是希望子女們能比他們這一代人過得好一些,錢是其次,兒女的幸福才是第一位的。
可是,不知從啥時候開始,彩禮錢好比芝麻開花節節高,等大家反應過來時,它的數額早就遠遠超過了當地人的承受能力。
一、虛榮心
市場經濟的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其中不乏暴發戶。
人一旦突然有錢了,就特別喜歡講面子,娶媳婦、送彩禮都要出人頭地。於是,富人之間聯姻成了一股風氣,沒錢的人為了裝有錢,也跟著湊熱鬧,於是,女孩子的身價就越來越高。
二、攀比心
你家姑娘收的彩禮錢多,我覺得我家姑娘比你家的優秀,憑什麼要輸給你姑娘?這就是典型的攀比心理。
張家姑娘彩禮錢收了10萬,李家不服氣,成了12萬,趙家聽說後,將彩禮錢漲到了14萬……
送禮的也是一樣,只要有錢,就必須得在村子裡出人頭地,不爭足面子不罷休。
於是,男方女方不談感情,只談彩禮,愛情的小花朵只在有錢人家裡盛開,沒錢的,只能望“妻”興嘆。
何謂“禮”,禮不過是一種儀式,婚姻中的彩禮,從心意演變成了利益,這是人類社會進步中的一種退化現象。只要以獲取錢財為目的,不以感情為基礎的聯姻,不管怎樣去美化,它終究擺脫不了那股子銅臭味。
‖婚姻的幸福程度,不在於彩禮錢的厚度
有些人嫁女兒,在鉅額彩禮錢面前會有意忽視男方的人品,往往是抱著拿了錢再說的態度。
男方娶妻,花了大錢自然會心有不甘,覺著你就是我花錢“買”來的,各方面就該無條件服從。
在這種不平等的關係之下,雙方自然沒有情分可言,更不要說什麼你恩我愛,這種婚姻怎談得上牢固?如今,離婚率越來越高,跟感情基礎不牢固脫不了干係。
而且,離婚之後,因退賠禮金糾紛導致的刑事案件也是層出不窮。
‖情感寄語
我們繁衍後代,最大的期望是兒女們能幸福、平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應當以感情為基礎,彩禮錢、嫁妝只是一種儀式,它不是穩定感情的基礎。
計較彩禮錢的厚薄,用嫁妝的多少來計算得失,這樣的婚姻就像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堡壘,時時都有坍塌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