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脈的本質是平等的交換
在進化島社群裡,有同學向我提問:
潤總,你認識那麼多人,到底是怎麼經營人脈的?
我說,創造價值。
你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
非常坦白地說,我自己幾乎是不花時間來經營人脈的。
我個人認為,君子之交淡如水。
好的人際關係,沒有必要天天一起吃飯,或者逢年過節送個禮。
很多人想方設法去討好別人或者努力經營人脈,就是為了有一天對方能幫到你,這個狀態是不對的。
始終要保持的一個基本心態:毫無保留地把你的價值付諸到別人身上。
要想盡一切辦法,毫無目的地儘量幫別人。
當你經過長期的積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擁有了有影響力的作品,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人脈才會蜂擁而至。
一個優秀且有價值的人,自然會吸引其它優秀且有價值的人的認可和幫助。
前兩天,有個段子刷了屏:
要想多認識優秀的人,得到更多的認可,那首先得讓自己優秀起來,人脈不在多,在精。
當你沒錢沒資源沒背景的時候,唯有你的實力,你的業績,你的作品,才是讓你在絕境之中脫穎而出的最佳武器。
沒有自己的真本事,無法幫助到別人,就算你認識的人再多,他們也不會是你的人脈。
人脈的本質,是平等的交換。
當你把自己變得足夠優秀的時候,讚美、認可、人脈,你想要的一切,才會紛至沓來。
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
— 2 —
你能為別人創造多大價值
你就有多大價值
一個人的財富基本盤,有兩個組成部分:
第一,你自己的本事。
第二,你和其他人連線的本事。而後者是前者的放大器。
有句話說的很好: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
教人、給人、結識人的背後,並不是說:我有著某種商業訴求和目的。
而是順其自然,發乎於心。
一段合作關係,最初越是刻意功利、越是不加掩飾、急不可耐,越是有可能和初衷背道而馳。
所有的合作,是先基於瞭解和信任,不斷的把自己變得有價值,為身邊的人創造價值,才有合作。
2005年,我和朋友們共同創立了公益網站“捐獻時間”,像淘寶一樣匹配志願者的需求和供給。
這個網站成立一年後,超過4000人註冊成為志願者,其中有564名志願者,參與了61個機構組織的,227場志願者活動,捐獻了自己寶貴的3071小時,使得21822人受到了幫助。
這意味著,每過3小時,就有志願者透過“捐獻時間”捐出自己的1個小時。每24分鐘,就有1人獲得幫助。
聊完之後,雙方都覺得不錯。
她想到香港那邊也有家企業想做公益,正在考慮採用什麼形式來運作。
正好可以聊聊,幫忙指點一下,就把我轉介紹給了另一個人。
這個人我去見之前,並不清楚對方是誰,鳳凰衛視的朋友以為只要說出名字,我就知道,也就沒做詳細介紹。
聊完之後,才知道是香港恆基董事長李家傑(亞洲股神李兆基的長子)。
多年之後,我離開微軟,創立潤米諮詢,恆基也成為了我的客戶,成功簽約成為李家傑的私人商業顧問。
巨大的事物,總有細小的開頭。這其中的每一環,一直能夠追溯到最初一個微小的善念,一環扣一環,形成一個因果鏈。
做的這些事情,除了運氣之外,事先都沒有任何商業目的。
並不是說,我事先主動遞名片給恆基、海爾。說:欽慕已久,我想做你們的戰略顧問,咱們認識一下。
從來沒有抱著某種目的,去主動認識他人,而是踏踏實實做事,為別人分享價值,創造價值,讓別人記住你,才有了認識合作的機會。
真正的人脈需要:給予價值,平等交換。
你能給予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
你能為別人創造多大價值,你就有多大價值。
— 3 —
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脈
很多人來找我,說潤總你認識這個誰嗎,你認識那個誰嗎?
我說認識啊。
然後他說,能介紹我認識嗎?我們很需要請他幫個忙。
如果對這個人有一些認識,覺得他比較靠譜,我會請他寫一段東西,幫他轉給他想認識的人。
他說不能寫。但如果你介紹了,必有重謝。
這個時候,我基本就不會搭理他了。
為什麼?
所有的合作,都是建立在對雙方都有價值的前提上的。
你找他,是因為顯然你認為他對你有價值。
但是,如果我要介紹你們認識,必然是基於一個判斷,你對他也有價值。你對他有沒有價值,我無法判斷。這個可以交給他自己判斷。
所以,你寫個東西,我幫你轉,已經是給你最大的面子了。
如果你給我重謝,結果介紹了一個不靠譜的人給我那個朋友,這就相當於我用"重謝"的價格,出賣了我的信用。
你認為多重的"重謝",能買得起我的信用呢?
對雙方有價值的事情,介紹你們認識是成人之美,分文不取;
對單方有價值的事情,那是出賣自己的信用,重金不賣。
你要認識一個人的關鍵,是他想不想認識你。這個決定在他,不在我。
如果想要積累人脈,你能做的,就是不斷積累自己的價值,並不斷輸出自己的價值。
當你能夠幫到越來越多厲害的人,你的人脈才會越來越廣,質量也會越來越高。
那些能幫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脈,只有那些你能幫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脈。
最後的話
關於人脈,馮侖先生舉過一個關於借錢的例子:
在正常情況下,人一生交往的關係是10-30-60。
什麼意思呢?
你遇到危難時,能借錢的物件不超過10個人。
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誰能夠借錢給你?
就算是把親戚、父母、朋友都加上,你到那時候能張口借錢的物件也不超過10人。
再一層就屬於熟人朋友、經常打交道的,做過點事的,大概不超過30人,這30人還包括我前面說的那10人。
所以雖然你電話本里的人多,但其實你多數都記不住,有時候乾脆忘了。
最外一圈是所謂的熟人,也就是打起電話來記得住這個人,而且也大概瞭解他的背景,可能很長時間都沒有見的那種“朋友”,最多也就是60個,這60個人還包括了前面說的30人。
所以,人這一生,其實不需要太多的關係就能應付得了。
需要花精力去了解的人,其實很少,不會很多,不會超過60個。
只要把這60個人的名單每天都盤好,就夠你一生用了。
很多人創造50分的價值,卻試圖去獲得100分的人脈資源,顯然是不現實的。
只有你自身足夠優秀了,人脈、資源、錢才會向你靠近。
當絕大多數人談論人脈重要性的時候,只有少數人願意下笨功夫,潛心苦修真功夫,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有價值的稀缺能力,是你降妖除魔的屠龍刀,也是你刀槍不入的軟蝟甲。
真正的人脈,就是你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