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國的離婚率一直攀升,人們對於婚姻的價值觀念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女性社會價值地位的提高,她們更加希望自己謀求婚姻裡的主動權,一旦在婚姻裡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她們沒有選擇忍耐,而是直接透過離婚來解決問題。
如今在網上也總是會有一部分人打著“女權”的名義勸告一些已婚女性及早的結束婚姻。
為什麼總有人在網上會鼓勵女人不能過就放棄當前的婚姻呢?這2個真相,我們需要了解。
一、旁觀者效應的影響
一些人之所以會在網上鼓勵女人放棄當前的婚姻,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於旁觀者效應的影響。
婚姻本身是夫妻雙方內部的問題,當女人因為情緒或者其他因素,把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暴露給外界和其他人的時候,一些人所看到的只是你婚姻內狹隘的一部分。
你不斷的去批評丈夫的缺點不斷地去暴露他本身的錯誤,那麼最終他也就會給人留下一個非常差的印象。
除此之外,那些勸別人離婚的人並沒有真正的做到感同身受,他們在你的婚姻內只是一個毫不相干的角色。
夫妻兩個人在婚姻內有著共同的責任和義務,但是旁觀者他並不能夠看到你們婚姻之內的全部。
尤其當一名女性此刻正在遭受一些家庭矛盾的時候,她很容易去聽從別人一些類似於勸離婚的話,她的情緒也正操縱著她的理性。
二、自我優越感
一些人之所以會勸他人離婚,會同情他此刻的遭遇,心理學認為本質上是源自於自我的一種優越感。
他們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去了解他人的經歷,而是始終站在一個至高者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
在這類人看來,自己就好像是正義的化身,是新時代女性的標榜者,他會以他的判斷和的價值觀來教你做一些事。
這種優越感主要表現在他會對你的生活指指點點,他會去教你怎麼做,甚至會對你表示一味的同情。
這類人在看到婚姻的時候,他們僅僅是一個相對狹隘的角度,甚至是片面的,這種自我優越感越強,那麼他往往就越會去忽略現實性。
正確的審視婚姻
我們鼓勵女性在婚姻內能夠獨立自主,敢於表達自我的需求,懂得去認知自己的價值,能夠獲得屬於自我的幸福,但是卻從來不會勸告女人過於急切的放棄一段婚姻。
審視一段婚姻是否具有價值,是否具有可延續性的,並不是你當前所出現的某種情緒,也不是你們平時所謂的吵吵鬧鬧,而是兩個人在一起是否有一種正向的力量。
大多數人的婚姻是因為愛情在一起的,兩個人本身就有著很濃厚的情感基礎。
隨著生活的時間越久,彼此之間的情感會變得濃厚,但是感覺會變淡了。
案例分析:
在影視劇《婚姻料理》中,阿琴和楊樹是一對生活了多年的夫妻,生活殷實富足,雖然談不上大富大貴,倒也是活得自在。
楊樹是個工作狂,而阿琴則在婚姻內扮演著一個付出者的角色,後來因為兩個人之間矛盾的增加,楊樹對於婚姻和孩子的漠視,阿琴傷心欲絕,決定和丈夫離婚。
在這個階段內心,阿琴認為“世界為我關了一扇門,一定會為我開啟一扇窗。我堅信,下個男人會更好。”
可能在生活中或者在網上很多人就是如此勸告你的,也使你堅信未來有很多更好的選擇。
離婚後的阿琴,開始了自己新的相親征程,她開始接觸新的異性,開始新的戀愛關係,但是現實並沒有如她想象的那樣簡單。
在她的這4段關係內,她並沒有感到踏實幸福,反而有一種落寞感。
這4種不同的男人帶給她的感覺是不同的,可是當兩個人真正的生活下來之後,她發現是很難有共同的話語、共同節奏的。
離婚後的楊樹也越發明白了自己對於家庭妻子和孩子的欠缺,他開始有所懺悔,正如他在劇中所說的那樣:“夫妻生活久了,你覺得看似有些索然無味了,但是等到兩個人真正分開了,你就會有一種撕心裂肺的痛,這個時候你才意識到原來兩個人已經深深的融合在一起了。”
電視劇的結果還是美好的,二人兜兜轉轉的又回到了一起,婚姻就像是一份料理,關鍵在於你如何經營。
女人像是一所學校,你的高度決定著男人的高度也決定著婚姻的高度,不要輕易的放棄一段感情,也不要因為不幸就自憐自艾。
離婚有時候也許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斷舍離是一生的課題,在婚姻裡,女人既要活出自己,也要懂得付出。
婚姻本身就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正如錢鍾書先生寫到:“婚姻像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要進來,城裡的人想要出去。”
參考資料:《婚姻心理學》、《部分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