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大齡單身女青年”,我經常在想這個問題,結婚除了延續後代這個社會責任對於個人來說意義究竟在哪?
回看人類婚姻制度的發展史,原始社會中,人類的繁衍完全是出於本能,古語曰:“其民居生野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男女交往沒有任何約束,也沒有固定的配偶,是自然奔放的兩性關係。
隨著人類的進化發展,原始族群逐漸分化形成以血緣關係作為識別標準的部落、氏族,婚姻常常作為連線不同氏族的橋樑,以此能夠團結更多的人一起抵禦自然、更好的生存。
又經過進化和發展,出現了人與人之間貧富的差距,出現了階級,婚姻又作為不同階級之間維繫家族利益的重要工具。
所以婚姻的出現從來都不是因為愛情,而是為了生存和穩定社會。
到了現代,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也是為了整個社會能夠穩定發展下去,人類社會能夠一直延續下去,所以才會受到法律保護。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都沒有想過為什麼要結婚這個問題,因為在所有人的思想中,人到了年齡結婚生子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哪有那麼多需要想的問題。
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之所以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婚姻,因為這是一條經過無數前人走出來的路,是一條能夠讓人生相對輕鬆一點的路。
這個輕鬆,不是指不累的輕鬆,而是像一種動力,注入到人的身體,牽引著人一直走、一直走,直到死亡。
或者說婚姻可以把一個人和這個世界連線到一起,多了牽絆。人沒了牽絆,生命似乎也就沒有意義。
人從出生開始就走上了一條死亡的道路上,我們的一生不過是讓這條路走的有意思一點而已。
而進入婚姻這條路,無疑能夠給你增加更多的責任,讓你沒辦法停下來,不得不一直走下去。
人在成年之前,是自然的生長,很少會去想人活著的意義。
成年以後很多人就會尋找人活著的意義,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找到了自己的意義,而大多數的人的意義是他人賦予的。
比如有的人有自己的理想,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不止,無論生活怎樣,這個理想都能支撐著他活下去。
但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理想,支撐人能夠一直堅持下去的,更多的是身上的責任、牽絆。
我是我父母的女兒,只要父母在,我就是女兒,無論對生活有多麼的失望,作為女兒我都要活著,這是我的責任。
但父母終究有離開這個世界的一天,那時候我一個人該怎麼面對生活呢,身上不再揹負別人賦予的責任時,人就會輕的像一根羽毛。
而婚姻會讓人一直不得不面對很多的事情。
戀愛、結婚就用去好多的時間,結了婚以後有自己的孩子,成為父親、母親,無論生活是幸福還是不幸,你都要面對。
因為這時候你就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活,還為了那些跟自己有牽絆的人而活,所以根本就騰不出時間來考慮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身上的牽絆早已牢牢把你捆住了。
我想這可能是婚姻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意義,建立與這個世界的最牢固的連線,最重要的牽絆。
至於追求愛,追求有愛的婚姻,只是為了讓自己與世界增加連線時是能笑出來的,擔負起責任的時候更舒服、更開心、更心甘情願,而不只有被迫的苦苦支撐。
所以如果以後我真的能夠進入婚姻,無論生活得如何,我都要感謝那個人。
感謝他讓我跟這個世界之間多了一根繩索、多了一點動力。
感謝他讓我的身上多了責任,才能在今後的日子裡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只會向前走。