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與優秀的人來往,就像進入充滿蘭花芬芳的房間,時間長了,就聞不到香味;與人品差的人來往,就像進入賣臭鹹魚的店鋪,久了就聞不到腥味。”
這是因為,人類本身是一種社會性群居動物,在某種特定環境下呆的時間長了,就會逐漸被環境同化。這也是動物天性中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所以人們常說:你的圈子是什麼樣子,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當然,凡是有思想、有進取心的人,都不願意自己處在一個平庸的圈子中。
雖然有俗語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但我們也要反過來想一想:雞頭始終是“雞”,而鳳尾終究是“鳳”。
如果身邊人的人品都差,那麼即使你的人品再好,終究也會被他們拉到同一水平線上,否則你就是那個群體中的異類,會遭到他們的排斥。
因此,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要遠離那些人品差的人。但問題是,“人品差”這三個字也不會刻在腦門上,該如何判斷呢?
從一些國學經典中的說法來看,在生活中,那些“人品不好”的人,在與人交談時,常有以下四種表現,若是發現一種,就要儘量疏遠了。
喜歡說閒話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大部分聊天內容都沒有什麼具體的意義和價值。無非就是聊聊吃喝拉撒、遊戲、感情之類的事情。
但就在此過程中,有的人可能是吃得太飽,閒得沒事做,總是喜歡“東家長西家短”,搬弄是非、說三道四。
這類人,幾乎沒有什麼貨真價實的真本事,但你要問誰家的夫妻關係不和、誰家孩子成績差,甚至誰家的母豬下了幾個崽,他都能跟你說得頭頭是道、如數家珍。
《增廣賢文》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喜歡說閒話的人,是不能深交的。難保有一天,他就會把你的事情作為談資,添油加醋甚至無中生有地說出去,這就平白為自己增添了不少麻煩。
喜歡說怨話孔子曾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就是說,優秀的人遇到麻煩總是會先從自身找原因,而人品差的人,卻往往會推卸責任、怨天尤人。
實際上,這樣的人相當多,但凡有些生活經驗的人都遇到過。工作不順了,他們會抱怨同事城府太深;生活不順了,他們又說家人的不是……
這類喜歡說怨話的人,如果自己在心裡抱怨也就罷了,但他們偏偏喜歡說出來,使得身邊人也進入一種情緒的低谷。
更重要的是,這種“愛抱怨”還會傳染——與他們相處久了,就會覺得錯的都是這個世界,而不是自己。
但聰明人都知道,遇到問題和麻煩的時候,嘴巴上的抱怨是沒用的,最終還是要親自去面對。
所以說,人品好的人,通常會跳過“抱怨”這一環節,直接去解決本質問題。
喜歡說狂話晚清名臣曾國藩講:“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古往今來,多少精英原本可以建立一番大事業,卻栽在了“狂傲”上面。
比如西楚霸王項羽,個人能力夠強吧?擁有的兵力夠多吧?但他最終還是輸給了劉邦,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狂”。
在今天,很多人沒有項羽的實力,卻有著和項羽一樣的缺點。他們常常因為自己取得了一點小成就,或者因為自己認識某個人物,就變得目中無人、狂傲無禮。
殊不知,“輕狂”在年輕人身上是血性,但如果出現在一個有閱歷、有社會經驗的人身上,那就是幼稚了。
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人,對於喜歡說狂話的人來說,你就會成為他們倚仗的靠山。有時候,他們會打著你的旗號在外面做壞事,一旦東窗事發,禍事就會波及到自己身上。
後來,趙王命趙括為將軍,與秦國開戰。趙括用自己所學的理論與秦軍展開交鋒,卻因為不知變通而中了埋伏,幾十萬趙軍因此被俘虜,趙國也元氣大傷。
在今天的飯桌上,像趙括這樣紙上談兵、喜歡說空話的人可是不少。無論你在什麼行業工作、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他都能接過話頭,彷彿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甚至有時候,你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困難,他二兩酒下肚之後,大手一揮,滿口答應你的請求。但最終結果,往往是毫無下文。
喜歡說空話的人,可怕之處就在於,他會給人一種自己什麼都會、什麼都能辦到的錯覺,如果因此而信任了他們,就會耽誤我們的正事兒。
《中庸》裡面講:“誠信是一切人際關係的根本基礎。”而喜歡說空話的人,就是違背“誠信”這一根本原則,是不值得交往的。
結束語《孟子》有云:“話說得多了,其實並沒有什麼好處。重要的是,說話要懂得切合時機、切中要害。”
總的來看,無論是閒話、怨話,還是狂話、空話,這些話連廢話都算不上。廢話說了就丟,而這些話,說了之後不僅沒有意義,還會給自己帶來不少影響和壞處。
如果我們身邊有喜歡說這四種話的人,就要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