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內卷化呢?也就是自我迴圈,不斷自我坍縮,所以我非常不喜歡這個詞的。
內卷在英文當中是involution,原意是指內向演化,最初它指的不是人口的內卷,而是技術內卷,這個詞進入中國後,範圍放大了,不僅涵蓋人口,也包括技術。在資源限定的環境當中,內卷似乎是一個常態,比如古代中國,由於受到馬爾薩斯陷阱的限制,沒有技術的突破,只能無限自我消耗。如果整個市場內卷化,企業也將停留在現有水平,在工人眼裡,工廠效益就這樣,半死不活,與其在外面拼死拼活,還不如討好領導同事,在內耗當中獲得競爭優勢。
中國古代是如何陷入內卷的?19世紀,清朝人口達到史無前例的4億人,這些大量過剩的人口,卻沒有錢來養活他們,只要給他們一點點薪水,就會有很多人願意過來幹活,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節省人力,當然也沒有人去選擇價格昂貴的蒸汽機。
看上去蒸汽機誕生在英國,其實在大型煤礦坑裡,世界各地這類裝置並不鮮見,包括中國。和中國勞動力便宜不同,歐洲由於黑死病的原因,導致人口銳減,人力成本攀升,蒸汽機成為不可或缺的產品。
而我們呢?受困於土地、技術的限制,無法像歐洲一樣透過工業革命來突破這種“內卷化”,我們被鎖死在4億人口上限裡。就像馬爾薩斯所說的那樣,要麼透過戰爭,要麼透過技術變革,否則就會出現無休止的自我迴圈,也就是內卷化。
可能說這些,大家是無感的,我們舉一個古代科舉的例子,由於整個社會能上升的渠道有限,科舉幾乎成為唯一的通道,人們在四書五經當中,不斷往復研究。這會造成什麼情況呢?比如《儒林外史》當中的范進,後來高中之後,當別人提起蘇東坡的時候,他以為是某個考生。這絕對不是吳敬梓在諷刺古代文人,而是真實的情況。這就好比,我們現在的考生限死在高考大綱裡,對大綱以外的知識毫無所知,耗費了整個青春期,最好的年華。
今天我們“內卷化”了嗎?前些年,我們非常羨慕日本的各種“道”,比如日本的茶道,把一盞簡簡單單的茶,喝出了五花八樣,上百道工序,這就是“內卷”,過度演化的結果。我們現在的手機也是如此,在沒有突破性創新之前,大家都在比拼畫素有多高,殼體有多薄,甚至有些廠家比拼手機蓋的材質,什麼藍寶石、黑曜,五花八門。
這種低水平的重複,其實毫無意義,有一次喝酒,酒桌上一個朋友把茅臺的防偽標識,說出上百條來,甚至包括茅臺介紹的標點符號都是有講究的。這種把簡單的事情玩出花的現象,我們生活當中比比皆是,如果沒有讓大家驚呼的技術出現,大家只能樂此不疲地玩著。
沒有發展的內耗是毫無意義的,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組織都不想這樣。內卷就像孔乙己一樣,陷入自我的狂歡,為了能辨識茅臺上百項防偽標識而津津樂道。
雖然我反對內卷,但是周圍內卷化的案例卻越來越多,比如在現有的考試大綱裡,我們的高考題目越來越怪異,一個簡單的公務員崗位,卻堪比博士考試。這雖然不是好的現象,但是在內卷化當中,是我們不得不的選擇。
2018年我們也一度流行《斷舍離》,把收納學用到極致,提高空間的利用率。不僅僅對物質沒有慾望,對於出人頭地,也是毫無苛求,在今天的日本,升職的意願不到10%,一個人獨居超過30%。
像茶道、花道這樣,把原本很簡單的事情說得天花亂墜,在今天的日本隨處可見。所以在內卷化的社會,你要學會把機械的、重複的工作賦予意義。比如你是個送外賣的,你要想到為人類的美好生活服務,城市清潔工,要想到為人類環境做貢獻,總之要不斷拔高自己工作的意義,越高尚越好。
總結經濟學當中經常提到“零和博弈”,也就是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蛋糕就這麼大,我們必須耗死對方,這就是內卷化之後,我們陷入的困境。
當然誰都不希望我們的社會進入“內卷化”,我們要在更大的市場,獲得更多的效益,我們所需要的是共贏。因此越是在逆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越要開放,越要突破自己,走出去看看,也許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